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滇还日记(二)

清 黄向坚

廿九日,早歇关岭口下荐福。【凤麟按:荐福,疑即石牛寺,遗址在今关岭县公安局附近。《永宁州志》:“在关岭大街。门外有石牛,故名。”土人谓曰大觉寺。】一路皆崇峦叠崄,联踡带天,阻日连云,不见断续处,至此分形突峙,负势争奇,历历可数,殆不可名状。

三十日,早上关岭,【凤麟按:即顺忠关,土人称“关关上”。】进殿瞻礼。【凤麟按:即关关上之关索庙也。黄氏题画词言庙额“大有父风”,今无存,惟明胡宝残碑在焉。】至岭截,指来时喘倒处,【凤麟按:即前《寻亲纪程》所写马跑泉。】老父曰:“今亦宜少息。”

盘岭下,至江畔,【凤麟按:有通云桥,即灞陵桥也。】俟喘息得行。翘望群峰矗天,相诧良久。老父谓坚云:“忆当年随忠介周老师入闽,度仙霞岭,其崔巍仿佛若是。将及四十年矣,宛在目前。仙霞路坦,多古松,稍可盘桓;此岭陡峻层折,不能留足,洵可谓关山之险也!”又历大坡三四重,所云“鸡公背,蛇倒退”,【凤麟按:言其陡峻,蛇不得前也。《永宁州志》:“鸡公背山,在城东六十里。旧为滇黔大道。山脊如鸡背,险峻难登。山畔鸡公洞,深广可容百馀人。相传昔有石鸡尝鸣,后被窃去,其迹尚存。”】足惫,稍息得行。次安庄卫,【凤麟按:今镇宁县。】州侯杨公拜赠。

二月一日,到普定卫。【凤麟按:今安顺也。虽居三四日而无具体描述,惜哉!】计历三千馀里,行旅断绝,正忧疑间,又闻主帅已入楚,贵阳一路,兵阻难行。拜李郡守,【凤麟按:据《安顺府志》,顺治时知府仅石天玮一人,康熙初有知府李益阳,顺天人,此不载其名,为可惜也。】换票,改往思南,从僻路往谒主帅。

初五日,验票出城,过平坝卫,宿万隆铺。途遇少妇、幼女,络绎而上,有云广西来者,有云沅州来者,或策蹇,或拄杖。念彼室家离散,坚扶二亲长途历险,愈增忧惧。

初六日,歇罗底哨。

初七日,早行,遇蜀中回兵,拥一象纵横突来,顾我二亲,让畔,疾驰无阻。将晚,觅微径,撇威清来时大路,由城北历癞石坡,歇黄官哨。危峰塞户,深林岑寂,寤寐神摇。

初八日,路极荒奥,山势夭矫如楼阁,参云逼天。昼行,多暝色。过龙场驿,城郭邱墟,殊觉惨淡。老父有悼阳明先生章。歇罗鬼甸。【凤麟按:其画题有“由罗甸复道”云云,非今之罗甸县也。此地当在今修文县境。】

初九日,歇落邦。

初十,歇息烽所,系施州界。日来草深合路,放火遍烧,声如霹雳,火焰偪身。

十一日,至养龙司。有龙潭八九,深不可测。

十二日,渡乌江,入四川遵义界,即古牂柯、夜郎境也。【凤麟按:彼时遵义属四川辖境。】辞老子关,【凤麟按:即老君关。《遵义府志》卷九:“老君关,今名石子坳,在县南八十里,两崖障日,一缝中通,为自郡往贵州省治要隘。征播时,贵州将童元镇由此进。《方舆纪要》:万历中,童元镇率水西兵自乌江进,攻破老君关。应龙揣其必当深入,令部兵诡服水西衣甲,混入营中,内外合发,官军大衄;进至乌江,断浮桥,官军溺死无算。关盖在乌江北。”】缘江南行,石【凤麟按:原作“在”,据大观本改。】坎崎仄,路多茅塞。歇个界水,与悍兵混宿,谈虎不休,令人战慄。

