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基本技法

1、晕染法、渲染法

水彩晕染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常见的湿画法,另外一种叫干画法。湿画法就是在湿纸上进行创作,把颜料自然晕染开之后形成比较朦胧的画作,没有明确的色彩轮廓和线条,湿画法又分为接色和重叠两种。干画法是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易于掌握,适合初学者进行练习。(可分为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

2、干画法

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易于掌握,适合初学者进行练习。(可分为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

干画法的特点: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3、湿画法

湿画法,顾名思义,即湿纸着色法,就是利用水、色未干之时,快速地进行颜色的添加,使颜料能够自然地渗透与渲染,从而形成柔和的色调,替代明确的轮廓线与边界,产生一种朦胧梦幻般的效果。

因“湿画法”的艺术效果含蓄、柔润、迷离,所以适合用来表现水天一色的江面、虚无飘渺的远山、娇巧美好的花朵等等。

湿画法注意事项:

1、纸上水分适度。过湿,颜色会流动,不易渗透;过干,颜色无法很好地混合晕染。这个度的把握需要大量的练习与实践。

2、湿画法需要快速绘制。这就要求作画者大胆自信,以及对色彩的感觉良好。

4、干湿结合法

记住:绘画过程中,干画法与湿画法是交替进行,配合着使用的。需要作画者灵活运用。画水彩大都有干画、湿画结合进行,湿画为主的画面局部采用干画,干画为主的画面也有湿画的部分,干湿结合,表现充分。

5、平涂法/层涂法(属于干画法)

即分层平涂,在第一遍着色干后再涂色,一层层颜色重叠,色彩由浅入深。在画面中涂色层数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或更多一点,但不宜遍数过多,以免色彩灰脏失去透明感。

6、接色法(干接色法/湿接色法)

干的接色法:是在邻接的颜色干后从其旁涂色,色块之间不渗化,每块颜色本身也可以湿画,增加变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表现物体的轮廓清晰、色彩明快。

湿的接色法:邻近未干时接色,水色流渗,交界模糊,表现过渡柔和色彩的渐变多用此法。接色时水分要均匀,否则,水多向少处冲流,易产生不必要的水渍。

7、叠加法=罩色法(干叠加法/湿叠加法)

干的叠加法:罩色面积大一些,譬如画面中几块颜色不够统一,需要使用叠加的方法使其一致。某一块着色过暖,罩一层冷色改变其冷暖性质。所罩之色应以较鲜明色薄涂,一遍铺过,一般不要回笔,否则带起底色会把色彩搞脏。在着色的过程中和最后调整画面时,经常采用此法。

湿的叠加法/湿的叠画法/湿的重叠法: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未干时着色和着色未干时重叠颜色。水分、时间掌握得当,效果自然而圆润。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长,为某些画种所不及。

8、揉边法

淡化边缘线,用干净微湿的笔晕开边缘。不能比颜料的水分多,不然会渗向水少的一方,产生水痕。

9、渗透法、沉淀法

渗透法:在渗透效果不好的纸上(例如木桨纸),可以将涂上的色彩洗去,从第一个开始再画一次,重色时,会与上一次未完全干的色产生渗透效果,因此第二次上色所用颜料中的水分应比前一次所涂的水分少。

沉淀法:让大量的水分去调混不透明的水彩颜色(如群青、赭石等)再把它渲染在画纸上,经过色水渗化后,水分蒸发了,留在画纸纹内的则是颗粒较粗的自然而又奇特的斑点。

10、混色法、并置法(这两种方法有点像叠加法)

混色法:将不同属性的颜色和谐地混入画面并晕染在一起,从而在画面中呈现出绚丽柔和的艺术效果。由于水彩颜色的透明性和不可覆盖性,在绘画时应先上浅色和亮色,再上重色,最后在重色中提亮,形成3个梯度颜色的对比。不宜先将画面整片压重后再从中提亮,这样干透后亮色会受重色影响而亮不起来,导致画面中只呈现重灰两个梯度的暗淡颜色与效果。

并置法:并置法有点类似于叠加法。是将调好的颜料,用点、线、块的形式画在画面上,笔到之处的范围稍广。第一层的颜色被二层、第三层的颜色所覆盖,但是在水彩透明性的作用下能够透露出来,形成新的颜色。

11、留白法、飞白法、枯笔法

“留空”的方法与油画、水粉画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留空”的方法。一些浅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画深一些的色彩时“留空”出来。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了这一作画技法,浅色不能覆盖深色,不像水粉和油画那样可以覆盖,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在欣赏水彩作品时留意一下,会发现几乎每一幅都运用了“留空”的技法。恰当而准确地空白或宛浅亮色,会加强画面的生动性与表现力;相反,不适当地乱留空,易造成画面琐碎花乱现象。着色之前把要留空之处用铅笔轻轻标出,关键的细节,即或是很小的点和面,都要在涂色时巧妙留出。留白 是水彩的灵魂 。

留白法:留白法是水彩画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在绘制水彩画的过程中使用留白法,尤其适合表现光照区以及空间效果。

留白的技法主要有4种:

