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学经典】史上最绝妙的十副对联
相关推荐
-
千古绝对!上联:周瑜看小桥流水,诸葛亮下联经典到爆!|周瑜|小桥流水|下联
这个上联可谓是一语双关,周瑜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名将,他的妻子就是小乔,这个上联也很巧妙的将夫妻二人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写出了一副诗情画意般的场景.想要对出下联要找出合适的人物,也要有一语双关的字句. 笔者 ...
-
流传千百年的4副对联,高手一出手,自然水平不俗
古往今来,众多好对联流传在民间,让人津津乐道.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读书人. 好对联要分享,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流传千百年的4副对联,高手一出手,自然水平不俗.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 ...
-
上联: 一日为日, 二日为昌, 三日为晶, 下联最经典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其中诞生了很多有趣的文学体裁,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想把中国文化给学透学烂,但是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能完全参透中华文化,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
-
一副对联,怎么区分上下联?一篇文章让你搞明白
对联,也叫对偶句,是我们汉语言中,最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以工整的对仗.抑扬顿挫的声调.言简意赅的内容,把我们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千百年来,在汉文化圈中,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 ...
-
对联例话(43):对联中的用典与列品
对联例话 (43) 对联中的用典与列品 朱英贵 (本文部分内容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1期) 典故一词,一般是指在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创作对联也可以运用典故,这 ...
-
5个流传千古的对联,水平有目共睹,期待你的欣赏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5个流传千古的对联,水平有目共睹, ...
-
老不读三国,但不妨读读4副三国名人对联,感受英雄意气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只要是中国人,基本都对三国故事耳熟能详. 我个人比较喜欢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喜欢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
-
【国学经典】史上最绝妙的十副对联
(2020-11-17 16:21:37) 原文地址:[国学经典]史上最绝妙的十副对联作者:心若止水-xp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和人们才华横溢的学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史上最 ...
-
史上最绝妙的十副对联,令人拍案叫绝!
史上最绝妙的十副对联,令人拍案叫绝! 一.但存垂后意: 莫杂好名心. 此联为五泉山东碑亭联.联中垂后是垂范后世之意.莫杂指不要夹杂. 二.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qu ...
-
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史上最全《三字经...
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史上最全<三字经>及译文来了.拼音.全文及翻译都有,真是太好了.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本. 三字经文字简短,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内容丰富,从为 ...
-
史上最含蓄的五副对联,要是没有人指明,根本猜不出它说的什么
大家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的历史文化不是一般的博大精深,各种经典经书典籍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在文学方面的知识从来没有人敢夸口说自己全都能说出那么一二三.有的时候,有的人骂你的时候含蓄点,你都不知道 ...
-
史上最著名的8副对联,精辟透彻,堪称千古绝对!
史上最著名的8副对联,精辟透彻,堪称千古绝对. 1.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此联为启功编撰的一副对联.上下联为假设和结果关系. 2. 作雨还云,随时天趣: 钟灵毓秀,他日人才. 此联以描 ...
-
历史上很绝妙的7副对联,千古绝对,值得收藏!
历史上很绝妙的7副对联,千古绝对,值得收藏! 1.林放文章超构笔: 夜光杯酒不来香. 此为许杰挽当代报人赵超构联.此联为间隔异称,即称呼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称谓中间有其他文字相间隔.上联称道逝者文才. ...
-
不愧是清华文学教授,公布了中华史上最著名的100副对联
不愧是清华文学教授,公布了中华史上最著名的100副对联,凝聚了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家里有孩子优先带走,是培养孩子卓尔不群的不二之选. 对联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百姓过年的时候 ...
-
史上最著名的十个急智对联!太经典了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 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子 ...
-
什么是“国学”?史上最富创造性的回答,很多人都收藏了
主播: 周诗睿 果I 雪 I 儿 I 原 I 创 与I 您 I 天 I 天 I 见 原 创 果雪儿 学前教育频道 一."国学"一词,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概念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