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二)

(0)

相关推荐

  • 脏腑别通的中医调理

    ​   脏腑别通的中医调理 "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挺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清.唐宗海之<医学精义>则对此有较详细的解说: 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 ...

  • 传统中医学关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

    传统中医学认识的人体结构与功能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组成.人体的各种功能,传统中医称神,也由它们分担.以明朝晚期(1569年)比利时主教加内罗(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一)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述 [简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对基本概念.阴阳概念?源久远.<易传>即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quo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三)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三) 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神 [含义] (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维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四)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四)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手  三  阴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五)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五) 第五章  四诊方法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神.色.形.态来了解一般情况,具有中医特色的是观察舌.通过舌诊来判断疾病性质.对3岁以下小儿常用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六)

    第六章  病因辨证 第一节  六  淫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气.六气的反常变化如太过或急骤发生,抵抗力或适应性差的人就可致病,成为疾病发生的病因.中医文献称这种"不正之气谓之邪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八)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六大辨证之一,主要通过分析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辨证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气血津液是脏腑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七)

    第七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表证与里证八纲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说"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四诊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九)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病辨证 一.虚    证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1.主要证候:心气虚.心阳虚的共同主证是心慌,气促,活动时加重,自汗,舌淡苔白. (1)心气虚:兼见面色苍白,神 ...

  • 09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预习班:中医基础理论二|山河医学网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预习班:中医基础理论二|山河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