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众号第456篇原创内容,2019年第87篇。
今天的主题,是分析和讨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才能找到动力和方向。这是很多朋友都曾与我交流过的困惑,昨天又有一位朋友问我这个问题。于是这就成为了今天公众号的主题。
想要什么是人生成长的元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而动力和方向,在解决了想要什么之后,是不言自明的。
随着年龄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到底想要什么的问题早晚会浮出水面。在刚刚走出校门、踏入职场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适应社会、适应职场,如何解决生存问题。当适应社会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当在职场逐渐证明了自己,当发现生存不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到底想要什么,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人生苦难重重,无论生活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会有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
不断的面对和解决问题,组成了我们的人生。
因为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经历了几亿精子的生存竞争。正因为是最早到达卵子的那一个,才得以存活和出生。这种淘汰率,远远高于任何的考试和选拔。在这个意义上,谁也不能否认每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胜利者。一个表现不够优秀的人,很大程度是在面对挑战和挫折、出现懒惰和懈怠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己使自己越来越不优秀。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本质上的原因还是不够自信。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就能越来越优秀。这种不同,既有年龄、地域、家庭环境、朋友圈等外在因素,又有基因、性格、特长、爱好等内在因素,再加上成长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组合在一起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真的可以大到超乎想象。你眼中的诗情画意,有可能是别人看来的荒蛮之地。别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有可能是你无法接受的颠沛流离。让大家惊吓到魂飞魄散的恐怖电影,也许正是令你激情澎湃的不能自己。我们可以喜欢任何的事,不需要理由,当然前提是不会伤害别人。我们之所以有价值,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与众不同。这在经济学上是无需证明的。明白和认可了以上的理念,我们就永远不会也不应该缺乏自信。而现实中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不够自信。因为不够自信,对自己喜欢的事忧心忡忡、充满疑虑。自己把自己想要的,扼杀在摇篮里。在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中,我最欣赏的理念是:所有成功需要的因素都是已经具备的了。只要我们充满自信,就能做到想要的。绝大多数人都在焦虑中每天忙碌,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到底在追求什么。他们的焦虑和忙碌,一方面出于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一方面出于惯性。从众心理,使得我们把身边人的追求当成自己的追求。攀比心理,使得我们不能容忍别人有的自己没有。更高的收入、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装修、更好的车、更多的奢侈品等等。我们会发现从众和攀比,大部分是物质方面的,因为物质的占有很容易比较。很少有人会和身边人比精神世界,这也很难对比。惯性就是一旦我们做出某个选择、开始做某件事,就永远不会停下来。找到了一个工作,就一直做,不管适不适合。进入了一家公司,就不再离开,不管有没有发展。当然,相对年轻的朋友,应该踏实的积累,做好自己第一份工作。但对于工作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朋友,就不能还用踏实来麻痹自己了。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就知道哪些是自己不需要的,哪些是自己需要改变的。放弃不需要的,改变需要被改变的,我们就能更专注于自己想要的,更早得到。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怎么样才会更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思考这个问题。父母做不到、老师同学做不到、另一半也做不到。怎么建立独立思考能力,恐怕不是今天内容的重点。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更多阅读、更多观察、更多思考,才能拥有。这一部分内容,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方法,帮助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更好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找到这一点,至关重要。无论是爱好还是工作, 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一,物质需求。