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李叔同事略(一)
相关推荐
-
除了一曲传唱不衰的《送别》,李叔同这些音乐作品你也听过吗?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 ,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祖国歌 群星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代表歌曲 上下 ...
-
《悲欣交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世今生
《悲欣交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世今生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刘晓林 弘一法师:这些都微不足道!在编著佛典时提升了自我,使我的灵魂得到升华.我很欣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最初,我读义净大师译的有部律,律学思想多宗有部.后来继续披览道 ...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她死了,享年102岁——谨以此文“送别”李叔同的女儿春山油子
2020年7月初,春山油子(日文:はるやまゆうこ)死了,享年102岁. 油子(ゆうこ)死在日本最南端的冲绳岛,死在母亲的老屋里,死在挂满裸体女人油画的中式四合院里. 油画,是父亲画的. 画上的裸体女人 ...
-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三天,他的妻子带着2个儿子,在寺庙外长跪不起,磕头4小时,头上鲜血直流,只求见他一面.可李叔同却托人带话:不见. 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号,是弘一,后来,他的确成 ...
-
看李叔同的佛系书法如何一步步褪去烟火气?
李叔同(1880~1942),出家前,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他就已在戏剧.绘画.书法.音乐.诗词等艺术领域享有了极高的声望.1918年出家后,他又成一位精进勤修.持律严谨的弘一法师,用他的『戒行』思想影 ...
-
河北区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一 提起河北区.那里还出了一个名人就是人人都知道的李叔同即"弘一法师". 他生在天津(1880年).20岁(1901年)去了上海南洋公学读书; 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上野美术专 ...
-
高山仰止 愿言毓德——记我的两位长辈
大姑贾莉和大姑父于相文是我妻子的姑姑和姑父,因此我也有幸成了他们的亲戚和晚辈.早在孩提时代,大姑和大姑父就是哈达街的名流了.大姑在赤峰二中任语文教师,而当时的赤峰二中对于老百姓来讲是神一般的存在,高考 ...
-
晚清名妓杨翠喜真容:貌美如花气质佳,身价12000金,李叔同因她出家
红颜薄命,红颜祸水. 自古最能形容美人之美的词并非是什么闭月羞花,沉鱼落燕,最能形容的是侧面刻画之语,像: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红颜多薄命......比如民国时的林徽因,人们就很想知道她 ...
-
李叔同的《送别》的解释是什么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 ...
-
橡树 | 从沈醉的总务处长说起:军统机构、人事略考
军统局政治处处长王新衡和蒋经国. 写作中的沈醉. 演技,不限于娱乐圈无数的戏子们必须要专研的混饭混前程的技术,其实,很多历史人物同样擅长演技. 他们因为演技精湛,使得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同样出彩. 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