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玉如何占据古玩界的半壁江山?博物馆的仿古玉你认识多少

古玉我们听得多了,就是古代的玉器制品。那仿古玉是什么?是假玉吗?

其实,仿古玉不是假玉,有些仿古玉甚至是用真古玉改造,为了满足一些人特殊的审美需求,模仿玉器名家的手笔,重新设计加工一块残缺或丑陋的真古玉。

自古以来,仿古玉的作品非常多,占据了玉玩收藏的半壁江山,是封建时代皇家贵族赏古、求古、附庸风雅需求创造出来的一种玉器样式,是仿古玉是中国玉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代仿古玉的“世俗化”审美

一种说法认为,仿古玉起源于唐朝而发轫于于宋,成长于元明而极盛于清。总而言之,仿古玉按年代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宋元,二是明清。

宋元时期的仿古玉,仿制的制式十分复杂,从史前到商周、经历春秋战国到汉代都有。但从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模仿汉代古玉。在制形上,宋代仿古玉主要模仿佩饰、剑饰和礼器。

但有明显的宋代的审美特点:

(1)使用相对对称的构图形式;

(2)使用较为复杂的纹理图案;

(3)字纹和图纹区分不明显;

(4)图案立体感不强;

(5)保有古朴的特点,但造型严肃性降低,反映了宋代玉器世俗化的特点。

这是宋代的“横卧马”,构型对称,线条圆润,纹理细节并不突出,立体感不强,与真实的马的形态相差甚远。

这也是一个宋中晚期的玉马,构图对称,细节更丰满,但整体而言还是给人是否温顺的感觉。

这是宋代的玉狗,形态温顺,线条圆润,沁色对称,低首卧伏。

宋代中晚期的玉狗,纹理细节复杂化,但构图对称这点依然保留,反映了宋朝士大夫审美情趣上的保守心态。

这个是宋代籽料玉羊,同样是线条柔美,通体圆润,雕工干净利落,回首的姿态百媚从生。

连威猛的巨熊,在宋人的玉作中都是“萌萌哒”,没有那种野生天性的凶狠与残暴。

这尊宋代玉象,下方雕着祥云,以神兽的面目示人,但举止间俏皮可爱,肃穆感较低。

这尊宋代玉神兽,依然是横卧的造型,体态温顺,迎合了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

这尊宋代玉神兽的“笑脸”真是一言难尽,很难想象在春秋战国神圣肃穆的场景中,作为守护神兽的脸,竟然堆满笑容,露出十多颗牙齿。

这尊坐着吃东西的神兽,从体态和线条上,都更有“人性”而并非祭祀的“神性”。

这是宋代何仙姑玉象,作为一尊人物雕像,线条飘逸灵动,但细节相对模糊,背景镂空与人物融为一体是浮雕、平雕、透雕、高浮雕技法相结合的一件佳作。

由于玉器造型和纹样,是审美意识的产物,而审美意识带有强烈的民族和时代烙印。玉匠在仿制古玉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所处时代的审美投射到玉器的造型表达上,而且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迎合买家的口味,胜于忠实地模仿前人的风格。

更何况,在古代作为末流的玉匠,文化水平十分有限,做仿古玉时只能按图索骥,因此做出来的古玉跟真正的古玉差异巨大。他们在仿制过程中,无意识地加入了大量的本朝特色。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艺的完善,他们为了提升效率,也会采用超越仿古时代的雕刻工具和雕刻技法,这就为辨别古玉的真伪,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从艺术风格来判断一块古玉是真古玉还是仿古玉,是科学的。

明代仿古玉的“拟古”艺术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乞丐出身,却光复汉人天下,因此民族自信空前强大,反映在玉器上就是拟古主义风行一时。拟古不是仿古,更非复古,而是在仿古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因此时代烙印更为鲜明,体现了诸多明朝的时代特点。

这尊明代玉马,一反宋代温顺恭敬的形态,表现得活泼可爱,还做出了马匹不可能会做的天马行空的翻身形象。

这尊明代玉马,神情活跃,灵动机敏,180%回首观察身后情况,虽无凶狠之情,却有妨主之意,是一匹有自己想法的烈马。

明代的“狗子”也不再是温顺的狗子,而是一只目视前方,前脚抱在胸前,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守护之犬。