1不使用留白胶的留白,直接留白

2使用留白胶的水彩画留白

3溶解法留白(底层涂上浓厚的颜料。在底层颜料上面继续重叠不同的色彩,这种底层颜料被溶解掉的同时,会形成复杂的色彩效果。涂在底层的颜料容易干掉,这时可以先用蘸水的画笔溶解底层色彩,然后使用棉纸等吸取颜料。溶解并洗掉高光部分的颜料后,剩下的颜料就会被塑造成精美的影。亮区的显色不太理想,所以最后还要涂一层色彩。)

4使用蜡绘制留白:由于蜡具有不透水性,所以我们在进行水彩画留白技法操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蜡笔或者蜡烛等蜡制品替代留白胶。

飞白法:“少水”其实就是“飞白”效果,在笔的含水量不是很多的时候快速地扫过纸面,会留下一些无规则分布的空白。

首先把笔充分润湿,然后蘸取颜料调匀,用笔轻蹭笔洗,去掉多余水分至笔半干状态,然后扫过纸面,就会出现飞白。

枯笔法:和飞白有点类似,笔头水少色多,在粗纹纸上快画。常用枯笔法表现闪光或柔中见刚等效果。

12、刀刮法

所谓刀刮法,就是用刀片(或是小刀、指甲、笔杆等)在已画的色层上轻轻刮出所需要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使用白色。同样,刀刮法既是表现技法又是一种修改方法。作为表现技法,例如表现物体上的高光波光瀑布雨丝细草树枝,以及头发胡须上的反光,等等。刀刮法一般是采用“干刮”(在颜色干透后再用刀刮),但是也可以“半湿刮”(在颜色半湿时用笔杆指甲等作抓刮划等)。进行刀刮法时,应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需要,运用不同的用刀方向和轻重缓急,以及考虑到画纸的表面纹路特征(以刮出各种不同的效果)。刀刮法要防止刮穿画纸。刀刮法一般都是局部使用,用于某些细节的表现,不宜大面积使用和到处滥用。刀刮法作为水彩画的一种修改方法,是把画错的色块(色层)用刀轻轻地刮去(也可以使用橡皮,轻轻地擦去)。要注意画纸的纸质,尽量避免损伤纸面。刀刮法也可以和洗涤法结合起来用于修改。例如先用洗涤法,有些难以洗去的地方再用刀轻轻刮去。

13、水洗法

所谓洗涤法,就是用笔蘸清水对已画的色块(色层)轻轻地擦洗,使已画的色块(色层)的颜色变淡变薄,甚至基本洗去。这既是一种表现技法,也是一种修改方法。作为水彩画的表现技法,例如表现物体暗部中的反光,可以在画了暗部色彩之后,用笔蘸清水轻轻擦洗反光的位置,得到的效果有时比用笔画出来的效果要好,显得更自然。再如,表现物体高光周围部分的颜色表现水气烟雾等,都可以采用洗涤法。进行洗涤时,笔上的水量要恰当,不要太多。太多或洗得太急会引起水渍。洗涤时用笔要按一定的方向,最好另备一支笔(或一块海绵),将洗下来的脏水及时吸去。洗涤时,要慢慢把颜色洗淡,不能用力涂擦,防止损伤纸面。洗涤法,也是水彩画中主要的修改方法。作为修改的洗涤法用笔同样不能用力搓刷,要避免画纸起毛和因吸水过多而表面凹凸不平。在洗涤过程中要把脏水及时用笔吸去。用于浼涤的画笔易损坏,可用普通的画笔或旧笔。

14、喷水法

可以在着色前喷水,也可以在着色后喷水,形成一种朦胧的特殊效果。喷水壶要选择雾化效果好的比较好。

15、滴水法、泼溅法/喷溅法、滴漏法、吹散法(吸管吹等等)、喷洒法

16、油渍法

水与油不易溶合,利用这一特性,着色时蘸一点松节油,会出现斑烂的油渍效果,使平凡的色块增加变化,也是颇具天趣的。

17、对印法、拓印法

对印法:在玻璃板或有塑料涂面的光滑纸上,先画出大体颜色,然后把画纸覆上,像印木刻一样,画面粘印出优美的纹理,颇得天趣。此种效果用细纹水彩纸容易见效,以对印为主,稍作加工即可成为一幅耐人寻味的水彩画。

拓印法:拓印法是指在有痕迹的木材、石材、纤维等质地的材料上,或者是像扭曲的细绳类的编织物的外形上涂上颜料,再把纸覆盖在物体表面,印出纹样。

18、撒盐法

趁上了色的画纸未干时,在上面撒盐,盐融化时会将颜色化开,干后产生雪花状的肌理。画面的颜色越深时,所产生的效果越强。

19、卡点法(干卡点、湿卡点)

包括结构卡点和装饰卡点。

20、控水法

水分的运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点之一。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画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画好水彩画的重要因素。

掌握水分应注意时间、空气的干湿度和画纸的吸水程度。

进行湿画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叠色太早太湿易失去应有的形体,太晚底色将干,水色不易渗化,衔接生硬。

空气的干湿度

画几张水彩就能体会到,在室内水分干得较慢,在室外潮湿的雨雾天气作画,水分蒸发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作画用水宜少;在干燥的气候情况下水分蒸发快,必须多用水,同时加快调色作画的速度。

画纸的吸水程度

根据纸的吸水快慢相应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时用水可少,纸质松软吸水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积渲染晕色用水宜多,如色块较大的天空、地面和静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饱满为宜;描写局部和细节用水适当减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