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胜:钟声回响

 生命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目的

爸爸妈妈一生笃守着他们的信仰

他们那虔诚的态度、那执着的精神

没有因岁月的久远而让子女淡忘

他们那合十的神态,祈祷的福音

更像是父母敲响的钟声

时刻回响在儿女后代们的耳旁

钟声回响
文 / 王双胜

妈妈说,她和爸爸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大姐出生之前)就正式接受了入教的洗礼。为他们主持洗礼仪式的是位荷兰人。教会的地点就在现今八三大院。有位陈牧师和爸爸妈妈成了终生的好朋友,爸爸妈妈称呼她为陈大姐。陈牧师在所处的圈内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爸爸妈妈和陈大姐因教而缘,因缘而谊,这友谊一结就是一辈子。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改革开放之前,宗教在中国大地基本上没有了踪迹。既便如此,他们之间也没中断过往来。八十年代末,宗教活动得以恢复,而这时的爸爸却因年高体弱,每到冬季便不能去教会做礼拜。本已高寿,但身体依然硬朗的陈牧师就常常来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谈经论道,也话些家长里短。这使得爸爸不仅在精神上得以慰籍,更是三番两次躲过了死神的召唤。究其原因,自然是药物疗效和家人护理所起的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病床上的爸爸每每听到讲解或录放的福音,都会奇迹般的安静,进尔一次次得以恢复。晚年时候的爸爸,身边始终离不开的不光是必服的药物,还有那台袖珍型录放机和满满一盒磁带,那是他获得精神力量的宝贝。爸爸是个乐观豁达的老人,每次与死神擦过肩头,都会乐呵呵的地对儿女们说,我死不了,还没看到孙子娶媳妇呢。

父亲年轻时

妈妈一生对信仰的坚守,可以说是无比的坚强。妈妈晕车,每坐一次车,都要晕得天翻地覆。妈妈晚年在哈尔滨生活了十年。城市生活,最让妈妈不适应的就是出门要坐车。不能坐车,就没办法去教堂做礼拜。可是妈妈不顾自已晕车的毛病,坚持去教堂做礼拜。记得妈妈第一次去南岗教堂做礼拜,回来后呕吐不止,几天也缓不过劲来,如同受了一次磨难。本以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妈妈从此不会再去教堂做礼拜了。可是万万没想到,妈妈还是约了一位老姐妹,再次去了教堂做礼拜。回来后,老姐妹也劝她,你这么难受以后可不能再去了。从那以后,平时妈妈便在家用录放机听讲课,有时也约几位老姐们来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妈妈对自己的信仰舍得一切去坚守,其志之坚意之决,给儿女以及下一代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爸爸妈妈一生不仅仅是坚守自己的信仰,更有他们一以贯之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以善为本造福他人。父母亲不仅仅是以这样的追求圆满地践行了他们对信仰的承诺,更为他们的后代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楷模。父母双亲,从年轻到晚年,历尽了人间的万般困苦,饱受了创业的无数艰辛,更有抚养六个子女的日夜操劳。没有这一不懈的追求,就不可能有他们的后代、家人的兴旺和发展。今天,当我们缅怀父母恩情的时候,我们最该铭记的,就是要永远记住老人家一生以善为本造福他人的不懈追求!当我们懂得了父母曾经以毕生的经历去践行这种追求的时候,我们就更加理解了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会那样善待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会那样的善待自己的手足兄弟;为什么会那样善待自己的家人;为什么会那样善待自己身边所有的人。

去年,我从大姑家二表姐三表姐的回忆中得知,是爸爸在一九五六年,只身把奶奶和二姑的遗骨,背回了千里之外的老家,重新安葬,从而既满足了奶奶魂归故里的生前愿望,也最终成全了一个儿子的尽孝之心!