十三日,行路多觳觫,早歇龙坪场。停足一日。

十五日,歇三度关,【凤麟按:《遵义府志》卷九:“三度关,在(遵义)县东一百一十里。《通志》《明统志》作八十里。下临剪刀溪,东即湄潭界,为自郡往平越、思南,石阡要隘。征播时楚将陈磷由此进。《方舆纪要》:府东八十里有上度、中度、下度三关。”“上度关,今称度上关,在县东一百里,为自郡出湄潭要隘。《方舆纪要》:湖帅陈璘自湄潭直抵上度关以扼播州,应龙之势愈蹙。”】乃杨应龙据险处。

十六日,至湄潭县,寓城外酒家。马邑侯留饮致赠。

十九日,山险溪恶,土人戒予当在永定场早歇,不可贪路。

二十日,路多荒茅、白骨。进龙泉县,【凤麟按:“泉”字原误“皋”,据大观本改。◎万历二十九年以龙泉坪司置,民国二年改为凤冈县,今仍之。】城郭倾圮,寂无烟火,夜闻鬼哭声。

廿一日,荒林晦塞,深莽牵刺。强通于【凤麟按:原误“干”,据大观本改。】不可通,步步胆寒。老父老母彷徨终日。至寿水,几无宿处。

廿二日,歇煎茶溪。入酉阳不远。

廿三日,路更荒寂,进东郭溪觅宿。

廿四日,历鹦鹉溪。【凤麟按:今思南县鹦鹉溪镇。◎黄氏为避兵(贵阳为孙可望军盘踞,换票无由),由威清卫西北行,经修文、息烽、遵义、湄潭、凤冈,至此为最北,复东南行经石阡、岑巩、镇远、三穗至天柱县,入湖南界。】峰攒巉嶻,洞壑奔流,奇外之奇,令人魄夺神骇。歇碗水坝。自威清至此,不惟山荒径僻,磴道嶙峋,时见虎迹,心惴惴常恐不保。至于溪涧错纵,时虑飘溺。食宿艰难,几至不火。

廿五日早,达思南府。府治形胜多奇,危峰环拱如斗绝,碧水清涟,江鱼肥美。本房门贤段浑然为郡守,欲久留图报,老父固却之曰:“出险莫如寡累。资斧之外,岂敢妄冀?”留数日,不忍远送,署中泣别。中途盘费,藉此得以不乏。于孙道台处更票。【凤麟按:找段氏化缘,恐亦不辞迂道往访之一因。】

三月七日,黎明候渡。烟江绝嶂,非复寻常景色。上武胜关,峭壁嶔崎,宛如鸟道。宿邵家铺。【凤麟按:今思南县邵家桥镇。】

八日,径荒岸绝,渡江,歇坂桥。【凤麟按:今思南县板桥镇。】此地人迹罕到,乡民多戒言。

初九日,见村墟篱落,桃李芳菲,零落无人,莫测所向。遇樵者指迷,登岭,山雨忽来,岚雾腾空而卷,与之前后相追逐。歇平地,凄然一望,此在铜仁、石阡之界。

初十日,进杨柳湾,早歇。

十一日,到凯楼寨,【凤麟按:今岑巩县客楼乡。黄氏有画。】新民辟土结茅,差堪栖宿。

十二日,下凯楼坡,涉水五十馀道,没膝揜腹。老父、老母坐舆中,时时回顾,怜惜不置。土人有“四十八道脚不干,五十二道才上山”之语。歇马口司,住处促逼,仅堪蔽身。夜有虎突至,牛为惊喘。

十三日,淋雨江涨,得独木船截流飞渡。歇云盘寨,插竹为树,以避虎狼。夜雨岸没,不得行。

十五日,冒雨以杖候水,走三四里,丛棘刺股,血流不止【凤麟按:大观本误“上”。】。登岸,闻前慕寨江水险,艰于渡,觅舟放至二十里外,得渡。山溪层折,夷路荒芜,日暮劳劳作宿计,入思州府。【凤麟按:今岑巩县城。】府治萧条,不闻鸡犬声。次日,刘府公邀老父于后衙道故,即曲靖刘公之父也。

