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头条诗人 | 侯马:成吉思汗的燕子

《诗刊》头条诗人

侯马,196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新绛县。1985年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硕士学位。1980年代末开始现代汉语诗歌创作,1990年代在《一行》、《他们》、《葵》《诗参考》等诗刊发表诗作。九十年代诗歌代表人物。现居北京。

推 荐 作 品

成吉思汗的燕子

侯   马

呼和浩特

我来的时候是春天

城市上空繁星密布

如果我总是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就会感觉是陌生的面孔

▲ 幽州

李白在安史之乱前

来过幽州

写下了忧心忡忡的诗句

中夜四五叹

常为大国忧

他写下的是

长安千年繁华的转折

他不知道的是

幽州将开启

下一个千年的繁荣

▲ 夏尔的筷子

我有一个严苛的祖父

我幼时学习用筷子

姿势不对

他毫不留情地

用他的筷子

猛击我的手指

我觉得我对礼数的遵从

特别是我中国人的品质

就是他这么敲打出来的

但我竟然一点想不起

夏尔小时候

是何时学习

又是怎样使用筷子的

心中不由涌起

对他爱的愧疚

▲ 

我敏锐地发现

我的父亲不与我爷爷

也就是他父亲讲话

在我半大成人的时候

我问我父亲为什么

父亲回答

他厌恶

我爷爷为人自私刻薄

我并不满足父亲

这个道德层面的原因

在我看来

他也一定因为爷爷身份不好

给他人生带来的坎坷而心生埋怨

他也一定感到大学毕业生

与乡村知识分子的隔阂

更重要的是

他们不善于表达沮丧

羞于表达亲情

父子之间不讲话难道不常见吗

但我从不认为我的父亲不孝

他从不干涉爷爷

对我们兄弟六个的溺爱

从不干涉我们六个

崇拜这位倔强的老人

▲ 成吉思汗的燕子

在成吉思汗庙的大门横梁上

有许多燕子的泥巢

为此我特意去了内蒙古宾馆

因为它的大堂里有一块木牌

上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来源

是因为天上飞来一只彩鸟

它的鸣叫声就是成吉思

成吉思

我看到泥巢有燕子进出

但更多的泥巢住了麻雀

我喜欢与穷亲戚来往的鸟儿

说不定这就是成吉思的含义

▲ 祭敖包

敖包的神圣在于

它不是一个人建的

也不是一代人筑就的

每个路人只放一块石头

结果就成了一种信仰

▲ 圣诞夜

在德国的腹地

茫茫雪原中

一座孤零零的

假日酒店

客人全走光了

只有一个中国旅行团

和一些不知为何不回家的老人

我穿过餐厅时

对其中一位手持刀叉的先生

说了一声

Merry  Christmas

这时我听到

所有的老人

停下刀叉

抬起他们苍老的面庞

一齐说了一声

Merry  Christmas

▲ 泮面汤

在西安一家宾馆的早餐

我竟然吃到了

几十年没尝过的面汤

我小时候去舅舅家

舅妈很诚挚地

要给我泮面汤的面庞

浮上我的心头

▲ 陪小狐狸

大街上

有个女人领着两条狗

她对后面的一条说

快走,小狐狸

但是小狐狸站住了

那个女人走远了

小狐狸在我身边

蹲了下来

不跑也不叫

来往路人很多

一定以为我是它的

什么人

天黑了

我一直陪着它

希望那个女人

回来找它

但是没有任何人来找

也许它不叫小狐狸

只是那个女人

这么叫它而已

 购物单

我离开芬兰的当天

赫尔辛基就下雪了

在朋友圈看到

后去的人发的图片

整个城市宛如童话王国

我也已经购得了

富有设计感的

两个小挎包

这是妻子交办的购物任务

她这是第一次这样做

于我也仿佛是一种待遇

▲ 自传

爸爸在出版了

他的自传《余庆》后

又以妈妈的口吻

给妈妈写了一本自传

打算出版

我母亲聪慧

她告诉我

那不是她

也就这样吧

▲ 文明的巅峰

我们在大西南

群峰之间漫游

公路的尽头

是最高峰

直插云端

历经艰辛

到达峰顶

看到几平方米的

一小块空地

立着一个篮球架子

▲ 随意美

在科尔沁城市的上空

云神感觉天空有点凌乱

她整理了一下

一道远出目力的金色的云之上

是一道远出目力的红色的云之上

是一道远出目力的青色的云之上

是一道远出目力的黑色的云之上

是一道远出目力的灰色的云

其他的

就交给这远出目力的天空

▲ 西辽河畔初冬午后

我看到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都有果实

但显眼的全是红果

但没有一种红不独特

气温显示已是零下一度

似乎与北京的六度相仿

看来没有风

问题就简单一些

阳光转瞬即逝

夜色无声笼罩

鸽子不张嘴地咕哝

在这片辽远的土地上

不论我经历什么

留下的都是清声

带走的只有诗篇

(内容选自《诗刊》2020年第2期)

