方1325
息贲气,腹胁胀满,喘急咳嗽,坐卧不安
大腹皮散
【处方】 大腹皮5枚,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半两,汉防己半两,木香1两,槟榔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息贲气,腹胁胀满,喘急咳嗽,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大腹皮散
【别名】 大腹子散
【处方】 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2两,木通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羌活1两,赤芍药1两,荆芥1两,独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干者),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 大腹子散(《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中大腹皮,《云歧子保命集》作“大腹子”。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补肾种子方
【方源】:《罗元恺妇科经验方》
【组成】:金樱子18~30克,菟丝子、党参、熟地各24克,桑寄生、首乌各30克,淫羊藿9克,枸杞15克,砂仁3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益气、补血。
【主治】:子宫发育不良,月经不调,或不排卵,不生育者。
【方解】:不孕症,无论因男因女,皆与肾有关,多见于肾虚精亏者,本方用菟丝子、党参、熟地、桑寄生等品合用,用滋补脾肾,以补先后天,使其气血旺盛,自然易受孕矣。
益气通乳汤
【方源】:《妇科证治概要》
【组成】:野党参、黄芪、王不留行各15克,当归身12克,麦冬、天花粉、陈皮各9克,穿山甲6克,通草3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养血,通络催乳。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属气血虚弱型。症见乳汁稀少或无乳,乳部柔软无胀感,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当归益气养血;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可通络催乳。临床上可加茯苓、山药、白术治疗气虚两虚之缺乳症,效果较好。
下乳天浆饮
【方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当归、熟地、白芍、麦冬、天花粉、茯苓各9克,川芎4.5克,漏芦6克,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疏肝,行瘀散结,活络通乳。
【主治】:肝经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乳汁缺乏。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可养血疏肝;川芎、熟地可活血化瘀;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可活络通乳。在临床应用中,常加黄芪和黄酒煎服,更能增强通乳之效。
驱蛲虫汤
【方源】:《方剂学》
【组成】:使君子肉10克,榧子15克,槟榔6克,萹蓄9克。
【用法】:空腹顿服,连服2~3日。如不愈,7日后再服。
【功效】:驱除蛲虫。
【主治】:治蛲虫病。
【方解】:方中使君子、榧子、槟榔等为驱蛲虫之良药。本方采用内外治法结合,对治疗蛲虫有一定的效果。
【附方】:
萹榧驱蛲汤(《中药临床应用》),萹蓄9克,榧子、槟榔、槐花米各12克,十大功劳30克。水煎服。用于蛲虫病。
槟榔丸
【方源】:《中医方剂手册新编》
【组成】:槟榔7500克,练雄黄500克,榧子肉、木瓜各750克,茜草根、生牡蛎、吴茱萸、苏叶各1500克。
【用法】:先将雄黄研细,放入小铁锅内,上盖大碗,以极细赤石脂末封固碗口,封后周围沾水加固,放炼丹灶上练1小时,待雄黄溶成液体后,取下候冷,雄黄即凝固成块,再度研细,先用萝卜汁煮干,继用醋(每500克雄黄用250克醋)酥干,再与其他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15~20日为1疗程,总剂量300~390克。
【功效】:驱除丝虫。
【主治】:丝虫病。症见眩晕,头痛,神疲乏力,四肢酸痛,麻木,畏寒发热,小便困难,少数全身关节痛,经脉抽血检查有微丝蚴。
【方解】:方中槟榔、雄黄、榧子肉皆可杀丝虫,故本方可杀丝虫成虫。
