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瀚谈古币:笨拙之中显精巧,分量十足的齐大刀

在先秦的各种货币中,刀币是是主要流通的燕赵齐等国的,这种源自于北方狩猎工具削刀的货币,在众多货币之中体型最大,最为厚重的一种,刀币的种类的有很多,比如尖首刀、针首刀、齐刀、赵刀、燕明刀等等,下面文瀚乐拍就来说说知名度最高的齐大刀。

齐国的刀币从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早期刀币和晚期刀币,在两个时期的中间,还夹杂了知名度非常高的莒邦大刀、即墨大刀,以及齐返邦长大刀。

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铸造的齐刀币,它的尺寸、铸造量和价值也各有不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价格高低的差异巨大,未来增值的空间各有不同。

和战国时期的其他货币类似,最初齐国铸造的刀币上,也能看到钱币的铸造地点,用地名加上之大刀三个字,这与布币上直接标注地名的形式有些类似。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齐国刀币就是齐之大刀、安阳之大刀、即墨之大刀,三个都是地名,这里面齐之大刀里的齐指的并不是齐国,而是齐国都城临淄。

晚期的齐国国力衰微,刀币的铸造也不再是以地名作为标注,而是全国采取统一的样式和文字,尺寸有所减少,刀背与整个刀身融为一体,钱币的外形更加干练,钱币上的铭文统一为“齐大刀”三个字,只不过这里的齐指代的并不是都城临淄,而是整个齐国,即齐国统一铸造流通使用的大刀币。

另外再来说说莒邦大刀、即墨大刀和齐返邦长大刀,这三种齐国刀币的出现,离不开战国后期一个非常大的历史事件:五国伐齐。

在燕国乐毅的引领下,战国七雄中的燕、赵、魏、韩、秦五国组成了联军,合伙对齐国宣战,然后燕国军队几乎灭掉了整个齐国,除了南边的莒城和东边的即墨,整个齐国国土已经沦陷,莒邦大刀、即墨大刀就是在这个时期铸造的,刀币的铸造量并不是很大,尺寸较小,铸造也较为粗糙。

后来在齐国战败了燕国,重新恢复了故土,齐襄王也从莒城返回了临淄,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于是铸造了尺寸巨大的齐返邦长大刀,其中的返邦二字代表着返回故土。只不过当时整个社会的趋势是货币不断缩小,这种超大尺寸、超大重量的钱币,自然也没有办法大量铸造,就只能成为纪念币一样的存在。

整体上看,虽然不同时期的齐大刀在尺寸、重量、样式、精细度上各有不同,与同时期的别国货币相比,整体上保持了较大的分量,猛地看上去感觉有些笨重,但仔细抚摸之后,就会发现齐国刀币的铸造很精美,钱币上也融入了不同的文字艺术,这就使得齐大刀有了自己专属的文化气息,在钱文上就远远甩开了布币和战国圜钱。

有人说,齐国刀币上的字越多就越值钱,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从战国时期各种不同货币的流通价值来看,齐大刀无疑是众多青铜铸币之中最值钱的一种,仅次于金饼和印子金。而从各种齐大刀的历史拍卖行情来看,六字刀无疑是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只不过目前六字刀币的数量非常有限,价值突破百万,对于绝大多数玩钱币的朋友们来说,无缘得见。

战国时,齐国刀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终在秦朝统一之后,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不便于携带的大尺寸货币,却为古钱币的铸造发展,提供了一抹亮眼的颜色。在日常收集古钱币的过程中,文瀚乐拍觉得不妨收集一两枚普通的齐国刀币,通过厚重的质感,感受当时丰富灿烂的钱币内涵。

(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