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五瘅门(十则)

(0)

相关推荐

  • 《证治准绳·类方》黄胆

     芍桂苦酒汤(<金匮>) 黄 (五两) 白芍药 桂枝(各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桂枝加黄 汤(&l ...

  • 《辨证录》痘疮门(十五则)

    小儿将出痘,身必发热,口必发渴,眼必如醉,此时当以表药散之,则火毒大解.无如世人未敢信为出痘,因循数日,见点而始用表散.有形之解与无形之解大有不同,所以轻变重,而重变死也.虽然,见点不用表药则火毒又将 ...

  • 《辨证录》痹证门(十一则)

    人有两足牵连作痛,腹又微溏,人不能寐,卧倒足缩而不能伸,伸则愈痛者,人以为寒湿之成痹也,谁知是风寒湿同结于大肠乎?夫风入大肠,日日大便,邪似易下,即有湿气,亦可同散,何以固结于中,而痛形于两足耶?不知 ...

  • 《辨证录》胁痛门(五则)

    人有两胁作痛,终年累月而不愈者,或时而少愈,时而作痛,病来之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人以为此肝经之病也.然肝经之所以成病,尚未知其故,大约得之气恼者为多.因一时拂抑,欲怒而不敢,一种不平之气,未得畅泄 ...

  • 《辨证录》不寐门(五则)

    不寐门(五则) 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夫心肾之所以不交者,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也.心原属火,过 ...

  • 《辨证录》关格门(五则)

    人有病关格者,食至胃而吐,欲大小便而不能出,眼睛红赤,目珠暴露,两胁胀满,气逆拂抑,求一通气而不可得,世以为胃气之太盛,而不知乃肝气之过郁耳.夫关格之症,宜分上下,一上格而不得下,一下关而不得出也.今 ...

  • 《辨证录》消渴门(五则)

    消渴之病,有气喘痰嗽,面红虚浮,口舌腐烂,咽喉肿痛,得水则解,每日饮水约得一斗,人以为上消之病也,谁知是肺消之症乎.夫肺属金,金宜清肃,何火炽如此?盖心火刑之也,肺为心火所刑,则肺金干燥,又因肾水之虚 ...

  • 《辨证录》痉门(十一则)

    感湿热之气,忽又伤风,口噤不能言,项背KT KT ,脚手挛急,角弓反张,人以为太阳之伤寒也,谁知是太阳之痉病乎.夫痉病亦有三阳三阴之殊,亦能传经,与伤寒之症无异,但伤寒单伤于风,而痉病则合湿热而成之也 ...

  • 《辨证录》痢疾门(十二则)

    人有夏秋之间,腹痛作泻,变为痢疾,宛如鱼冻,久则红白相间,此是肝克脾土也.盖夏秋之间,寒热必然相杂,肝遇凉风,则木气不舒,上不能宣,必至下克. 而脾胃之中受三夏暑热,欺肝木凋零,乃与肝木相争.肝木激而 ...

  • 《辨证录》疟疾门(十则)

    人有发疟,先腰痛头疼目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如火炽,热止,汗出不能即干,遍身骨节无不酸痛,小便短赤,世俗皆称脾寒,此乃太阳膀胱经之疟也.夫风邪从太阳经而入,即疟邪也.惟是冬月风邪入太阳而成伤寒.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