布袋丸
【方源】:《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组成】:夜明砂、芫荑、使君子各60克,人参、白术、茯苓、芦荟、甘草各1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6克,布包加瘦肉60克,加水同煮,肉烂后,去袋,将熟肉和汤汁令小儿食之。
【功效】:杀虫消疳,补脾清热。
【主治】:小儿虫疳有热。症见脐腹疼痛,肢细腹大,体热面黄,发焦目暗,消化不良,呕吐食少或嗜食异物等。
【方解】:临床上本方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感染诸虫,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渐成疳症。故以芫荑、使君子、芦荟杀虫;四君子汤健脾益中,以达杀虫消疳之目的。
诸般风搐
大风膏
【处方】 花蛇(酒浸,去皮骨)1条,蜈蚣(酒浸,去粪)1条,全蝎5个(去毒),蛇含石2两(烧红,醋淬7遍),大赭石1两(烧红,醋淬7遍),天竺黄5钱,天麻3钱,防风1两,青黛3钱,紫粉3钱,僵蚕(炒去丝)5钱,白附子5钱,辰砂5钱,麝香半钱,天南星3两(姜汁浸,焙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久留,用面糊丸),如小指头大。
【功能主治】 诸般风搐。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大风丸”。方中花蛇用量原缺。
【摘录】 《得效》卷十一
疥疮
大风膏
【处方】 大风子(去壳)49个,杏仁(不去皮尖)49个,川椒3钱,枯矾3钱,轻粉(水银代亦可)3钱,蛇床子(另研,净,末)3钱,樟脑3钱,蜂窝(火烧存性)3分,蛇蜕(火烧存性)3分,桕油烛3两。
【制法】 上为细末,以桕油烛化开和匀。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方中杏仁原作“杏”,桕油烛原作“柜油烛”,据《摄生众妙方》改。
【摘录】 《医便》卷三
一切干湿疥癣,并脓窠烂疮
大风膏
【处方】 大风子(连壳)2两(去壳用),枯矾4钱,樟脑3分,蛇蜕(火炼存性)3分,蜂窠(火炼存性)3分,水银5钱,桕油烛4两。
【制法】 先将大风子诸药为末,次入桕油烛,次入水银,同研匀。
【功能主治】 一切干湿疥癣,并脓窠烂疮。
【用法用量】 方中枯矾,《便览》用四两;水银,《便览》用五分。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
大风丹
【处方】 大风子肉3钱,土硫黄2钱,枯矾1钱,明雄2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癣痒各疮。
【用法用量】 灯油调搽。
【摘录】 《血证论》卷八
大分清饮
【处方】 茯苓 泽泻 木通各6克 猪苓 栀子(或倍之)枳壳 车前子各3克
【功能主治】 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下痢,黄疸溺血,邪热蓄血,腹痛淋闭。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取240毫升,空腹时温服。
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草龙胆;大便坚硬胀满者,加大黄6~ 9克;黄疸小水不利,热甚者,加茵陈6克;邪热蓄血,腹痛者,加红花、青皮各4.5克。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脾疳,饮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颈细,发稀成穗,项间结核,发热作渴,精神倦怠,便出酸臭,爱食泥土;或口鼻头疱;或肚见青筋,啮齿下利,便白五疳
大肥儿丸
【处方】 四味肥儿丸加干蟾1两,芜荑5钱。
【制法】 上为末,猪胆汁或米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脾疳,饮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颈细,发稀成穗,项间结核,发热作渴,精神倦怠,便出酸臭,爱食泥土;或口鼻头疱;或肚见青筋,啮齿下利,便白五疳。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木通汤送下。
【摘录】 《疠疡机要》卷下
硼芥散
【方源】:《中医验方汇选》
【组成】:硼砂、白芥子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开水3大碗冲调药末;再加新汲水3大碗,搅匀。先服1茶盅,服后即吐,再服。
【功效】:催吐。
【主治】:误服硫磺及其他各种毒物,尚停在胃中而未下达入肠者。
