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商鞅变法

(0)

相关推荐

  • 读通鉴(9)21岁担大任的秦孝公

    读通鉴(9)21岁的担大任 周纪卷二(癸丑)至(庚子),凡四十八年. 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 齐国也知道了魏国内乱,派大军讨伐,获取观津.[胡三省注:齐乘魏乱伐魏,魏惠王请献观津以求和.] ...

  • 商鞅变法,那个令秦国强大的魏国中庶子,并非一个完美之人

    在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使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称雄诸侯的强国,进而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改革社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深刻的社会 ...

  • 博弈与心理·公叔痤的心计

    战国时代. 魏武侯九年(西元前387年),魏国的相国是公叔痤.当时公叔痤深得魏武侯的宠信,又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越发显得位高权重.但公叔痤的心胸不够宽广,他很忌惮大将吴起.当时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今陕西 ...

  •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的进阶之路(上)

    商君其人 秦国在春秋崛起的重要人物,是穆公和百里奚.蹇叔.而在战国崛起的重要人物,就是孝公和商鞅了,而且,商鞅之法,也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法宝. 那么,商鞅到底是谁?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他呢 ...

  • 鬼谷子的忠告:做人要圆融,做事别太绝。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本文作者/鬼谷信,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团创始人.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为了把事做成,另一种人是为了生存. 于是人在江湖,便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 首先请商鞅出场. 商鞅,卫国人,所以叫卫鞅.他 ...

  • 历史故事----商鞅变法(潘长宏)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 ...

  • 37、“徙木立信”的故事——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商鞅 公元前359年的一天,秦国都城的南门口立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柱,柱子上贴有一张盖着官印的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当时围观的人很 ...

  •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变法主张,准备大刀阔斧地在泰国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新. 他的主张一提出来,就在泰国上下朝庭内外引起了轩然大 ...

  • 烽火戏诸侯与商鞅变法的立木为信故事

    烽火戏诸侯与商鞅变法的立木为信故事,都与社会的诚信有关.雷洋事件连续几天在刷屏,全民热议,不仅国内,国外的媒体也在关注,搅动着人们的思绪,聊新闻的继续聊新闻,讲故事的继续讲故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必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三家分晋 豫让刺赵襄子

    故事从晋国的智宣子开始. 他想让智瑶做继承人.家人智果劝他说,智瑶哪里都好,就有一样,很不仁厚.要是让他做继承人,智氏宗族会消亡在他手里啊. 但智宣子不听.智果一看这情形,就赶紧脱离了智族姓氏,改姓为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吴起的一生

    吴起,最早在鲁国做官. 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为大将去和齐国交战,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让鲁国人不敢相信吴起. 吴起为了取得信任,杀死了妻子,被封为大将,把齐军打得大败. 有人因此在鲁国国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 增兵减灶

    孙膑是和庞涓在一起学的兵法. 庞涓到魏国做将军,想借助孙膑的能力,便把孙膑请来,又怕孙膑得势,就设计砍断了孙膑的双脚,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 后来,当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时,孙膑偷偷与他相见,说服了齐国使者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苏秦和张仪

    苏秦向秦王献策取天下,秦王不采纳,苏秦就去游说燕.赵和其他国家联合抗秦. 这时秦国攻打魏国,又要进攻赵国.苏秦担心这会挫败联合各国的计划,于是挑动张仪去秦国用计. 张仪和苏秦曾经一起在鬼谷门下学习合纵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孟尝君田文 鸡鸣狗盗

    齐国的田婴有个儿子叫田文.田文建议田婴广散钱财,蓄养门客.田婴便让田文主持这件事. 田婴死后,田文接班,号为孟尝君.他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孟尝君的名声传遍天下. 秦王听说孟尝君的名望,邀请孟尝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