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津战役中,国军有4个兵团参战,他们下落如何?
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沉重打击后,到了平津战役时,国军能够投入的兵力已经不多了。那么,国军在平津战役里一共投入了多少兵力呢?
答案是4个兵团共计60万人。

这4个兵团分别是李文第4兵团、石觉第9兵团、孙兰峰第11兵团、侯镜如第17兵团。
李文第4兵团,设立于1948年11月,由保定绥靖公署改编而成。绥靖公署负责辖区内的“剿匪”、自卫、构筑工事,以及调遣、整训、运用境内的水陆警察、保安团队、地方自卫武力等,不属于野战部队,战斗力远远比不上主力兵团。
第4兵团下辖第16、第94军。淮海战役爆发时,傅作义曾经派第94军偷袭西柏坡,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丢盔弃甲地回到了平津地区。

石觉第9兵团设立于1948年11月10日,在在第13军的基础上扩编而成,下辖第13军、第31军、第35军、第101军、第104军,是华北“剿总”下辖4个兵团中下辖军级单位和兵员数量最多的兵团。
大家对第9兵团的番号很熟悉。当初,廖耀湘率领的第9兵团,是国军最强大的主力兵团,但在辽沈战役中全军覆没。现在,国军虽然恢复了第9兵团番号,却远不能与廖耀湘的第9兵团相提并论。

孙兰峰第11兵团设立于1948年2月,以暂编第4军扩编而成。所谓“暂编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临时编制。当时,各大战区司令长官根据战情组建了一批临时作战部队,申请了临时番号“暂编”。
第11兵团下辖第105军(暂编第4军)、独立第318师、整骑5旅、整骑11旅、整骑12旅。
侯镜如第17兵团设立于1948年9月,因为增援锦州而临时组建,最初为两个军:第62军、第92军第21师。10月11日,增加了第54军、暂编第六十二师。10月底组建东进兵团进攻锦州时,又增加了独立第95师(赵子龙师)。

东北野战军消灭了廖耀湘第9兵团后,第17兵团撤回关内,驻扎在天津塘沽。这时候,第17兵团下辖第87军、第92军第318师、独立第95师、交警第3旅。
这4个兵团在平津战役里表现怎样?下落如何?
李文第4兵团最初驻扎在保定。当东北野战军攻克天津后,傅作义收缩防线,将李文第4兵团调进北平,命令李文兼任北平城防司令,负责城防事宜。1949年2月,随着北平和平解放,第4兵团被改编,兵团司令李文则逃离北平。

石觉第9兵团最初驻扎在热河,1948年12月撤退到北平附近。下辖5个军中,第35军在新保安战役中被华北军区、东北野战军联合歼灭。第104军前往增援第35军,也被全歼。石觉第9兵团余部在北平和平解放后被改编,石觉在改编前逃出北平。
孙兰峰第11兵团驻扎在张家口。由于张家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为我军的第一个打击目标。1948年11月29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向张家口发起进攻,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帷幕。12月23日拂晓,孙兰峰带着第11兵团全力突围,遭到华北军区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4纵的围追堵截。当晚,战斗结束。孙兰峰第11兵团5.4万人被全歼,只有孙兰峰带着几百骑兵侥幸逃脱。
侯镜如第17兵团驻扎在天津塘沽。这是东北野战军的“老对手”了。辽沈战役爆发之初,侯镜如第17兵团组成东进兵团,从葫芦岛东进,企图增援锦州,结果被东北野战军4纵阻拦在塔山,寸步难行。当廖耀湘第9兵团被东北野战军消灭后,侯镜如第17兵团回到关内。1948年12月,东北野战军拿出2纵、7纵、9纵3个纵队围攻塘沽,就在战役即将打响时,邓华发现攻打塘沽存在巨大困难,报告上级后取消了军事行动。1949年1月17日,由于东北野战军激战29个小时攻克天津,侯镜如见大势已去,率领第17兵团乘船逃出华北地区,前往淞沪地区,算是逃过一劫。

在华北“剿总”4个兵团中,大部分不是被和平改编,就是成功逃出,只有孙兰峰第11兵团遭到成建制歼灭。另外,还有第35军、第62军、第86军、第104军遭到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成建制歼灭。
战后统计战果,在平津战役中,我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