【方解】:本方中2药原本无催吐之效,均为化痰,为未用水送下可刺激咽喉而反射呕吐。
藜芦散
【方源】:《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组成】:藜芦粉4.5克,胡椒粉1.5克,面粉、甘草粉各6克。
【用法】:温开水冲服。
【功效】:涌吐,导痰,养胃。
【主治】:痰气郁结或痰迷心窍所致的多种疾病。如神志赤带或癫眩,语言无序,表情异怪;或情志失常,躁狂奔走,恶语伤人,胸内满闷,呕吐痰涎,不避亲疏的癫狂,痰厥、食厥、伏痰留邪所致的喘哮等病。
【方解】:本方藜芦性味辛苦寒,有剧毒,入肺胃两经,可涌吐风痰,虚人禁用,且不能过量,中病即止。
参芦散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人参芦。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用3~6克,开水调服。
【功效】:功能涌吐痰涎。
【主治】:虚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温温欲吐,脉弱无力。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体虚痰涎壅盛,欲吐不得。方中只用参录一药,既能补虚,又能涌吐,为其特点。临床应用以痰涎壅盛,而兼见气虚乏力、温温欲吐,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本方涌吐力较弱,用于涌吐痰涎,服后宜用手指或筷子等探喉助吐。
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
大防风汤
【处方】 防风18铢,当归18铢,麻黄18铢,白术18铢,甘草18铢,黄芩30铢,茯苓1两,干地黄1两,附子1两,山茱萸1两。
【功能主治】 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半,1服7合。
大小便不利,纳大黄、人参各18铢,大枣30枚,生姜3两,煮取3升,分3服。《深师》加天门冬1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中风外有六经形证,故用麻黄、防风;内有便溺阻隔,故用地黄、当归;肾主二便,大小便不利多属肾虚风燥,故用术、附为主,加茯苓、甘草,则真武汤中之二也;山茱萸,《本经》治心下邪气,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佐地黄则有酸收肝肾虚风之功;黄芩,《本经》治诸热、黄疸,逐水,下血闭,佐麻黄则有解散肌表风热之用。
【摘录】 《千金》卷八
诸虚损风冷,腰膝筋骨疼痛
大防风汤
【处方】 熟地黄2两,防风2两,白术2两,当归2两,杜仲(制)2两,黄耆(炙)2两,白芍药2两,羌活1两,牛膝(制)1两,人参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诸虚损风冷,腰膝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如宜方》
肢脱,有脱一足者,有脱二足者,有仅脱足趾者,由秋夏露卧,为寒所袭,焮热内作,博于肢节,痛彻于骨,遇寒尤甚,以热熨之稍减者
大防风汤
【处方】 防风2钱,当归3钱,熟地3钱,生黄耆3钱,川杜仲3钱,党参钱半,白术钱半,羌活钱半,川芎钱半,淮牛膝1钱,生赤芍1钱,淡附片5分,官桂5分,清炙草5分。
【功能主治】 肢脱,有脱一足者,有脱二足者,有仅脱足趾者,由秋夏露卧,为寒所袭,焮热内作,博于肢节,痛彻于骨,遇寒尤甚,以热熨之稍减者。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盐汤探吐汤
【用法】:《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食盐。
【用法】:用开水冲化成极咸盐汤。趁热饮一碗,并以手指或筷子等探喉助吐;吐后再饮一碗,连服3次。
【功效】:功能涌吐宿食毒物。
【主治】:宿食停止、脘腹胀痛、欲吐不得,误食毒物、尚停在胃中。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宿食停止,或误食毒物。方中只用食盐一物,药简效显,为其特点。临床应用以宿食停滞、频频欲吐,或误食毒物为时未久、尚停胃中,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为提高本方涌吐效能,服后宜用手指或筷子探喉助吐。对于涌吐宿食一吐即可;对于我误食毒物,去毒务尽,故须吐之又吐。多次涌吐之后,患者必精疲力尽,宜卧床休养,饮少许温水,或啜粥饮少许以和胃,亦可投以药剂和胃以调养之。
盐汤探吐汤
【用法】:《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食盐。
