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探源

语言与文字


“多难兴邦”探源

/墨吟

多难兴邦,意思是说,国家虽然多灾多难,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反而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一)

“多难兴邦”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段话的意思是:邻国虽遭灾难,但不可不防。因为有的国家多灾多难,反而使国家更加稳固,疆土得以开拓。有的国家虽然没有灾难,却使国家趋于灭亡,失去了土地和城池。

“多难”和“兴邦”原是两个并无关联的词。后人依据上面这段话提炼出“多难兴邦”这个成语,例如唐代陆贽在《论叙迁幸之由状》中说:“多难兴邦,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意思是说,灾难深重反而能使国家富强,这是因为上下齐心,懂得世事艰难而应处事谨慎的道理啊!

(二)

晋·刘琨在《劝进表》中说:“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东晋后期,国家多灾多难,刘琨写《劝进表》劝告晋元帝司马睿要发愤图强,振兴国家。上面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国家接连遭到这么多的危难,但只要从中吸取教训,奋起救危赴难,那么“多难”反倒可以激励我们复兴晋朝,巩固国防。其中后一句话也演变为成语“殷忧启明”,常与“多难兴邦”连在一起使用。

(三)

《孟子·告子下》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而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这段话大意是说:舜(圣君)原是个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傅说(汉族傅姓始祖,商王武丁拜其为相)原是个砌砖墙的泥瓦匠,胶鬲(辅佐周武王的大臣)原是个卖鱼、卖盐的商贩,管夷吾(齐国名相)原是个在狱吏看管下的囚犯,孙叔敖(楚国令尹)原是个居住海滨的隐士,百里奚(秦国大夫)原是个市井小民,他们都历经磨难,而后才成就了辉煌的事业,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所以上天凡要一个人承担起国家的重任,必定要先让他吃苦受难,接受磨炼,使他懂得忧国忧民、知错即改的为人之道。如果国家没有这样经过考验的贤士良臣来辅佐,国外没有强敌来捣乱破坏,那么国家就可能会灭亡。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啊!

从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为千古名句,与“多难兴邦,殷忧启明”并立。

(四)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公元1901年9月),李鸿章在所写的遗折中说:“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李鸿章临死之时,仍念念不忘“多难兴邦”,希望光绪皇帝与他所推荐的大臣齐心协力,继续推行变法维新,以救国于危亡。但是,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摇摇欲坠,内不能惩治腐败,外无力抵御列强入侵,时隔不久,光绪帝呜呼哀哉,清王朝也随之覆亡。

所以,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多难”才能“兴邦”。

如今的中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有强大的国力,我们有党中央坚强的领导,我们更有万众一心的亿万民众,任何内忧外患,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0)

相关推荐

  • 日光底下并无新事

    日光底下并无新事 01 "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 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 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 ...

  • 周文化探源之邾国建都考

    周文化探源之邾国建都考

  • 周文化探源之齐都临淄考

    周文化探源之齐都临淄考

  • 中华文明探源:京师并非京城京都,徐国南国才是华夏故土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还原华夏文化历史,复兴华夏文化辉煌,不仅是国家的历史任务,广大历史学者.文化学者.考古学者的孜孜追求,也是笔者人生的历史使命. 华夏文化起源于何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 ...

  • 中华文明探源:殷商文化甲骨文青铜器的原料,究竟来自哪里?

    (作者:赵辉)3600年前,商汤代夏,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开始了殷商王朝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安阳殷墟发现的商王朝遗址确立了商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地望,而夏王朝存在的地望至今仍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未知之谜 ...

  • 熟语典故探源(07)

    熟语典故探源(07) 红 学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清代. 清乾隆年间,神会上有很多人开始热衷于研究"经学",包括<易经>.<诗>.&l ...

  • 熟语典故探源(75)

    熟语典故探源(75) 陋室书屋2 美轮美奂 典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晋国赵武新建了 ...

  • 卦象探源,也许是学用中医之“捷径”

    为歌颂弘扬龙祖太昊伏羲氏,创卦象以明阴阳.对中华民族文明昌盛做出的伟大不朽功绩,特撰此文,五一巨献!祝有缘有福者得之. 声明: 本文为<周易>卦象阴阳领域溯源探秘之稀有内容,非诚勿入! & ...

  • 传承历史文化 探源文明进程---研究会考察学习纪实

    传承历史文化 探源文明进程 ---古薛文化研究会赴省内文化遗址展馆参观考察学习纪实 4月9日-12日,滕州市古薛文化研究会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部分会员,在会长渠开贵.常务副会长孙井泉的带领下,前往泗 ...

  • 问祖寻根,华夏文明探源(2)史前文明之传说

    唐 榕 导读: 这个国家历经磨难,但从来不怕磨难. 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 ...

  • 司马迁与“水利”词源(寻古探源) 张景平

    中国的治水活动源远流长,治水活动常常以"水利"之名概括."水利"一词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 公元前132年,自战国时代即屡屡为患的黄河在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