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兴中华文化,观念的变迁会让中国人、中国物贬值为废品
相关推荐
-
李安华作家演讲:复兴中华文化,捍卫民族尊严
学习女娲文化,感恩始祖,弘扬孝道.造福人类. 首先非常感谢通天书院的支持,以及各位优秀家人的到来. 今天是我们举办的第二届女娲文化公益课堂,我相信能够参加今天这个活动的人都是有福报的人,因为冥冥之中, ...
-
论语的历史地位
解读.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的关系:四书是粮食.五经是饭,人要先吃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通过搜集整理孔子言行的记录.大约1万五千字,体现了孔子的精神思想.政治理念.教育思想等. ...
-
为什么说地位很低的人更能有更高智慧#文化中华
为什么说地位很低的人更能有更高智慧#文化中华
-
持仁心,复兴中华文化!
中道管理学社 曾仕强 昨天 No.1 反省 我现在讲一句话各位好好去想,当你发明了一块肥皂的时候,你真的是做了很好的事情,你替人类谋了很大的福利.但是当你把这块肥皂变成商业行为的时候,你透过很完整的制 ...
-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与礼教、乐教共同成为中华文化“六经”“六艺”传统的纲要。中国历来的读书人,都接受诗的滋育,从髫龀发蒙,以至穷经皓首,不读诗、不写诗、不受益于诗教,几乎毫无可能。 “诗教”意在通
2021诗教论坛在京举办 学者探讨当代"诗教"重构路径来源:光明网2021-05-18 13:185月15日,由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办的"溯源风雅 再启弦歌202 ...
-
后疫情时代中华文化必将崛起,从疫情看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
大洪水传说同时存在于东方和西方文明中,所不同的是,西方的大洪水被认为是人触怒了神,神降灾给人类,于是唯一一位幸存者是划着小船逃脱的诺亚. 而这场灾难的东方版本,虽然也是洪水滔天,但传说的重点是&quo ...
-
刘庆柱:“中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观念
作者:刘庆柱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4期 在中国历史上,"中"."中和"的理念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及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密切相关,这一 ...
-
汉字演变简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汉字字形看五千年社会变迁
引言:在人类社会,语言是信息传递的第一载体,人与人的交流依赖于语言,但是语言却有一个弊端,它具有即时性.一旦说过,便如雁过无痕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因此便出现了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第二载体,文字比语言 ...
-
中国古代婚恋观念的变迁——性文化从开放到禁锢的转折
唐代是中国继汉代之后的另一个盛世,国力的强盛,使得社会和文化都呈现比较多元而且开放的现象,性和婚姻的自由度也是如此,可是到了宋朝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强化以及理学思想盛行,社会收到严密的控制.在封闭.禁 ...
-
贺新郎•寄语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古圣究天人,创文明根基端正,道义尊崇.孔孟朱王讲心性,又附纲常伦理,秩序活力孰重? 锁国原为享太平,未曾料.西风蛮无情.天地覆,歌未竟. 东方红日浴血出,为大 ...
-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略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及其变迁——传统文化反思系列五 | 教育评论60
作者:黄铭松 人类学博士 有首歌叫<精忠报国>,关于岳飞的,是怀众美女小游的保留曲目之一.别看她颀长苗条,却能把这首歌唱得荡气回肠,高潮迭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堂堂中国要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