你至少需要在物质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基本生活、小康生活、富裕生活、还是奢侈生活或者顶级奢侈生活。(关于物质需求的内容,可以参考:钱、钱、钱)需求越强烈,意味着你需要投入在工作中的时间、精力越多,也意味这你要冒的风险越大。第二,工作和生活的比例。你需要多少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空间,生活需求越多,意味着你在工作上可以投入的越少,这与第一点是存在矛盾的。比如说,创业者根本很难有自己的生活,即便是成功的创业者也是如此。第三,特殊需求。比如很多人都想要周游世界,那你就需要在一个时间非常自由的环境中工作。想要更多陪伴孩子,你还是需要有更多自主的时间。不做好放弃的准备,就不会得到想要拥有的。无论你能力再强、条件再优越,至少也要有优先级排序。在需要放弃时,最先放弃什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确保你得到最想要的。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我们得观察和思考什么样的状态是自己最放松的。某种意义上,只要你压抑、难受、麻痹、不自然,就不是好的状态。会让你出现上述情况的环境,就不是适合你的。能够让你最放松的,才是适合的。就我自己来说,过去长期处在压抑和麻痹的状态下。而在学习、写作、分享中,我发现自己的状态是最好的,于是就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做这几件事,这就有了我现在的生活。观察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绪开关。如果一个阶段状态不好、情绪不佳,我们一定要思考是什么带给了我们这样的状态。找到这个的情绪开关,我们才能有意识的做出调整和改变。爱好虽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想要更幸福的生活,就一定不是选择更远离爱好的那种方式,而是实现完美结合。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够达到心流状态?什么能带给你激情和开心?比如,你喜欢冲浪,就一定需要生活在海边。而你喜欢滑雪,就不能常年呆着没有雪的南方。你喜欢听相声,一定要生活在有德云社的地方。拿我的音乐爱好来说,过去异常忙碌的工作和状态让我根本无暇想起。而现在,音乐爱好通过公众号和写作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我可以在任何一篇公众号里放上我唱的歌。(这里可以听到过去我放在公众号的歌和音乐:声音)这个环境更多是人文环境,不仅仅是行业。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工作,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相同行业的企业,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一定要找到那个你能找到的、最值得工作的地方,这样才有足够强的动力去工作。如果在一个没有发展的行业,很难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当然再差的行业也会有好企业,再好的行业也会有不好的企业。我不能想象,如果呆在一个不认可的环境,会工作的开心、会有动力。企业文化的不认可,是最大的不认可。更具体的是某个人,比如你的上级。能有一个好的上级是非常幸运的事。千万不要长时间在一个你不喜欢的上级手下工作,这对你伤害很大。如果你更向往自由、有很多个人追求,就一定不能去体制内和军队这样更需要服从的地方,而是要寻找一些更加业绩导向的行位,并最终尝试自由职业。不能接触的只是同事,身边人全都在一个行业。这样也许短期对于你的工作进展有帮助,但长期一定不利于你开拓视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局限,每一个行业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局限。你如果不喜欢自己的行业,那就试试看更喜欢哪个行业的人。也许你喜欢的那个人,他所在的行业,就是你应该考虑进入的。因为那个行业使他表现出的状态,是你喜欢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你仅仅是喜欢这个人。即便如此,你也可以考虑和尝试有机会更多接触他,甚至加入他的团队或者和他一起工作。实现理想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跟喜欢的人更多呆在一起。现在各种社群活动越来越多,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尝试参加不同类型的活动,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习惯于严肃场合的人,想象不到完全开放活动的吸引力。长时间不接触新知识的人,也许会被一场线下分享所震撼。我能够成为现在的我,和混沌大学的活动有很大关系。在我没有离职之前,就得以有机会在混沌大学合肥分社做分享,和大家交流。我才能够发现自己对这类活动的热爱。而这样的氛围是我过去环境无法提供的。在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上,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而能够听从内心的召唤,需要抵御外界的压力,过滤太多的噪音。实现这一切,需要一个破局点。这个破局点是什么,只有自己才能找到。找到这个破局点,勇敢的去做就好了。对我来说,这个破局点就是去年离开工作十四年的企业。今天的主题其实更适合面对面、一对一交流。上面的内容仅仅能起到共性的启发作用。因为每个人的独一无二,会导致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独一无二的。见过了越来越多的人,听过了越来越多的故事,我越深知这一点。希望每一个在这个问题上有困扰的朋友,都能从今天的内容中得到一点点收获。最后,祝每一个想要找到自己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