【用法】:用开水冲化成极咸盐汤。趁热饮一碗,并以手指或筷子等探喉助吐;吐后再饮一碗,连服3次。
【功效】:功能涌吐宿食毒物。
【主治】:宿食停止、脘腹胀痛、欲吐不得,误食毒物、尚停在胃中。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宿食停止,或误食毒物。方中只用食盐一物,药简效显,为其特点。临床应用以宿食停滞、频频欲吐,或误食毒物为时未久、尚停胃中,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为提高本方涌吐效能,服后宜用手指或筷子探喉助吐。对于涌吐宿食一吐即可;对于我误食毒物,去毒务尽,故须吐之又吐。多次涌吐之后,患者必精疲力尽,宜卧床休养,饮少许温水,或啜粥饮少许以和胃,亦可投以药剂和胃以调养之。
甘遂通结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甘遂末0.6~1克(冲服),桃仁、木香、生牛膝各9克,川朴、赤芍各15克,大黄10~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逐水通下。
【主治】:肠梗阻较重,腹胀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肠腔积液较多者。
【方解】:方中甘遂末可峻下逐水;桃仁、木香、赤芍等可行气活血。本方药性峻烈,非体壮邪实者禁用。
胰腺清化汤
【方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柴胡、黄芩、白芍各15克,厚朴、枳实、佩兰各10克,金银花、大青叶各30克,大黄10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解郁,清热化湿。
【主治】: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
【方解】:本方用柴胡、黄芩、厚朴、枳实、佩兰等品。重在调理肝胃之郁滞,清脾胃之湿热。若有高热时,加生石膏30克,知母24克,连翘12克;腹痛重,加川楝子、玄胡各10克;黄疸,加茵陈30克;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各10克;胸闷,加全栝楼30克,陈皮10克;湿重,加藿香、茯苓各10克;腹中寒冷,加干姜6克;腹泻,去芒硝。若为胆道蛔虫引起的胰腺炎,加苦楝根皮、使君子各15克;若发生麻痹性肠梗阻,可加重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用量。
利胆丸
【方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茵陈120克,龙胆草、郁金、木香、枳壳各90克。
【用法】:共研细末,加鲜猪胆汁或牛胆汁500克(先将胆汁熬浓至250克),拌入药末中,并加适量蜂蜜作为丸剂,每丸9克。早晚各服1丸。
【功效】:舒肝理气。清热利胆。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后,黄疸消退,腹痛减轻或缓解,体温、白细胞正常者。
【方解】:本方重用茵陈为主药,因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均表明,茵陈是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其性味苦寒,有很好的利胆作用,并增加胆汁中胆酸、胆红素及其他固体物的排出量,而且结合胆草、郁金、木香、枳壳等药其利胆作用尤著。
足三阴亏损,风寒混乘虚浸入,发为痹证
大防风汤
【处方】 人参2钱,白术2钱,防风2钱,黄耆(蜜炙)2钱,熟地2钱,杜仲2钱,白芍1钱,牛膝1钱,羌活1钱,附子1钱,肉桂7分,甘草(炙)7分,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生姜1钱。
【功能主治】 足三阴亏损,风寒混乘虚浸入,发为痹证。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会约》卷十一
足三阴经亏损,外邪乘虚,患鹤膝风或附骨疽,肿痛不消,或肿而不痛,不问已溃未溃
大防风汤
【处方】 附子(炮)1钱,牛膝(酒炒)1钱,白术2钱,羌活2钱,人参2钱,防风2钱,杜仲(去皮,姜制)1钱5分,川芎1钱5分,肉桂(去皮)1钱5分,黄耆(炒)1钱5分,熟地黄(自制)1钱5分,芍药(炒)1钱5分,甘草1钱。
【功能主治】 足三阴经亏损,外邪乘虚,患鹤膝风或附骨疽,肿痛不消,或肿而不痛,不问已溃未溃。
【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水煎服。
【摘录】 《保婴撮要》卷十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