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
相关推荐
-
毛德西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1.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化裁治疗肾病综合征 治验: 女性,42岁.患肾病综合征6年,加重半年.6年来病情时轻时重,全身浮肿,面肢尤甚,按之深陷不起 ...
-
肾着散加杜仲酒治疗腰痛 – 经方派
涂某,女,50岁,2019年1月15号. 患者因为:剧烈腰痛来治疗.患者在一周前,弯腰下去捡东西,立起来时就感到腰痛,休息缓解几天,没有缓解而来治疗.现症如下:中等个子,面白而胖,怕冷,不发热,出汗多 ...
-
2.7,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寒痹
寒痹 侯在士医案:1974年7月22日,汤某,男,46岁,患风湿性关节炎一年有余,病势逐渐加重,行走困难,膝关节活动有响声,疼痛难忍, 曾多方治疗未效, 求治于我.脉象沉紧有力,尺部见 ...
-
毛德西下篇 《金匮要略》方治验一 《痉湿暍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下篇 <金匮要略>方治验 一 <痉湿暍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1.瓜蒌桂枝汤加葛根治疗席汉综合征感受风寒 治验: 女性,53岁.曾患席汉综合征十余年.最近几天项背部受风而强痛.曾 ...
-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好东西分享出来[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 1.太阴之为病,头眩,或不眩但痛,舌苔白滑,胸膈痞闷 ...
-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
-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二:阳湿伤表. 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注解:自注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出独异,更加关节疼 ...
-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与叶天士出生于同一时代,又同乡里,均系江苏吴县人,生活于公元1681~1770年间.薛氏十分聪明,博学多才,所著诗文很多,因母病而钻研医学,博览 ...
-
清,陈其昌(湿证条辩)太阴病
清代陈其昌编写的<湿证条辨>,共计74条,很多中医一辈子都没见过,好东西分享出来[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 1.太阴之为病,头眩,或不眩但痛,舌苔白滑,胸膈痞闷, ...
-
【陈潮祖:《寒温条辨》升降散】
升降散(<寒温条辨>) [组成]蝉蜕3g 僵蚕(酒炒)6g 姜黄(去皮)9g 大黄12g [用法]共细末,病轻者分4次服,用黄酒一盅,蜂蜜15g :病重者分3次服,黄酒盅半,蜂蜜24g : ...
-
清代陈继昌的书法
行书四屏,纸本,纵82厘米,横42.7厘米,朱丝栏行书,1847年秋桂林陈继昌书于憩庵.行笔流畅,粗细随意,章法严谨,风格婉丽端秀,有赵书遗韵.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若 ...
-
《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专门止呕一张小方
组成:苏叶二.三分(1g)黄连三.四分(1.5g) [用法]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降逆止呕. [主治]湿热呕吐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数 ...
-
【《湿热条辨》条文46条及注解】精
<湿热条辨>条文46条 <湿热条辨>一卷,薛雪撰温病著作,撰年不详.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江苏苏州吴县.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