十七日,晓雨,涉水数道,历峻岭三四重,乱云遮护,见虎迹、人头遍山。人多惧色。从北路复出清浪,歇城内【凤麟按:清浪卫,明洪武间置,隶湖广,雍正五年改清溪县,今属镇远县清溪镇。】明晨渡江,又撇平溪旧路,由东南进邛水司。【凤麟按:在三穗县。】峻岭盘曲,川谷萦回。内新开复道,上通镇远,下达沅、靖诸路。多肥田,颇有乐利之风会。兵伍混杂,借栖野庙。【凤麟按:此年即永历五年,孙可望兵进湖南,与清军战于武岗,局势混乱。】

十九日,进瓦寨,【凤麟按:今三穗县有瓦寨镇。】风景怪异,溪濑湍激,架木渡人,甚危。【凤麟按:黄氏有画。】

过鬼迷拨,昼行觉晦。至等溪,无处投宿,一叟遥指山隈,遵险急趋,结茅坡截如鸟巢,槛外仅可容足。扳木猱行,苗民惊惧塞户,几不肯留。来日阻雨,兀坐闷绝。

廿一日,过隔溪赖峒,辞天柱县路,歇矼峒。环山带水,田饶土沃,素无兵火,可称乐土。今为养兵地,民苦不能逃。

廿二日,转入地锁,至瓮峒,【凤麟按:今天柱县东北有瓮洞镇。】高岑架天,修坂排江,山容水意,真别有天地。问渡,老父指顾欣赏,几忘此身在逆旅间。

廿三日,江岸石铓啮足,若涉春冰。过沙堆寨、【凤麟按:今属湖南省会同县漠滨乡。】金子寨,渡大江,歇东城。【凤麟按:东城似沅江边上村落名,属会同县。】

廿四日,历金坑、皂溪诸岭,宿雨不收,一步一倒,歇崖头龙家,【凤麟按:此龙家当亦地名,今会同县有谢家、吕家等地。】此在黔阳、【凤麟按:今洪江古城。】会同之界。时闻滇兵新败于武岗,【凤麟按:今作“武冈”,古称都梁。】兵士横行,山民逃窜。晓雨,舆人闻警怯行,悉告去。是日,进退无措,扶老父、老母勉随乡民逾峻岭、入深谷,寨民复送至像木庵。庵立绝顶,旋螺而上。云山四绕,真可忘世。计资斧垂尽,归途尚遥,深以为忧。【凤麟按:思南所得,恐以兵阻价昂而易尽也。】至初四日,放胆下山探路,问土人,云有间道可去。

初五日,出旧主家,倩夫为向导,由僻境疾走,时闻前路兵阻。予病暑,慌慌涉水,过九洞口,岩石巃嵸【凤麟按:原作“嵸巃”,据大观本改。】,举足不前。负仙弟背,行则喘倒。老父歇久,遣舆人候。至白石坡。

初六日,由苗径唤渡,每从幽暗处转出空明。歇蔴塘寨。

初七日,逾岭涉溪,有古木磐石,稍堪顿坐。宿道口,遇同乡友行盐,得前路消息,喜甚。

初八日,林深蓊郁,见难民踉跄猝至,惊疑不前,寻宿,苦不留,立雨,彷徨树间,忽出一人引至草舍,相叙如故旧,云:“乱兵时恐逼入,明早当绕路速走。”

初九日,出鸣溪。主人邓林楚导前,山径崄巇,上下艰于攀跻。宿罗蓝寨,闻警,乡民惧不敢稳睡。夜半潜行,将晓,遇虎,突于老母舆前,舆人几倒,惊喝跳去。山民远遁,歇处无主。

十一日,将及高沙市,【凤麟按:今洞口县高沙镇,西北距县城三十里。】避兵歇牛栏山寨,栖败屋中,晦塞如荒墓。民多不良,觇行色萧然,得免于难。

十二日,得萧老桂倩山农送至蓝田水次。闻北兵上武岗州,西兵退守枫木岭,由间道行。过洞口,【凤麟按:洞口县。】遇盗简搜,幸装薄无害。渡江,有逃兵尾后,至岩山,【凤麟按:岩山村在县东北。】却走。歇水口,【凤麟按:今属山门镇。】主人杨擎天系青衿,于倥偬时执礼甚恭,老父以氊衣赠之。