连温顺著称的山羊都有类似的警备形态,端庄大气,彰显大国气度,一洗宋朝的颓风。

明代的玉兔,口衔如意,灵动大胆而非安静害羞。

明代的玉麒麟和玉仙鹿都显得十分端庄,与宋代有极大的差别。

明代玉匠群体出现分化,有服务于官家的宫廷玉匠,在嘉靖、隆庆年间,官营各类工匠人数多达2800多人。而民间玉作工艺也十分发达,苏州是当时著名的玉器制作中心,专诸巷更是专门出产玉器精品的地方。

明代重纹饰的特点,也反映到仿古玉中,明代仿古玉的纹式虽然还是以简单纹饰为主,但仍比宋代仿古玉更复杂。

在艺术风格上,明代形成了端庄敦厚、简括刚质的艺术风格,不少琢玉名家的出品不拘小节,以致后人称明朝玉器风格为“粗大明”。因此在鉴别仿古玉时可仔细辨认其仿古细节,做得并不十分细致。

清代仿古玉的“奢靡式”古朴

清朝仿古玉,比唐宋元明的仿古玉都更好辨认,因为清朝帝王们追求奢靡的古朴审美情趣,却不屑于做一个造假者,因此要在仿古玉上标出款识。

首先,因为开采技术的提升,以及乾隆朝收复新疆地区,恢复900多年前中原政权对新疆地区的治理,和田玉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因此大量优质上乘的和田玉料被拿来制作仿古玉,一改从前用边角玉料制作仿古玉的做法。

其次,清代仿古玉风格兼收并蓄,异域色彩较浓厚,不再局限于中原地区,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汉、唐、宋、明等中原王朝时期的玉器;二是商周时期的仿青铜器玉器;三是仿痕都斯坦玉,即有明显回族或伊斯兰王朝风格的玉器;四是仿瓷器、漆器、竹器等跨界艺术造型。可以说,雍正和乾隆都是跨界玉器艺术的“先锋派”。

第三,清宫制作的玉器,会按照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打上年号款,仿古玉也打上。从雍正到光绪的制造年号款玉器,各种制形都有,年号款一般用来表明制造时间,间接表示玉器是哪一朝皇帝所用。

第四,乾隆嘉庆年间的仿古玉,大多是生活实用器皿和摆设,也有部分礼器、佩饰,署有“大清乾隆仿古”“乾隆仿古”“嘉庆仿古”。

第五,清王朝宫中所用仿古玉,多有“御用”“御玩”“御赏”等款识。

第六,乾隆朝至嘉庆朝前期,仿古玉上有御制诗文,为乾隆仿古玉的重大特色。乾隆御制诗文目前统计可查阅数量,有800余首。

从具体审美细节上看,清代仿古玉跨界甚多,却没有直接照搬,依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1)很少采用对称构图,而是突出某一部分轮廓;

(2)纹理图样更为复杂;

(3)精致的透雕、浮雕、镂空雕技术使用频繁;

(4)玉器形质光滑,抛光度高;

(5)追求华丽夸张的表现设计手法,抛弃了古玉的古朴气质;

(6)大量祝福和吉祥题材出现;

(7)大量瓜果类、蝙蝠菊花等明显超越时代的仿古玉出现。

清代的玉马,与明朝的玉马整体造型相当,但细节更丰富,神态更细腻。

清代玉犬,也比宋明玉犬更精致,神态活灵活现,反映了琢玉技术的进步和审美变化。

这尊清代的三羊开泰玉瓶,仿制青铜器样式,却神态可爱俏皮,线条温润,祭祀礼器的肃穆感几乎全无。

清代玉象与宋代玉象相比,身上的花纹雕琢更加繁缛华丽,且举止神态细腻,宛如真象,说明清代玉雕师大概率是接触过真实的大象,没有宋代玉象造型那种梦幻的想象。

清代的玉麒麟,神态端庄,纹理细腻,少了一点仙气,但真实感更强。

瓜果类题材是清代“福玉文化”的重大标识,民间许多谐音梗,都跟日常看见的瓜果动物有关。这件玉福瓜(苦瓜)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谐音梗,还有形意梗,这尊清代玉石榴,便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蝙蝠和寿桃,寓意“福禄双全”。

