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土地神托梦县令,县令拦住瘟神求情,瘟神嫁祸于土地神

(0)

相关推荐

  • 生命虽然美丽,但也很脆弱

    俗话说:生命虽然很美丽,但也很脆弱,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这是每一个活在这世上的人必须经历的. 之前有朋友联系峰民给自己母亲堪舆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她妈妈可能不日西去,阴宅风水这也是峰民主要研究的.而这位 ...

  • 民间故事:土地公

    我们知道人分好人坏人,但你知道神也分"好神"和"坏神"吗?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使坏的神仙,其实也说不上坏,只不过他的行为让百姓们气不过. 话说在古时候,村里边都会 ...

  • 白云生处有人家----王公田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雲聚莊 逍遥游︱约吗?南胜隔壁村,一处放松身心,怡情健体的好去处-- ♡♡♡♡♡♡♡♡♡♡♡♡♡♡♡♡♡♡♡ ...

  • 卞阿根 | 扠桅灯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麾村元宵节 麾村春节 苏东坡吃蝙蝠 扠桅灯 大桥镇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

  • 昔瘟疫“拦往会” 文/崔亚 崔兆咸

    民国18年(1929年)秋初,苏北盐城曾发生过瘟疫大流行.据当时已记事的幸存者讲:那时哭声遍野,路上昼夜报丧的和赴丧的人流不断,荒地蒲蓆卷(孩尸)多得成患,田边道旁新坟激增. 时间不长发生" ...

  • 陈益峰:蛤蟆顾仔,非常灵验的土地庙

    文/陈益峰 本案例在石柱深山里,同行考察的有徒弟朱-江.罗璟.曾锋.陈-文.姬常勇.胡文超等人. 鸟瞰土地庙大形势,顺水立向,穴前大水前出六七里,一水去,二水去,众水奔流一齐去,山山随水不回头,常常是 ...

  • 消失的古庙和佛教墓林 石塔

    观兖州 知天下 消失的古庙和佛教墓林 石塔 孔德河 寺庙,是人们信仰敬畏的体现,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场所.自古以来中国各地都建有各种形式的庙宇,在广大农村更是无庙不成村.历史悠久的兖州付家楼村也不例外,在 ...

  • 民间故事:丈夫托梦给妻子,儿子去告状,知县抓捕瘸腿人

    清朝嘉庆年间,在山东莱阳,有个年轻人,叫王子双,刚结完婚,就告别了妻子.去外地做生意,在泰安开了一家饭馆叫做同冒菜馆,因为有祖传秘方,一个是吊炉烧饼,一个菜系佛跳墙,这俩都是招牌,因此生意红火,在当地 ...

  • 故事:屠夫无意冲撞父母官,城隍托梦给县令,已经帮你抓到凶手

    驻扎在广西肥香县的绿营兵中有个士兵,本是八旗子弟,其妻以艳丽著称.距驻地数里有座村庄,村中有位青年书生,一向举止轻浮,狂放不羁. 春天郊游时节,大姑娘小媳妇们牵衣揽臂,往来如织.书生也随众赏春踏青.忽 ...

  • 民间故事:李府失窃,县令勘察现场之后,指着李员外:你就是贼

    民间故事,奇闻趣事,这里是话神道仙的原创故事领域. 接下来请看传奇的民间故事. 这是一个不大的县城,只有一万多人而已,县令是一名老者,单是县令就做了近乎二十年了. 这一日,衙役来报,说是县城之中,最大 ...

  • 民间故事:才子醉酒梦佳人,为得美人改陋习,发奋图强终得探花!

    古时,有一才子怀才不遇,几次科考都名落孙山,整日借酒消愁,一日,他饮醉之后发现家中多一女子,自称是他的妻子,才子感到非常惊奇,明明没有成亲却多了一妻子.两人相处多时,最后为了美貌妻子一改陋习,发愤图强 ...

  • “昨晚,纸飞机之神托梦给我两个教程,还递给我一本秘籍,让我一定要分享给大家!”

    相信大家都折过纸飞机,但喜欢折纸飞机的你,真的了解纸飞机吗? 今天,小落就来为大家深入了解纸飞机!先给大家分享两款由作者"纸飞机之王"带来的神奇纸飞机,再分享一本<500余幅 ...

  • 聊斋新故事:狐仙托梦道天机,男子一夜暴富惹杀身之祸

    很久以前,江城有个叫王进的猎户,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一只拳头可以打晕一头黑熊. 一年夏天,王进在老屋山打猎时,发现几头饿狼正在猎杀一条怀孕的红毛狐狸. 那狐狸叫声甚是凄婉,一支后腿已经被头狼咬得血淋淋 ...

  • 新聊斋故事:蝴蝶仙子托梦牵红线

    南陵有个书生叫宋如玉,这小子家境贫寒,却弹得一手好琴,不仅街坊邻居喜欢听,就连树上的鸟儿听了都是如痴如醉.可惜他那个年代,娱乐项目不流行,不然他也因此能发家致富了. 一日下午,宋如玉弹完了琴从屋子里出 ...

  • 民间故事:老翁托孤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俞樾的笔记小说<右台仙馆笔记>,翻译时稍有改动. 在安徽绩溪县,有一个老爷子姓殷,叫他殷老爷吧.殷老爷有个好友姓老爷,两人关系非常好,那用刘能在小品<捐助>中 ...

  • 民间故事:一对男女梦中订婚,父亲找到月老,好不容易才摆平此事

    唐顺宗年间,隋州城往西大约二十里地,有一个大村庄,住着上百户人家.其中有一家姓殳的书香门第,世代都是读书人.父亲名叫殳延贵,是个举人,因为考不上进士,便息了科举之心,在家督导儿子读书. 儿子名叫殳进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