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走心的教书匠!

很久以前,有人曾经告诉我:

“教过中学,小学不过是小菜一碟。”

其实事实和想象相去甚远。小学的孩子似懂非懂,当然老师用严厉的口气一发号施令,学生们立刻就会“收骨头”,正儿八经地坐好听课。

可惜我不是这样的老师。一直以来,我知道我是个爱心有些过剩的人,但是现在我给自己的一个要求是:爱而严格。

严格是要有高的期望,如果只是一味爱惜孩子们的羽毛,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那这种爱不过是另外一种伤害和束缚。

不说什么教学的先进事例。我现在始终能够做到的是:

01

 每节课都备课 

每一年我的课都上得不同,即使同样的课我也会采取不同的上课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从来不太有机会连续几年教相同程度的班级。

这就意味着我在一个班刚刚教好学生怎么说:“一直走,左拐,右拐,停”,下一节课我对着孩子们说:“我们来谈谈《城南旧事》这篇文章的儿童视角。”

我同意其实备课是备学生。

一开始我是备一周的课,很快发现这种方法太理想化,一周备课其实不利于教好学生,最终变成了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

所以我现在改成每天下课后或者放学后备课,教室里比较安静,也能够集中思考。

下课后往往只有几分钟,但是可以写下今天他们没有理解的问题或者明天需要继续讲解的地方。

接着不是马上开始备课,而是批改课堂写的小文章或者作业,用一张卡片把他们作业中的问题抄下来,然后做成PPT或者板书,明天上课一开始的导入课程就靠它了。

有时觉得像我这么经验丰富的老师,其实不备课也知道讲什么,而且也讲得不差。

我还真那样做过一段时间,可是发现和精心准备过的课区别太大了。

所以现在,哪怕是简短几行的备课笔记,也总要做完才安心离开学校。

02

批改作业用彩色笔

不知道什么时候听说学生看到红笔会觉得失去信心。

那天开始,我就找了个借口,开始用各种图章、贴纸和彩色水笔改作业。而最近,我都是用可涂改的绿色或者紫色水笔批改作业,看起来似乎也美观了些。

不管作业是好是差,我一般会给两条评语:

笑脸:写上我能找到的一个优点。

例如张三你的字还挺整齐的,李四你这次的文章很有个人观点,王五……这个孩子真的喜欢把优点都藏起来,那么就说——老师看到你努力把故事写完了,觉得很高兴/你的作品可以用来展示吗?

三角:一个向上的三角,代表着“提高”的可能。

后面写上老师的期望:希望你下次写长一些,加快写作速度。你的故事缺少了细节……不一一而述。

心情好的时候,我还会啪啪敲几个图章或者贴上漂亮的贴纸。

忙不过来或者心情低迷的时候,我会写上这样的句子:文中我找到了十个错字,你把它们自己找出来一一订正。

有时心情特别暖和的时刻,我还和学生写过相呼应的文章——从学生文章中找一个段落,然后我用略微不同的方式写出来给对方看,有时一不小心写得比学生作文还长。

也试图和学生写交换周记,让他们写完周记后,我也定期回复一篇,说点关于老师自己的有趣故事。

因为这份秘密的小信任,现在至少那几个娃儿们还挺乐于多写一篇周记和老师交流的。

03

到处找寻他们的舞台

从和不同学校的学生通信,到拿学生的文章去作文比赛投稿,我到处寻找他们的舞台。

虽然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些傻,但是学生真的需要为自己的进步鼓掌!

从小他们被告知无数的学习目的,但是多少是为了他们自己?是真的自己喜欢、自己爱?

对一门学科的热爱,我现在回想就是那么简单:

我爱写作,因为我小学二年级就去学校广播台读我的作文,然后每次作文,老师都当作范文,我有了信心就越写越好。

我爱读书,因为读到了那么几本让我念念不忘的好故事,虽然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简单幼稚的故事,可是它促使我一直在阅读的路上走下去,到后来开始读正儿八经的作品。

把孩子对读书、对求知的热情激发出来,我觉得这个老师就很了不起。

04

什么是教书 ?

其实那么多年我觉得我教的不是书,我教的是一个个孩子。作为老师,我希望能够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体会到一些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

我也不知道这能有多大的成功。

只是我知道提起上课,他们不会露出太悲惨痛苦的表情。

也许将来各自五湖四海,也许某年某日他们突然想起童年学的一句话,一个词语,那个瞬间,语言的力量代表了一切。

正如我,童年背了好多的古诗词后,到了多年后旅游时候爬上一个山顶,突然看到云海奔涌而来。

那时能形容自己心情的唯有天地之间漫盈心间的那些字句。它突然就有了生命和魔力,然后从心头活了过来。

我对自己说:“从教书开始,到人生为止,做一个走心的教书匠。”

end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有删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