爸爸对自己哥哥的担当,堪称兄弟情义的典范。对自己的侄子尽到了父亲一样的责任。大哥二哥(爸爸的侄子)年幼失父,爸爸妈妈在没有自己孩子的时候,就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而且这一担就是一辈子。幼年的抚养,童年的教育,长大后成家立业。生活的完美和我们兄弟姐妹别无二致。有些方面甚至超过爸爸的亲儿子。我们二哥小时候在家读私塾,长大后爸爸送他到城里读书。五十年代,中专毕业成为早期邮电事业的奠基人。大哥在晚年时候,拉着妈妈的手说,您就是我的亲娘啊!一句亲娘的呼叫,道出了叔侄间胜似父子母子的深情厚义。

了解爸爸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这固然和他天赋禀性有关,但更是他与人善为本造福他人的爱心追求使然。爸爸在年轻的创业时期,和很多同乡朋友共历艰辛。患难中他给同乡和朋友们更多是鼓励,同行中相互搀扶彼此关照。奋斗中结交了很多义兄义弟,爸爸也自然成了兄弟中值得信赖的兄长。遇有大事小情,总要和爸爸商议,信得过爸爸给他们出的主意。没事看看他们二哥,逢年过节给二哥拜年,成了他们一生的习惯。

小时候的我们,常常为爸爸有那么多好兄弟好朋友而感到自豪!在众多的义兄义弟中,有位徐伯伯和爸爸的关系最不一般。他们不仅交往时间长感情深,他还是爸爸创业的援助人。用妈妈的话说,你徐大爷是咱们王家的恩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爸爸选择了在巴彦县黑山后村,开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小商号取名“義昇德’。徐伯伯家是当地大户,在家是长子。爸爸初来乍到,和徐伯伯有了些交往,正是在这不断的往来中,爸爸的人品得到了徐伯伯和当地人的认可。一个外来人的小商号,方得以顺风顺水,一直办到一九四五年光复(日本人投降)。一九七一年,我和我家大哥骑着自行车去过徐伯伯家。徐伯伯和我们聊起了爸爸当年,说你爸爸的为人那是“头子”,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徐伯伯还领着我们哥俩挨家串门,介绍给乡亲们说,这是王掌柜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从乡亲们喜悦的眼神、亲切又实在的话语中,听得出来,也看得出来,爸爸在这个小山村留下了难得的信任和尊重。小店“義昇德”和主人王掌柜都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

有了以善为本造福他人的追求,就必定有爱岗敬业之心,工作中必定是大公无私。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爸爸在公私合营百货商店工作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来,爸爸先后工作在几家商店,可从未离开过他经营的布匹和棉花这个柜台。二十年没变柜台体现的是领导对爸爸的信任,放心的是爸爸手里的尺和称掌握得准。布匹和棉花一来是国家统购统销商品,二来是成件进,按尺论斤的出,这一入一出颇有讲究,尺一紧百姓亏,称一高公家损。二十年爸爸没离开这个柜台,送给顾客的是二十年的满意,留给公家的也没有不该盈的余!爸爸常说:不论你干什么,都要做到问心无愧!

老母亲

坚持以善为本造福他人的父母是生活中的热心肠,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给人送去温暖和快乐。我家的园子大,多的时候有近百棵樱桃树,也种菜,也养花。每逢夏季来临,满院的樱桃树开花了,接着通红通红又酸又甜的樱桃便成熟了。这时爸爸妈妈便召唤着前后院东西邻居们来赏花摘果。爸爸的小菜园也是一茬接一茬的长,又嫩又鲜的各样小菜也是常常摆上了邻居们的饭桌。妈妈养的花更是招人喜爱。每到花开季节,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的同志们或搭伴或个人就会来看妈妈养的花。人们既欣赏那些单片的双片的芍药花的华丽,也贊美那些紫色的小马莲花的精美!大家一边赏花一边夸,王大爷王大娘你俩真好,真有福!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一生所图,不就是让身边的人多一些快乐吗!

爸爸妈妈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四年和十三年了。他们一生对信仰的坚守,对追求的努力早已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传承在这个家族之中。眼下,沧海桑田,时代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没变的是,爸爸妈妈敲响的钟声仍一直在响!这钟声,是祝愿,更是希望!

2019年清明前于哈尔滨

编辑 齐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