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帛书老子》——《道经》第十八章(下)
相关推荐
-
《老子》的智慧:善,如何得到善报?
善良,一般不会得到善报,报答这一形式存在诸多不便,以及人情处理技术的困难. 社会也一般不喜欢善良,特别是有一个感觉,善良的人的家人会被拖累,好像是另一种不善良. 但是,这是根本错误的,<老子&g ...
-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18章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不通,出现仁义. 大道,天之道,为何会行不通呢?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溪③.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④.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复归于无极⑦.知其荣⑧,守其辱⑨,为天下谷⑩.为天下谷,常德乃 ...
-
道德经 | 道经·第十八章
道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才会产生虚伪狡诈: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 ...
-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六)襲常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六)襲常 今本德经第五十二章(15) 分段解析(一) 甲本: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囗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乙本: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 ...
-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五)玄德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五)玄德 今本德经第五十一章(14) 分段解析(一) 甲本: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囗 乙本:道生之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 ...
-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四)生死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四)生死 今本德经第五十章(13) 分段解析(一) 甲本:囗生囗囗囗囗囗囗有囗囗囗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乙本:囗生入 ...
-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九)赤子之德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九)赤子之德 今本德经第五十五章(18) 分段解析(一) 甲本:囗囗之厚囗比於赤子 乙本: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王本: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站长解析: ...
-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2021.5.1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八章 仁义贞臣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六亲不和,案有孝慈.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二.译文: 因为变化的道失去了约束作用,于是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