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灰烧鸡蛋说起
午饭后随老伴留弯,看到路侧的建筑工地上有一个高大的白灰堆,很是惊喜 。我说石灰能烧熟鸡蛋,老伴说听说没见过,我说我也没见过。于是从侧面弯进工地的闸拉门在石灰堆里挑拣了个约二两重的石灰砄,用塑料袋装上拿了回来。
我把砄灰放到铝壳空饮料瓶里,倒入少许水,这时就看见砄灰很快冒起了热气且膨散开来。我用竹筷把虚灰上部拨开个坑将鸡蛋埋了进去,过了二十分钟把鸡蛋夹出,放到水中冰凉,去皮一看果然鸡蛋熟了。
石灰又称白灰,学名氧化钙。是用石灰石通过高温烘烧制成的白色砄状物。
石灰的性能首先是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将生石灰加水合成泥状加上麻絮、麦草挠拌均匀,糊到墙面或用于建材的粘结剂后,它就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建筑物一起形成坚固的原石结构,这就是石灰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
将生石灰分解为熟石灰是一个激烈的化学反应过程。于是就有了石灰可以烧熟鸡蛋的现象。
生石灰的分解过程同时又产生了自然的体积膨胀。建筑上常常利用石灰这一特性加固地基。当建筑物因地基沉降不均匀出现倾斜时,施工方可用探铲下探到沉降的负重墙体下松软土层,将砄状生石灰适量灌入坑底,然后夯实探孔,经过生石灰在地面下的自然分解膨胀就会使地基密实抬升,恢复建筑物原貌。 发开的石灰粉与黄土挠拌均匀夯打地基就形成了千年不毁的夯土层。石灰与黄土板结后密实坚硬,不但底水渗透不进来,就连老鼠把它也无法憾动。这就是民间一直用石灰处理地基的真实原因。
石灰是低廉的消毒材料。把均匀透亮的石灰水用喷雾器洒到需消毒的地面、墙面,动、植物经常活动的场所,可杀灭附着在上面的各种有害细菌。用适当比例的水加石灰、加硫磺通过熬制可作成“石硫合剂”秋冬季节涂抹到树木的下层表面,可防病虫害的侵袭。
石灰还可通过粉碎、添加粘合剂做成粉笔,是教学领域至今不可替代的书写消费品。 渭北的小山包蜿蜒几百里全是石灰石,为烧制石灰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原材料。可在上世纪较长时间内石灰却是农村较高级的建筑材料。多用于机关单位、工矿企止、学校的房屋修建。农村家庭盖房基本是靠土墙用胡基垒砌,多数是用麦草合泥连做墙带抹面。由于胡基墙怕水泡,后来盖房时家庭经济条件好点的便在地基上一米来高处做成砖墙(下面底层做实心砖墙上面再用立砖漂几层组成空心墙),这只需购买少量沙灰,再上面还是用草泥胡基了。
烧石灰在我们家乡应是古老行当,过去到山畔里看到最多的便是石灰窑,计划经济年代那行当一直属于公社的企业。尽管去那里干的是重体力活,可由于能拿到现成工资,年轻人总是争先巩后的报名参加。
我对烧石灰的了解是从上五年级才开始的。刚转到大队办的学校不久,就听说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号召师生搞勤工俭学哩,班主任老师为我们选择了烧石灰这个项目。由于同学们都没见过烧石灰的具体制作过程,带着天真的好奇心,满怀激情地加入了这一神密的生产劳动中。 烧石灰需要硬材点火,同学们拿起镰刀跑遍田坎地头割来成梱的枣刺。需要煤炭,年龄大的男同学结伙拉上架子车去四五十公里外的矿上买。需要大量的石头,男女同学搭配三四个人一车从山上拉。老师在地面上描了个灰窑的略图,同学们拿起铁锨耙子挖的挖,拆的拆,硬是刨出了深深的窑坑和侧面的烧炉坡道。通过采料、装填、烘烧,出窑的整个石灰制作过程,使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知识。
其实,烧石灰是一项简单的生产劳动。首先要根据烧石灰量的多少在平地上下挖一个型似铁锅状的深坑。再在侧面挖一条通向窑底的点火沟道。然后就是采料、装窑。窑底用大石头(五十公分以上柱型石)立成沟道状,上面用长石覆盖沟道底面,与下方立石一起形成炉底样。 上面铺上厚厚一层硬材、枣刺,再向上就是一层石砄一层煤炭反复铺填,直止窑顶。出地面后上面堆成球型体。最后在窑四周留出烟道后将窑顶用稠泥厚厚的糊一层(防止漏气),这样装窑就算结束了。 点窑是用软纸引火。将麦苋填入侧面沟道下面连接的炉底后,把点着的软纸放入麦草下放。待炉内麦苋烧着后再持续加入麦苋使炉温迅速升高,这样就能把炉上的枣刺中的水氛烤干。炉底的麦苋火烧到更高的温度后就会全面点燃炉上的枣刺硬柴,随后麦苋、枣刺硬柴完全燃起后点火就算成功。枣刺硬柴着起后就会将它上方的石头温度提升到上层煤的着火点,引着上方一层煤燃烧,煤火顶硬,烧起后就会使上层的石头升温到更上层煤的燃烧点,这层煤着起后又将它上方的石头温度提升起来。依次类推整个灰窑就自然地燃烧起来了。经过一周左右的充分燃烧就将石头烧成石灰了。等窑温自然冷却后将窑内的石灰挖出就完成了一窑灰的整个生产流程。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烧石灰的社办企业因技术含量低、市场竟争力差,再加上劳动力严重不足很快关仃了。个体石灰窑因政策开放迅速兴起,也就七八年功夫,家乡村外的马路两侧建成的石灰窑一直向北能持续二十多公里。由于当下城市农村的新建住房多为砖混结构,石灰使用量剧增。建筑业的兴盛带动了建材的走俏,烧石灰的行业跟着便火爆起来,灰窑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当地越挖越多。
产业的发展虽拉动了区域内经济的增长,可环境污染却给这里带来了灭顶之灾。路边的林带砍的砍,伐的伐所剩无几。沿路两侧五百米之内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白灰漂落到植物的叶子上就会给页面糊上一层厚厚的白膜,接着便是枯黄、烧干、死去。灰粉漂到地面多了,土地也就碱化了。加上当地多是旱地,播下的种子不等庄稼出苗,连旱带烧多数就死在土里了。农民无耐的弃耕,致使大片土地荒废,人为造成的恶劣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尽管国家通过环保治理,关停了大多违规经营者,可造成的土地碱化已难以逆转。
城市房地产业形成后,新建住宅都变成了多层与高层,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生产材料换成了现浇钢筯混凝土,墙面的处理也选择了更多的高挡装饰材料。石灰因此也就退出了高挡建筑领域。
今天的石灰已是极普通的民用建材。大的建筑工地上最多只用少量做垫基底料。所以在当下能看到这有规模的石灰堆还真是件稀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