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大手笔:歼敌52万,仅5万守军逃脱,总结三招解决蒋军
相关推荐
-
在平津战役中,国军有4个兵团参战,他们下落如何?
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沉重打击后,到了平津战役时,国军能够投入的兵力已经不多了.那么,国军在平津战役里一共投入了多少兵力呢? 答案是4个兵团共计60万人. 这4个兵团分别是李文第4兵团.石觉第9兵团 ...
-
平津战役简介资料 平津战役起因与结果 平津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第2页]
傅作义主力西移后,为了将其紧紧抓住,以利于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中共中央军委于12月1日至4日连续电示各部,认为这种形势极为有利,令华北第三兵团包围几部敌人,重在包围,而非歼灭,不使张家口.宣化的国民党 ...
-
摧毁傅作义心理防线,除新保安和天津之战,另两战同样不可忽视
三大战役的平津战役,最著名的.也是军迷们比较熟悉和津津乐道的战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保安战役,一个是天津战役.普遍认为这两场战役一打,起家的王牌35军被团灭,固若金汤的天津城29小时被攻克,才导致傅作 ...
-
纵队司令擅自带队离开阵地,拒绝上级撤军命令,还要求兵团增援
清代名臣龚自珍曾有诗云:"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战争也是这样,也许打破僵局完成最终的成败逆转只需要一瞬间,在平津战役期间,固守北平的傅作义原本想凭借着手中的数十万大军和中国人 ...
-
从宏观角度看主席在平津战役中的降维打击
一 1948年12月4日下午,西柏坡,毛泽东主席没有了以往的冷静,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他得到消息,东野先遣兵团正在攻打密云. 主席大为恼火,嘴里不停地道: "程子华要误大事,为什么眼里只有一 ...
-
密云战斗,程子华差点因小失大,战后被严厉批评,55年憾失上将军衔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9年的时候,我军先后组建了19个野战兵团.这19个兵团司令员当中,有18人参加了1955年的大授衔,其中15人为上将,陈赓.许光达和肖劲光三人还成了大将.而担任过四野第13兵团司令 ...
-
新保安之战(1948年12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五十八
新保安之战(1948年12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五十八
-
郭景云:“忠勇”与“愚顽”叠于一身,终成傅作义麾下最悲催军长
提起傅作义麾下的部队,必提起35军.提起傅作义麾下的悍将,必提起郭景云.因为35军是傅作义赖以起家的部队,而郭景云又是傅作义麾下能打的悍将.然而,给傅作义开的天大的玩笑是,他的第一个王牌部队,却在平津 ...
-
平津战役中唯一死亡的国军军长,临终前质问傅作义,为何见死不救
与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相比,平津战役似乎没有那么多炮火连天,没有那么多刀光剑影.为什么呢?因为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对手是傅作义,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没有必要像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将领那样为蒋介石去死 ...
-
平津战役期间,他擅自带兵打了一仗,结果离开部队,没有获得军衔
解放战争时期的3大战役,我军共歼敌150多万人,国军败局已定,根本没有办法挽回了.在笔者脑海中,淮海战役最完美,其他2大战役都有点瑕疵. 辽沈战役期间,东野在四平失利过:平津战役期间,东野在密云犯过错 ...
-
被围的35军才16000余人,为何拥兵60万的傅作义却心急如焚?
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的大决战中,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在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在平津战役歼敌52万余人,合计歼敌达154万多人. 经过这三大战役,国军在东北.华东.华北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