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中成药之六味地黄丸, 可治这12种病

(0)

相关推荐

  • 知柏地黄丸的可用于治疗哪些病症?

    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病症.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1.用于治疗禀赋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咽喉.热伤津液造成的慢喉痹以及慢性咽炎,缓解咽干 ...

  • 这几种中成药专治阴虚,心肝胃肺肾,对症选择

    上次又有朋友留言问阴虚的问题.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下,顺便搜集了一些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症状 肺阴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心阴虚 ...

  • 肾阴虚用什么药好

    肾阴虚,可以吃滋补肾阴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 肾阴虚,是肾虚的一种类型,表现为阴虚内热及阴虚阳亢之象,证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

  • “腰疼”常用中成药1、肾阴虚:腰部酸软隐...

    "腰疼"常用中成药 1.肾阴虚:腰部酸软隐隐无力,长期不愈,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发热.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力缓),左归丸(力强).六味地黄丸药力较缓. 2.肾阳 ...

  • 滋阴补肾意思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病情分析:你好,从滋阴补肾这个词讲是补肾阴,临床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或阳痿.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少年白发.梦呓磨牙 ...

  • 补肾就吃六味地黄丸,对吗?8分钟告诉你11种补肾良方怎么用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初秋的夜晚,景色宜人,干爽清凉,于是便与家人一起带着孩子去我们这十八线的小城广场 ...

  • 中成药之六味地黄丸,可治这12种病

    六味地黄丸是由张仲景"金匮肾气丸"去掉附子.肉桂,减掉这两个药物燥热之性,于是变化出来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其中,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六个药物.特点是& ...

  • UC头条:神经衰弱应该怎样治? 这几种治疗方法赶紧收藏

    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受有精神创伤,或突然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造成的一种神经官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失眠.心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头痛等.那神经衰弱应该怎样治呢?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 ...

  •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可治这11种病

    说到常见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可以算一个. 这个方子出自清代名医吴谦的<医宗金鉴>,它的作用啊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滋阴清热.知柏地黄丸等于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滋阴的知母和清热的黄柏,所以这 ...

  • UC头条:祛湿神方参苓白术散可以调理18种病, 祛湿很安全, 味道也不错哦

    胃口不好时一定要想到参苓白术散,尤其是夏天胃口不好 胃口不好有两种,一种是实症,就是吃多了吃腻了胃口不好,这个需要用保和丸.还有一种就是脾虚导致的,这个就用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里面有千古健脾第一方. ...

  • 常用的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可以治这10种病!

    常用的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可以治这10种病! 血府逐瘀丸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方子,最初是汤剂,叫血府逐瘀汤,后来为了服用方便制成了丸剂. 1.治头痛.就是像针扎一样的,位置不固定的那种头疼. 2.治胸痛. ...

  • UC头条:医圣的著名方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不仅治精神疾病 还治这9种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与精神有关的疾病. 比如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在治疗太阳病的时候,没有用汗法,用了下法,出现的变证. 患者病情因为各种原因误治,太阳病 ...

  • UC头条:这味药, 治消渴, 泻火, 化瘀血, 消积聚

    小编导读 中药小课堂到!今天这篇文章带大家认识一味中药,它名曰天花粉,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本药临床常用,它治疗哪些病证疗效颇佳呢?徐书老师的书中对此进行了如下总结. 天花粉味甘.微苦.酸, ...

  • UC头条:[病案分享]经方治验——大黄牡丹汤发微

    患者男性,50岁,2020年5月因反复上腹痛加重,查上腹部增强核磁提示胰腺恶性肿瘤累及脾静脉,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020年5月至10月先后行放化疗,11月行高强度聚集超声刀治疗. 11月28日出现上 ...

  • UC头条:一味马齿苋, 能治9种病

    老话说的好,不识为草,识者为宝. 马齿苋在寻常人眼里就是长在房前屋后的野草,这种野草开着小黄花,矮矮的,长不高,大多是贴着地面生长的,你若想把它采起来,还真得费一番功夫.也正是因为太不起眼了,所以常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