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强迫行为,避免服用精神类药物

西方精神医学分类中的强迫症包括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虽然二者都属于重复性地摆脱不掉的过程,但是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西方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搞不清楚二者出现的,所以从根本上就极难消除这些不受控制、让人痛苦的症状。很多人最后不得不服用精神类药物去缓解难受。极少数人经过心理咨询似乎变好了,但无论是本人还是心理咨询师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变好。

因为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有不同的原因,这里只分析强迫行为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社会上对强迫行为的认识,包括精神医学的举例子,基本上就是洗手,不停地洗手,哪怕把手都洗烂了都不会停。再复杂一点的强迫行为就是严守某种仪式或规矩。比如睡觉前要把衣服顺序叠好,鞋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如果因为某个干扰,比如手机通话,没有一气呵成,那么人就要重新做一遍。当然还有上楼梯数数,数不对就重新爬楼梯,数两棵树之间的步伐,等等。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行为外,人类还存在各种强迫行为。比如咬手指、不吃不喝也要整理清扫房间,动辄发脾气,事后又后悔,疯狂购物,看手机玩游戏浪费时间、伤害眼睛,可是就是控制不了,反复用刀划伤身体,反复检查锁门,等等。

为什么人类会出现控制不了自己,不得不反复做不必要而且有伤害的行为呢?

根据激素平衡理论(《积极调整心态:由激素平衡达成生命和谐》,张晓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人生命的目的就是要维持体内激素平衡,生命的意义体现在人主要采取什么行为调节激素平衡。具体表现是人在激素平衡时会体现出快乐、安宁、平静、舒适等心态。激素失衡时会感受到紧张、恐惧等各种负面情绪和压力。反复洗手、咬手指、购物、吃喝甜食等都是能够让激素回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如果只是试图通过改变认知、脱敏等方法消除这些行为,却没有提供新的有效的调节激素平衡的方法,结果一定会失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强迫行为,不是围着这些行为转,而是需要找到并减弱乃至消除导致人体激素失衡的多个因素,根据个体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推荐其它更好地调节激素平衡的方法。比如人咬手指的原因主要是在婴幼儿阶段就因为生长环境不好经常处于激素失衡状态,当婴幼儿咬手指或不停地抚摸一个松软的纤维物,让体内实现激素平衡后,他们就会离不开咬手指或抚摸纤维物的行为了。如果父母多抚摸孩子手,或者夫妻之间多抚摸手,咬手指的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人们通常认为反复洗手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经历了某个和死亡相关联的“脏”物体,比如接触了病人、被细菌感染了,等等。实际上是他们经常体验到激素失衡时的恐惧。他们在受到一个强刺激之后恰好通过洗手减轻了激素失衡的程度,所以只要受到外界或记忆的刺激,他们就会通过反复洗手暂时让激素回到平衡状态。洗手如此,遵循某种仪式感,购物等都是一样的。比较严重的是吃喝甜食调节激素平衡。

标准的解决这些强迫行为的思路是首先需要通过专业人士帮助慢慢回忆出过去的大大小小的令人痛苦、烦恼、恐惧和愤怒的事件、经历和体验,它们是导致激素失衡的主要因素,其次要找到曾经伤害过或者一直影响自己的人做深入的交流,让对方意识到问题,最终慢慢地原谅对方。最后是培养兴趣爱好,挖掘出童年的梦想。将思想和行为专注于创造。只要坚持做,强迫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