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羞辱婆婆至死,婆婆尸变来报仇,一直蹦不上台阶

宋徽宗年间,有一个姓胡的小商贩,常年拎着货篮子,往返于乡间,兜售货物,日子也还过得去。他娶妻麻氏,上有一个老母亲,下有一双儿女。老母亲刘氏年事已高,在家颐养天年。麻氏生性尖酸刻薄,看不惯婆婆,常常拿言语挤兑她,都被胡商贩劝住。

这一年,胡商贩觉得小打小闹赚不了大钱,和表叔商量,要跟着他出门经商。表叔是个大商人,常年在外走南闯北,一年半载都不在家。当然,银子也赚了不少。他答应带胡商贩出去闯荡闯荡。

胡商贩和老母亲以及麻氏商量,两人都同意他出去经商。但是,胡商贩担心婆媳两个不和,他不在家里的时候,会闹出矛盾。他来到老母亲的房中,劝告她要多忍让麻氏,麻氏的脾气不好,要是说三道四,就忍一忍。老母亲笑着说:“你放心去吧,我不会和她一般见识的。”

到了晚上,进到卧室,胡商贩又劝解麻氏,老母亲年事已高,要是有什么闲话,让麻氏多多担待,千万不要使小性子,顶撞老母亲。麻氏答应下来,劝告胡商贩在外面要多注意身体。

当天晚上,夫妻二人极尽温存。天亮后,胡商贩告别家人,背着行李走了。

胡商贩走后,家里就是麻氏的天下。刚开始,她还记得胡商贩的叮嘱,忍着不抱怨婆婆。但是,时间一长,她就把胡商贩的叮嘱抛却脑后,彰显出尖酸刻薄的本性,动不动就呵斥婆婆刘氏。

刘氏牢记儿子的叮嘱,总是忍着,从来不接话,也不回嘴。如果麻氏的话太难听了,她就躲在屋里不出来。正所谓一只巴掌拍不响,面对刘氏的隐忍不发,麻氏呵斥几句后,只好偃旗息鼓。

这一天,刘氏吃饭时,忍不住咳嗽起来,一不小心把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麻氏不由得火冒三丈,指着刘氏的鼻子骂了起来,越骂越动气,也越骂越难听,口不择言,把刘氏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刘氏气得脸色煞白,起身回到她的卧室。可是,麻氏仍不放过,追到卧室,堵在门口依然骂个不停。

刘氏忍无可忍,说道:“我是你的婆婆,打碎了一个碗也不是什么大事,值得你这么喝骂不已吗?”麻氏本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原先有胡商贩夹在中间,她的尖酸刻薄本性无法得到释放,如今被彻底释放出来。见刘氏还嘴,她冲上前抽了刘氏一个嘴巴。

刚抽完,刘氏惊呆了,麻氏也惊住了。麻氏自觉理亏,赶紧脚底里抹油,溜走了。刘氏想不开,悬梁自尽了。

刘氏死后,麻氏既不悲伤,也不内疚。因为胡商贩不在家,也没法等他回来,麻氏便张罗着办了丧事,把刘氏送上山埋掉了。

过了十几天的晚上,麻氏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响动,她打开窗户一看,大惊失色。只见一个黑影正在往台阶上蹦跳,却因为台阶太高,一直无法跳上去。那黑影不是别人,正是死去不久的婆婆刘氏。

麻氏不由得想起了民间流传的尸变传说,人死后,要是心中的怨气无法排解,就会引起尸变,成为僵尸。僵尸不会走路,只会一蹦一跳地行走,寻找仇人报仇。麻氏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刘氏蹦跳了好久,也没有跳上台阶,只得转身走了。第二天,麻氏把这事讲了出来,哀求村人去婆婆坟上看一看。有胆大的村人去了,只见坟头裂开,露出棺木,吓得转身就跑。

消息传开后,村里笼罩着一片恐慌,一到晚上,家家户户紧闭大门,不敢外出。这以后,每一天的晚上,刘氏都会回家蹦台阶。麻氏吓得受不住了,带着两个孩子躲在娘家。但是,到了半夜里,刘氏又追到麻氏的娘家,蹦着台阶。

刘氏的哥哥找到山顶道士,道士下山,来到刘氏的坟墓前,见刘氏躺在掀开了的棺材里。刘氏看见生人,跳出棺木攻击,被道长贴了一张符,便不能动弹了。道长将刘氏的尸体火化了。

到了年底,胡商贩回到家中,得知老母亲已死,并且尸变的消息,心中悲痛不已,常常坐在家门口一直到深夜。

过了不久,麻氏在半夜里忽然大叫几声,猝死了。大家都说,麻氏遭到了报应,死有余辜!

做人还是要保留做人的底线,切不可无所顾忌。作为儿媳妇,孝顺婆婆是本分。即使不孝顺,也不要虐待,以免遭到报应。本故事采用了尸变的元素,在于借事喻理,不要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留言评论,“正经说文史”祝读者诸君一切安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