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一手精妙大草,3个月内夺5次国展最高奖,摆脱“临创脱节”

“一笔书”妙在形连,气不断。

狂草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常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它“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历代写草书不乏其人,但能在狂草上有所造诣的人,实在不多。

大抵上说,狂草有名的除了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还有王铎。

王铎是“草书狂人”,作品霸气、狠劲,粗拙,墨色飞扬。这种狂,融入了家国之恨,融入了平生执着。

▲ 王铎像

他的墨迹《草书诗卷》和草书轴更是众多书友争相学习的法帖。

就像当代书坛的大草书家——张聪明,大草书作数次斩获国展的最高奖殊荣,大多数都是以王铎为基调进行创作的。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张聪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情况:(中国书协)

2013年“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展最高奖

201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最高奖

2013年第三届全国草书作品展最高奖

2013年全国首届“孙过庭奖”行草书大展最高奖

2013年全国首届”沙孟海杯”书法篆刻展最高奖

2019年源流.时代当代书法展入展

2018年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入展

2017年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2016年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入展

2015年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

2013年第三届中国兰亭书法双年展之五体书法大展

2013年全国首届”三苏奖”书法展入展

2013年全国首届”魏晋风度”新锐书法展入展

2012年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2011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200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2007年老子诞辰2578周年

全国书法展入展特邀:(中国书协)

2018年28+盛世草书高峰会展

2017年湖南永州全国草书名家邀请展

2015年厦门市百名中国书法名家名作园邀请展

2015年首届“首届草圣故里”全国草书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4年大爱妈祖—全国书法展特邀入展

如痴如醉地迷恋王铎大草

走进张聪明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子的书,铺着毛毡的书法案桌,满墙的名人字画和散发墨香的新作品。

▲ 张聪明创作作品

张聪明在谈吐间带着严肃和认真,远不像他写字时那么纵横飞宕,千变万化,令人难以捉摸。不禁感叹:温文尔雅的人,写字时却如此洒脱奔放不羁!

这就是草书的魅力,正所谓,世间无物非草书!

“学习王铎让我的书风找到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让我找到学习书法的母本与突破口,同时使我在书法的探索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机会与全国的书友探讨书法的乐趣,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张聪明说。

▲ 张聪明创作作品

以王铎的大草为基调,佐以傅山的绞转、张旭的连绵、米芾的欹侧,这使得他的大草达到了激情、险绝、畅达的大格局。

时而奋笔疾书,如长河入海,一泻千里;时而停笔凝思,似游走峡谷平川...

随着臂膀有节奏的摆动,腕上的木质手串也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清净雅韵如梵音袅袅...

看他写字竟是这般享受!难怪,著名书法评论家赵刚华先生曾用“笔走龙蛇 ,坠石惊涛”来描述张聪明的大草书,可谓绝妙。

3个月连续5次

斩获国展最高奖

书法界,张聪明是个响亮的名字。

2013年,张聪明连续五次荣获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最高奖,这在全国仅有6人。

这一年,对他来说是个分水岭。

在这之前,他还在为'过分地追求势的表达导致缠绕过多'而苦恼。

回忆起这段往事,张聪明说:”并不担心我的字没有风格和个性,只怕一直在苦苦追求入古的深度时,却停在表面。”

尽管在困境中,始终也不因循守旧。

张聪明开始对草书发展历程做梳理,遍临历代草书大家的作品,上至张芝,二王,唐朝的张旭、怀素,宋黄庭坚,同时也对明清草书群体中徐渭、祝枝山到王铎、傅山,黄道周和倪元璐做了比较学习和思考。

张聪明认为,既然现在写的远远够不着心中想要的,那就要不停地寻找...

▲ 张聪明创作作品

从这之后,张聪明从王铎的《草书诗卷》入手,不再是为了写王铎而写王铎...

王铎《草书诗卷》

一卷一面貌

张聪明之所以选择王铎的《草书诗卷》,不仅仅只凭个人的喜爱,更多的是“对症下药”

“目前全国学习王铎书友很多,写得比我好的也有很多。总体上感觉,很多人学王铎,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

比如:其一只重视外形,而忽略内在神采,学的不够深刻;其二只重技法学习,不注重内理的梳理和领悟” 张聪明说。

▲ 张聪明创作作品

而王铎留给我们的《草书诗卷》范本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王铎《草书诗卷》大多是赠送友人的,分为很多本。但是一卷一面貌,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最重要的是草书诗卷草法规范,同时还能清楚地理出它与二王之间的脉络。

虽是小字,但其书写方法和魏晋时期二王的笔法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为了避免书写线条软弱,张聪明建议大字小字结合起来临习,可以有效减少写俗王铎的几率。

解读应用招式

揭秘临创秘诀

刘熙载说得好:“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草书的难,体现在篆隶楷行诸体的笔意融合到浑然一体,却又不可见得端倪。

这样一来,创作起来对学书者的要求自然就高了。

张聪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深知学员受困于临创之间。在临摹时候还能把握几分,学得也像,但是到创作就一片空白。

▲ 张聪明与学员互动

张聪明老师表示找到原因并不难。

一、临习的量不够,不够熟练;

二、读帖不够,没有真正理解王铎一些特点,只是机械化地临帖;

三、在临习时只注重实临,而缺少意临,缺少思考性的学习。

张聪明认为:“笔法、墨法、字法、章法是书法的四个重要维度。王铎草书作为彰显书法四维美感的书体,学习时不仅要注意分解学习,还要注意字组和章法的联系、注意字组之间,行轴线之间的变化以及用墨、书写时的节奏等...

显而易见,要从临摹走向创作,除了勤奋,还要掌握方法与技巧!

看看张聪明老师是如何“神操作”的:

至于创作上,张聪明老师认为一定要专精一体,要有统一的基调,找准“母本”。找准这个点去挖深,再拓展临习面,遍临诸家,取百家之长补一家之短,定能写出满意的作品!

学习王铎草书创作,最忌朝三暮四,浅尝辄止。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只囿于王铎,要把王铎所蕴含的典型特征运用于作品中,再汲取其它草书的特长融于笔端,才能有所收获。

这些年,张聪明开设过几次书法培训班,也游走于全国各地传播书法,桃李遍及天下。

其学员均在省市展以及全国展中入展获奖,甚至有从零基础开始,经过几年的学习,成功加入省书协乃至中书协。而如今张聪明已经培养出了数十位中书协会员。

4月14日,张聪明老师再次与墨池学院强强连手,开展王铎草书临创应用课程,逐步性提升你的理解能力和临创技巧,打开临创的突破口!

老师更多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