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诗意

大观园的海棠诗社成立了。
说来有意思,提议者不是诗才了得的黛玉、宝钗,而是生病刚好的探春。探春的才情虽然比不上黛玉宝钗,但见识由此可见一斑。
探春因何生病了呢?
她写给宝玉的花笺里说: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
采薪之患是指生病误了砍柴,后来是自称生病的婉转说法。探春为了看如洗月色,才受了凉,生了病。生病居然是如此诗意的原因,而且恰因生病闲坐才想出要学古人雅兴,“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
探春的请柬写得非常雅致。“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其中“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两句,就用了四个典故。
莲社之雄才出自《莲社高贤传》,内容辑录晋宋时以慧远为首的僧人、居士十八人在庐山建成东林寺,结白莲社。
东山之雅会源自《晋书·谢安传》所载,东晋谢安隐居东山(在浙江会稽),常邀友人王羲之等在此邀游山水,吟诗作文。
棹雪而来,是用《世说新语》中王子猷冒雪“夜乘小船”访戴安道事,取其“乘兴而行”的意思。
扫花以待是指殷勤期待。杜甫《客至》诗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表示自己生活疏懒,待客不周。这里反用其意。
探春的提议一下子吸引了宝玉,也把大观园里众姐妹聚在一起。如果说黛玉前面的《葬花吟》是个人才情的大体现,那么自此回,大观园的生活开始了诗词歌赋的阶段,宝钗、湘云、探春等一众姐妹的诗情得以完整的展示,并与元春省亲时在大观园让众姊妹作诗遥遥呼应。大观园是一个诗意的王国,是女儿们的桃花源,这里的生活也应是诗意的。
其实不止有才情的小姐们有诗意的生活,即便是大观园的丫鬟们,也各有各的诗意。
这一回有个小细节,袭人在找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要盛东西送给湘云。晴雯说,宝玉让人送荔枝给探春,觉得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她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袭人要在缠丝白玛瑙碟子里面装什么呢?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白玛瑙碟子放上红色的菱角,配上白色的鸡头米,光是这么一想就觉得很美。一个碟子,你可以看出宝玉的审美,探春的审美,也可以瞧见袭人的审美。
碟子的话题又引出也没拿回来的一对联珠瓶,是宝玉亲自灌水插了两支桂花,送给贾母一瓶,王夫人一瓶。秋纹送过去时,喜得贾母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得到。插花也是很讲究的,你看,日常的生活,让宝玉和大观园的人过得多美好。
莺儿打络子时对颜色的搭配,说得多好。娇艳的松花配桃红,葱绿配柳黄,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是了不起的色彩搭配师。
我们当然可以说他们都是闲的,才有了这样诗意美好的时光。诚然,文学和艺术的产生,从来不是忙碌中得来的,殊不知有时正是光阴虚度、岁月空添中,人才能有时间去思索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源,幸福存在于闲暇中。”在他看来,哲学与艺术的诞生,闲暇是基本条件。哈哈,这么说。我们现代人的诗意少了,大概是闲暇的时间变得太少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