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传说背后隐藏的华夏“天道文明”

天文历法是华夏文明的根源,很多神话、成语、典故、风俗的源头也都与天文历法有关。例如我们熟知的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

夸父追日

夸父是上古负责天文历法的官员

追,就是追求、持续积累并改进。

日,不是太阳,而是圭表测影的日影。

夸父追日的本意是:一个叫做夸父的大巫,长期记录圭表测影的影子,用来完善历法。

夸父之前用来观测太阳的测景台是原始逐日台,景符横梁两个标志和太阳三点成一线,但是不够精准。后来夸父经过长期积累并对观测台做了修正。

史学界把改进后的观测台叫做:夸父追日台,夸父把观测台改造成了梯形,把原来的凹槽改造成通道,然后两边和上面用木板或者其他东西挡住,打造成一个暗房。通道地面做成圆弧型的石圭,观测的巫师就可以在正午时在暗房地面的石圭量天尺上观测太阳的投影,这样就会更精准和方便。

这个在考古还有个遗址——叫做登封观星台。

《列子》和《山海经》里都有记载,山海经就是一个上古的天文历法和地理风俗的典籍,而不是荒诞怪异小说。

大家都知道,在道文化里,桃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可以辟邪。比如桃木剑是道士们用来驱邪的,老人的寿宴要吃桃子,也是为了驱邪,让老人更加的长寿。

这个典故的源头就在夸父追日,因为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这里的桃,就成了人类用来和天相沟通的一个载体,代表了人类不断的追求天人合一,得到天道庇佑的象征。

所以,我们也就是知道了,寿桃的真正含义。只有天人合一了,偏邪之气才会远去,人才会健康长寿。

给大家提供个可以验证的考古发现,大家自己体验,一个是襄汾县陶寺遗址,反应的是尧时的立竿测影遗址。大量远古的历史,在考古中都有发现,但是很多都成了学术研究的禁忌。

嫦娥奔月

夸父追日对应的就是嫦娥奔月,一个对日影的观测,一个是对月相盈亏的追踪记录。嫦娥奔月的原型也来自山海经。

山海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常羲,就是上古的星官,负责观测月相,后来就演化成了嫦娥

山海经这句话翻译过来——帝君(《山海经》中的上古帝王)的妻子常羲,根据对日月运行的观察,创建了一年包含十二个朔望月的历法制度。

嫦娥这个反应的是华夏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天文定人文,以天伦定人伦,后来系统化,就是《尚书-舜典》里记载的“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华夏先贤们认为,人伦和天伦的规则都是一样的,天文上行星绕着太阳转,恒星绕着北极转,在人伦上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围着长辈转,古人认为人们之间不是平等的,是有尊卑之分,每个家庭成员,要根据其他成员与自己的不同关系,而采取相应的不同态度。这样,家庭就和谐了。把这种处理方式,推广到部落,部落就和谐了;推广到国家,国家就和谐了;推广到天下,天下就和谐了。

所以中国的政治认为,国是家的放大,世界上只有中国叫做“国家”,而其他地方都叫做政体,而西方文明——家庭成员跟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处理人际矛盾的方式是靠法律,因为人和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人讲究的是以人为本,西方人讲究人人平等。究其原因,还是文化根源不同。

现在的人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创新,离经叛道。正统的文化认为,人要传承正统,承接天地之道、祖先之道。

华夏人为什么需要建立历史体系,因为古人发现太阳,月亮,行星的运动都有规律的,他们都会周期性地对地球产生影响。古人为了方便后人更好的生活,所以就记载了现在的事情,方便后人参考。

女娲补

《淮南子.览冥篇》: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苍天补,四极正,和春、阳夏、杀秋、约冬。

在远古:十数纪日,十二数纪月, 一月30天,一年360天的历法.它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少五天多、几年之后, 则会发生重大的季节差异,不利于狩猎游牧和农作生产,古人认为是天有问题——天破了

补天,就是更正历法,将一年360天调整为一年365天。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五色石的意象就来自于五天。

女娲补天将一年调整为365天后,与回归年的实际长度365.2422,四百年就少100天,八百年就会少200天,又会逐渐出现四季颠倒的诡异天象。又需要调整历法了。

后羿射日

羿射九日 是修订历法,除去9个不准的日期!

“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开始历法不够精准,时间久了就会有误差,出现“天有十日(某天的日期出现十种不同的讲法)”的乱象。

“羿射九日”就是去掉九个不准确的日期。

《尚书·尧典》:(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尧的时候,命羲和观测日月星象,制定历法,“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一年有366天,但不是每年都有366天,因为“以闰月定四时”,从此开始有了置闰的办法,一直沿用至今。

春秋战国时代的四分历,已经精确到365又1/4天。

再后来到元代,郭守敬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就与现代的精确数值365.2422天几乎一样了。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和女娲伏羲一样,都是伟大的天文学家,古人说伏羲女娲首其事,共工终其功,在制作历法、创建秩序的过程中,共工功不可没。

很多学者一直在寻找不周山的地址,其实不周山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他是一个天文概念。

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西北就是不足,就是不周。上古是龙星记时制度,秋冬之交,龙星整体潜入北方而隐没不见,就相当于龙星的周天运行圆周在北方留下了一个缺口,故西北方被称为“ 不周 ”。西北因为是天之始阙,也就是乾卦,故称不周,西北方之山因之就称“ 不周之山 ”。

龙星回归的星象有关产生了很多民间习俗,比如正月二十日之“ 补天穿” 、二月初二之 “ 引龙回 ” ,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就蕴藏了古人对于天道的深刻理解。

以前的农村,因为资讯不发达,反而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说,现在因为资讯太发达,也就是太有利于洗脑,很多宝贵的真相反而消失了。

