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八)

(0)

相关推荐

  • 痰与瘀(王鸿儒)

    痰是脏腑气血失和, 水湿津液凝结所致.痰不仅指嗽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 还包括瘰疬.痰核及停滞在脏腑经络组织中看不见之痰,从症状分析, 具有痰的特点, 以痰作为发病原因可以治愈的病证. 痰随气行, 无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一)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述 [简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对基本概念.阴阳概念?源久远.<易传>即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quo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二)

    第二章  脏腑学说 第一节  五  脏 一.心 [形态结构] 中医学对心脏的形态.位置早有描述,如"心为牡脏,其色赤","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居肺管之下,膈膜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三)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三) 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神 [含义] (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维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四)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四)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手  三  阴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五)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五) 第五章  四诊方法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神.色.形.态来了解一般情况,具有中医特色的是观察舌.通过舌诊来判断疾病性质.对3岁以下小儿常用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六)

    第六章  病因辨证 第一节  六  淫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气.六气的反常变化如太过或急骤发生,抵抗力或适应性差的人就可致病,成为疾病发生的病因.中医文献称这种"不正之气谓之邪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七)

    第七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表证与里证八纲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说"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四诊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九)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病辨证 一.虚    证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1.主要证候:心气虚.心阳虚的共同主证是心慌,气促,活动时加重,自汗,舌淡苔白. (1)心气虚:兼见面色苍白,神 ...

  •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