十四日,乱兵横杀乡民,携老负幼,东奔西窜,如蚁移穴。且雨泞,舆人欲逃去,暂宿王双寨,【凤麟按:疑即黄双村,在水口村东北二十里。】竟夜不睡。

十五日又雨,上坡下坡,涉溪逐浪,过沙罗田,至水西。【凤麟按:水西村属今隆回县,在黄双之东。】雨甚,乡民相戒。饭顷,又见难民啼哭奔走;深夜,火光烛天,随合寨男妇冒雨逃出,立坡足候晓。惊走,仙弟失去斗米。复至沙罗寨山寺,与诸难民乱宿。

十七早,倩老僧导前,进萧家洞,步步踏云,峰峰带雨,衣袖淋漓。至黄柏山,入僧舍,恶僧叱咤不留,复下江畔,勉强借宿,柴米难觅。穷途之苦,是日为甚。

十八日,得脱诸险,歇塘冲,为父改妆,潜行出宝庆之邵阳、新化界。

十九日,由苗田观,歇半山镇。【凤麟按:似在今新化县南境半山村。】

二十日,又倩向导过杨溪,历九龙寨,遇兵无犯。自金坑以前,日日谈虎;金坑以后,日日谈兵。谚云:“宁逢恶虎,莫逢善兵。”不知谁恶谁善。

廿一日,歇猫儿铺。

廿二日,到兰田镇。【凤麟按:即今涟源市。此处乃涟水上游,可舟通湘江。】停两日,写倒扒子船,将草鞋抛却,始奉父母登舟。两足虽安,又不免风波之惧。

廿五,下滩,泊佛泉寺河下候伴。

廿七日,泊娄底。【凤麟按:今娄底市。】

廿八日,泊檀市镇。【凤麟按:未详,当在娄底、湘乡之间。】

廿九日,泊湘乡之西。两岸青山,一江碧水,颇多乐意。

三十日,出湘江,上水,仍欲从江右归。泊下执司江中,夜有警。

五月一日,进鹿口,【凤麟按:今衡阳市渌口区。】南望衡岳,云气接天。

初二日,泊神福江。

初三日,过醴陵县,【凤麟按:今醴陵市。】上大滩五六道,泊双江口,虽虚舟无惧,不得酣睡。明早,闻土寇前阻,榜人不敢行,泊于沙洲渔屿之间。午后,复下醴陵,由大江东归。拜邑侯杨公讳元勋,系己丑科,句容人也。【凤麟按:清徐淦《同治醴陵县志》卷七:“杨元勋,江苏勾容进士,八年任。时甫离兵燹,卵翼孔亟,元勋务揆情实,不事烦苛,浑厚精明,熙熙如春风化日。政暇则与邑士论文不辍。”】送程仪,种种厚赠,复折柬相邀至衙斋,饮蒲酒拜别。不意萍水多情若此。老父赋诗志感。

初六日,顺流下湘潭县。【凤麟按:此行纯为打秋风,故从渌水复归湘江。】

初七日,抵岸,因屡经兵燹,无从觅寓,留船上,殊苦炎蒸。

初九日,搭营船,火舱坐卧窄隘,与仙弟终日炙火守舵,又思行路之快活多矣。同舟有衡岳僧十八,众号慈航者,老父与谈,颇多禅意。

初十日,泊招山沙洲。【凤麟按:今昭山镇,仍在湘潭市内。】

十一日,泊长沙府城下。【凤麟按:橘子洲附近。】

十二日,过湘阴县,风利,乘月又行三十里,泊塘铺。【凤麟按:疑即湘阴县古塘,数里即入洞庭湖。】

十三日,开帆飞过洞庭,中流忽然舵裂,前帆索绝,巨浪掀翻,将覆者数次,无不惶遽。众僧合掌念咒,风愈高,浪愈大,船随浪滚。至岳州城下,赖神天默佑,幸而得生。坚急慰老父老母,相向大哭。整舵复行一百二十里,泊新堤,惜岳阳楼之胜,从惊魂未定之时在帆顶过去,无缘登眺。次日大雨,不行。