创 作 手 记

祖国的天空

文/侯马

我写诗有时把诗写在手机里,但更多的时候是写在一个简单的笔记本上。2019年写得尤其多,已经有 5 本了。

第一本是一月中旬开始的,正值我访问芬兰期间,我给这本起名《去芬兰》。那时我完全没想到我将要去内蒙古工作。这本快用完的时候,调令来了。之后就是搁笔,全身心工作直到五月份,根据工作需要,要访问蒙古。我意识到又可以写了,于是取出一本薄一点的新本,在封面上写下《去蒙古》。而第三本是厚一些的本子,叫《呼市的夏天》,一直写到国庆期间。国庆后,我又开始了第四本,叫《节后诗篇》。到了十二月,我启用新本时想不出名字,遂叫《本月》。也许这是我创作量最大的一年。

到内蒙后,我想念北京但更想念我在北京时甚少想念的故乡山西,这有点像生了二胎的家长,涌起了对老大爱的愧疚。受一种崭新经历的触动,故乡的经历不时涌上心间,成为我创作的一大源泉;而离开北京,北京也忽然变得更加清晰起来,旧时的刻痕开始返潮、凸起,过去来不及的叹息涌出喉咙,形成诗篇;当然,更重要的是内蒙太美了,太波澜壮阔了,我必须用世界级的眼光打量这世界级的景观和历史。内蒙四季皆美,天空尤其是真正的天空,草原上自不必说,就是在城市,因为建筑开阔也格外有天空感。晚霞像晚霞,暮色像暮色,美丽不逊任何地方。在内蒙的天空下我经常会有这是祖国的天空、历史的天空的感觉。这是鲜卑人在洛阳建都后忆起的天空。他们南下几百年后,山西、陕西人走西口又北上了。在这里我清晰地看到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的纹理,体会了捍卫和创造的含义。而这一切又包含了特别的情感因素,因为内蒙是我父亲读大学和工作过十多年的地方,我正出生于这期间,五十年后我竟然有幸来到这片苍茫大地。要想表达这奇妙的感觉和非凡的意味,非得依靠文学的真实与准确不可。

(0)

相关推荐

  • 热议:00后真的适合写诗吗

    今日逛诗圈,发现一00后,引发掌柜灵魂叩问:00后真的适合写诗吗...... 徐毅,男,2003年11月生于重庆,"00后"诗人.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省级作 ...

  • 《诗刊》头条诗人 | 叶丽隽:蔷薇花道

    叶丽隽,中国当代诗人,获过文学奖项,出版诗集<我的山国>(菲奥娜·斯兹-洛林翻译:World Poetry Books, 2019).<花间错>(2014).<在黑夜里经 ...

  • 《诗刊》头条诗人 | 王太贵 : 扶贫手册上的红手印

    王太贵,1983年8月生于安徽金寨.大学时期参与创办河畔诗社,并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结业于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级研修班.组诗发表<诗刊><星星>< ...

  • 《诗刊》头条诗人 | 潇潇:飞鸟集

    潇潇,女,四川人,现居北京.1983年开始写诗,发表作品.1988年获首届"探索诗"奖.1993年主编中国现代诗编年史丛书<前朦胧诗全集>.<朦胧诗全集>. ...

  • 《诗刊》三月头条诗人:江非

    编者按: 为展示更多优秀诗人的优秀作品,增强各大诗刊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中国诗歌网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扬子江> ...

  • 柳宗宣:在庭院听到的声音 |《诗刊》头条诗人

    柳宗宣,男,祖籍湖北潜江.1999年移居北京,曾为青年文学杂志诗歌编辑多年,出版有诗集多部,曾获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好诗奖.现居武汉,供职于江汉大学新诗研究所. 在庭院听到的声音 故乡的祷词 柱廊撑 ...

  • 头条诗人118期|山西原平女诗人张琳,风一直吹 就活成了一味良药

    张琳,女,山西原平人,生于1989年5月.出版个人诗集<纸蝴蝶><人间这么美>. 在河边 有些东西,一生都学不会 就像河水两岸 那些低矮的黄连草-- 风一吹就开花 风一直吹 就 ...

  • 头条诗人 | 李南:美好的事物总有缺憾

    <草堂>2019年第7期 李 南,1964年出生于青海.1983年开始写诗,2017年出版诗集<妥协之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曾获十月诗歌奖.河北诗人奖.昌耀诗歌奖等. ...

  • 《芳草》头条诗人 | 雷平阳:化念山中

    雷平阳,诗人,散文家,云南昭通人,现居昆明.出版诗歌.散文集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奖.十月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诗歌奖.花地文学排行榜诗歌金奖和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诗两首 松鹤图 一 瘿生之子在 ...

  • 水晶诗刊 第0253期◆海外专栏 燕子诗词选辑

    [七律]秋日行吟   似闻秋日尽苍凉,诸物逢秋却自芳. 碧水带花流彩画,野鸳傍岸唱斜阳. 一方白苇萧萧影,几缕清风细细香. 溪鸟缘何离不去,啼来丽色作诗行. [七律]竹韵汉诗协会三年换届感怀 如梭流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