“共工触不周之山 ”说的正是秋冬之交的龙星星象,反映的是龙星徙至西北方,开始隐入西北方的群山的星空图景。龙星潜入西北群山之后,整个冬天都深潜于北方隐而不见,这个叫做——天倾西北。所以,共工的原型是秋末的龙星星象,而不是一个神话传说。

神话里说与共工为敌的是颛顼,这个也是一个天文景象。颛顼是北方之神,亦即冬天之神,而共工的原型是秋末的龙星星象。秋后冬来,共工代表的龙星坠入西北群山后,就进入到了北方之帝颛顼的掌管的时代——冬季。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而不胜的故事,反映的其实就是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刻秋冬交争、秋尽冬来的自然现象。龙星力量再大,也要服从天道规律的安排,也要让位给象征着冬天的颛顼。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尧典。华夏上古龙崇拜源于原始历法的龙星记时制度,龙的原型即四像中的东方苍龙群星。龙星周天运行,春、夏、秋、冬四时分居东、西、南、北四方,正与农时周期相对应。这就是我们常说:华夏文明的源头在天道的原因。

关注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非为“天书”!------《山海经.大荒经》本来面目初探

    <山海经>前人已作过大量研究,成果丰富,近年来又有许多成果面世.其中若何幼琦先生的昆仑说.刘宗迪先生的天文历法说都对<山海经>研究有新的揭发,尤其刘宗迪先生的专著<失落的 ...

  •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古埃及文明即颛顼帝喾之古华夏帝国(终结篇)

    本系列专栏反复展示,以天文历法为证据,论证华夏文明上古时代帝系王年断代,无与伦比地简洁利索,无可匹敌地精确无误,史料文献记载的帝系王年纪年干支和在位年数.现存文物(如韩国藏早期石刻版本<天象列次 ...

  • 捕风捉影——从神话里寻找天球的印迹

    一.观天传统的推动力 1. 观星传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2. 授时传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而有天文历法,进而授时指导农事.维持国家统治.生活方式顺应天道 3. 占星传统--天 ...

  • 《山海经》之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①,名曰不周负子②,有两黄兽守之③.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④.         有国名曰淑士⑤,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 ...

  • 中是占风旗 伏羲女娲圣器

    以上解释,只有依照甲骨文的解释,接近的"中"字的形(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但是还没有解读出"中"字的魂,歪曲"中&q ...

  • 清明节再叙华夏文明恢弘壮丽的伟大历史进程

    绝大多数人以为#考古# 就是挖挖挖, 挖出文物来,对照史料文献记载,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其实大谬不然.考古不仅是挖挖挖,挖出文物来,还需要准确阐释. 比如#三星堆# 挖出来那么多青铜器,被强行指为子虚乌 ...

  • 上古时代没有月亮?152年一次的红月亮值得珍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52年一遇的红月亮被蓝月亮蹭了一把热度,也再次让我们思考800年前苏东坡提出的这个问题. 月亮究竟是何时出现的? 为何古代西方几乎没有月亮的记载? 在世界一些古老民族神话传 ...

  • 太阳高高的挂在扶桑树上

    上古神话 在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东方有一棵大树叫扶桑,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天地之中是建木,太阳运行到午时测影子长度:在西方有若木,太阳在这里歇息. 扶桑树 引据经典 <山海经·大荒东经> ...

  • 30个上古神话传说,看看你知道几个?

    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 ...

  • 30个上古神话传说!建议收藏中国上古神话...

    30个上古神话传说!建议收藏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具有"不食人世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的性格特征.他们均以天下苍生为重,平治天下.造福人类是他们的根本职责.

  • 30个上古神话传说: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知道

    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多少是你没有听说过的,又或是耳熟能详的? 1.︱盘古开天︱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 ...

  • 中国神话传说背后的惊人真相:伏羲天皇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伏羲为人文初祖,另外一个名字更显逼格一些--太昊. 先不讲燧人氏.有巢氏.盘古等大神与他的关系,先就其本体来说说. 伏羲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从河图洛书中领悟出了易,总结为八卦:二是发明了文字:三是制定 ...

  •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

    自古中国神话体系十分庞杂,较其他系统性强的神话体系,我们的神话体系呈不断发展兼容的态势,并且神话本是口头流传下来,经后代人整理成书的,现在关于各种神话论说也就莫衷一是了.今日小编先梳理出几则众人公认的 ...

  • 中国神话传说背后的惊人真相:人类为何对黄金如此热爱?

    山海经为何如此详实的记载矿物?这些知识作者哪里来的? 山海经中关于矿物的记载主要包括几大类:金.玉.石.土,种类大约百种,产地大约五百余处.而且部分矿物竟然详细记载了特征.识别方法等. 令人起疑,山海 ...

  • 中国神话传说背后的惊人真相:昆仑是指昆仑山吗?

    信史 昆仑 山的由来 现今的昆仑山,不必多说,没去过也见过它的图片,那必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但其神秘之处无从探查(也不允许,有子弟兵看守).但是现在的 昆仑山 名字从何而来?它与山海经所说的昆仑是一个地 ...

  • 中国神话传说背后的惊人真相:山海经写的是地球吗?

    导述 山海经被归类为中国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另外两个是易经和黄帝内经),传世版本的<山海经>全书十八篇记载了四十国,五百座山,三百条河流,一百多位神.人,四百多神兽神禽,按照区域而非时间顺序 ...

  • 中国神话传说背后的惊人真相:昆仑虚和不周山藏着怎样的秘密?

    导述 前面的解释,盘古开天嗝屁后化万物,但其中并没有具体指向万物的内涵,是否包括生物更不用说人族了,因此人族是伏羲与女娲所造就实锤了,至于伏羲女娲两兄妹是通过嘿咻造的人族,还是女娲拈土造人不是那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