十五日,过嘉鱼县,望武侯借风台,屹立江干。泊河套。

十六日,晚泊武昌府,江流浩浩,帆飞如驶,黄鹤楼在望,因日暮又不及登。

十七日早,放至汉阳江口,搭货船。

十八日,行数里许,风雨大作,待晓不息,浪湧船核【凤麟按:大观本作“移”。】,复进汉江口。

二十日,横风过黄州府回风矶,泊武昌县南岸。老父指赤壁,所谓“东望武昌,郁乎苍苍”,即此间也。

廿一日,风逆,早泊巴河口。

廿二日,浪大,至兰溪停舟,候风细,过道士洑,石壁立水涯,湍激多回漩,无风作湧,真险处也。泊王市江口。溽暑,船货蒸热,二亲昼夜不得宁息,坚眉目未尝一刻少舒。

廿三日,过蕲州马河口,山高水险。过田家镇,泊吴王庙江口。

廿四日,风阻,泊伍家穴。

廿五日,至九江府,庐山雄峙,波涛汹恶,船不能久泊,上岸见榷部,系同乡,一笑不顾。客船过关,顺帆吹去,急唤艤舟破浪追二十里,几覆。泊峡内。

廿六日,烟雨满江,过鄱阳湖口县,泊鲟鱼嘴。是日始达江南界。

廿七日,过彭泽县,小孤山亭立江心如翠螺。过马当,其山水亦甚险。孤舟泊东流县对岸。

廿八日,过望江县。安庆府忽起飓风,泊清溪峡中,巨浪滔天。坐困四日,买得鲥鱼二尾,二亲以数年不知此味,为之解颐。

六月初四日,过池州,泊大同镇。

初五日,风逆,从峡内行,泊荻港。

初六日,放舟里许,风不利,泊山足。

初七日,过坂子矶旧县,由峡内得抵芜湖,泊舟三日,登岸,随老父步吉祥寺。

十一日,放关,过梁山及采石矶,老父遥望钟山,不胜故国依依之感。风利帆轻,不觉已过燕子矶矣!忆己丑春,为父未归,被冤,解藩司,阻风,与同难者登矶上,遥想滇南,无限凄恻。今得同二亲过此,实为欣幸。泊仪真之旧江口。风雨,又停两日。

十五日,过金山,进京口,买小艇次城西。坐月不寐,回想云山万叠,江流汹汹,令人且悲而且喜矣!

十六日,泊毗陵。

十七日,扬帆过惠山,见故乡景色,历历在望,泊浒墅关。【凤麟按:此关距苏州城二十馀里,土人言:先有浒墅关,后有苏州城。】

十八日,趁月早发,将晓,到枫江,上【凤麟按:大观本作“下”。】午抵家。

约计去来,行二万五千馀里,转眼几及二载。山之稠叠,水之险恶,足迹所到,目力所经,姑记其大略,不敢歌《行路难》也。然皆因老父早得解绶,泊然无累,故得如鸟之出笼、鱼之脱网,虽历尽艰辛,夫复何悔!今日得到故乡,拜见庐墓,复得与知交亲党重逢把晤,实徼有天幸。但家徒壁立,瓶无储粟,二亲无以娱老,为人子者不能无愧云。【凤麟按:余读《安顺城记》,见乡贤言及黄氏,谓其图画黔境山水为第一人,遂觅此书及画,幸得见盘江桥、关索岭等图,因重写铁索桥。嗣又读此书,深服其孝行,因不辞劳,录为电子版。其文字虽不纯熟,所记亦粗粝,然其途路之苦,心志之坚,迥非常人所可梦见。人生如白驹过隙,能行万里路者,则其境界必异矣,宁不令人折腰乎!2021年1月28日录毕识。】

——滇还日记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