玉螃蟹,寓意“八方招财”。

这尊乾隆朝的玉莲,寓意“年年有余”,拍卖成交价达25万美金,折合人民币170万。

这尊是清代的玉观音,宝相庄严,从衣着佩饰到坐骑都栩栩如生,厚重繁复,精致严谨,细节丰富,服饰、珠链迎风而动,逼近真实。

总而言之,在上古时期,玉器主要用于政治和祭祀用途,玉质也较近现代粗糙。

因此除了大量造假以谋取利益的仿古玉是用低等的边角料制作外,唐宋明清一部分供皇家高门使用的仿古玉,皆用上等玉仿制,并标明仿古,以供自身鉴古、赏古之用。其生活用途大大增强,世俗化、福禄化、跨界化、装饰化特征明显,也融入诸多在当时非常先进的琢玉技法。

仿古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说明哪怕在崇古思维严重的古代,玉匠们依然敢于推陈出新,并非一味地膜拜和仿制,在某些地方甚至大胆求新,跨界融入华夏以外的文化审美,这种开放的思维,对当今玉雕设计而言,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0)

相关推荐

  • 极品清代玉器欣赏,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

    虽然今年艺术品市场整体走势低迷,部分玉器拍卖也呈现出萎缩态势,但是清代玉器精品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仍旧通过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在拍卖玉器的市场,明清宫廷玉器仍是主流.这一时期的玉器精品大都流传有序,受市场环 ...

  • 清代玉器收藏 知识分享中

    乾隆时期玉器的器底或者沿口处一般都琢制有乾隆皇帝的年号,多为阴文,字体有篆书.隶书和楷书三种.此时常见的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仿古玉器一般琢制为 ...

  • “玉厄”始末 ——乾隆帝大战无良商家

    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5小时前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074字 | 阅读需10分钟 玉器,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内 ...

  • 非常养眼:传世乾隆汉白玉碗集萃

    在拍卖市场中,乾隆宫廷玉器尤其是白玉拍品表现非常火爆,当前玉器市场上"乾隆玉"是一大霸主,玉器拍卖纪录多数是由"乾隆玉"创造的.相对于其他时代的玉器,乾隆时期的 ...

  • 古玉界:河北省博物馆馆藏古玉大赏

    战国之世,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千乘之国.战国中山与齐.魏.燕.赵等强国相抗衡,耀兵称王于太行山麓.但由于中山国为游牧民族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 ...

  • 古玉界:山西博物馆馆藏古玉赏析

    想要提高自身鉴别水准,还是得多上手.多看真品实物.多看博物馆高清大图,增强对真品的"机械记忆". 上面这件由五块扇形玉片组成的新石器时代的复合型玉璧. 说明牌写的是"西周 ...

  • 高古玉:古玩界的奢侈品

    解放初期"琢玉"全过程 点击下方观看珍贵视频 一直以来,高古玉在国际市场都备受藏家关注,而在内陆和香港市场,它却只徘徊在热点藏品的边缘地带.但2016年,香港邦瀚斯在其春拍中所推出 ...

  • 上海博物馆,占据青铜界半壁江山

    作为人民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的上海博物馆.印象中一般省级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大多出土自本省,然而上海博物馆却是例外,馆藏文物来自全国各地,以我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 目前参观上海博物馆需要提前在公众 ...

  • 在古玩界,碰上这三种古玩收藏家、鉴定师,一定要躲着走

    声明:文章转载自中华艺术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孟子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古玩的真假在于寻找真理上产生了分歧,而且正好相反. 要获得古玩界的真理 ...

  • 古玉界:你收藏的古玉有包浆吗?

    古玉的包浆, 说起来抽象, 看起来却很真实. 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出土古玉的包浆 神人 石家河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神人 石家河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局部 交龙 ...

  • 古玉界:见微知著的高古玉

    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爱玉.尚玉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琢玉艺术历经八千年的发展,绵延持续,日久而弥新.在中国古代,玉是通天地.祀鬼神的社稷重器:权势与地位物质表徵:追求不朽.保尸防腐的殓葬工具:洁身明志,标榜 ...

  • 古玩界不要存在“捡漏”心理,古玩收藏还需脚踏实地

    声明:文章转载自中华艺术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这些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捡漏"已成了买到价廉物真的代名词. 不过捡漏的前提一定是:买家必须懂行,卖家不懂行,或者卖家虽懂行, ...

  • 古玉界:关中地区的汉玉就是霸气

    陕西关中地区是西汉王朝政权所在地,西汉一代的11座帝陵分布在关中咸阳塬上和西安市东郊,西汉王朝众多的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死后,也陪葬在帝陵陵园及其附近,虽然西汉帝陵迄今尚未发掘,但近60年来,在汉长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