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夜读】安徽《大坑“冰场”滑冰》作者•马洪星 主播•孙春苓

大坑“冰场”滑冰

文/马洪星

生长在农村的我,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供孩子们玩的东西很少很少,没有几件像样的玩具,可是孩子们过得很快乐、充实。一年中,春夏秋冬因季节的不同,所玩的项目也不及相同。比如冬天,最快乐的莫过于大坑“冰场”滑冰了。

那时,我家住在村庄的西边,不远的南面下坡有一个又大又深的水坑。说它大,是指它的面积大,有方圆几百米;说它深,是指村民宅地基垫得很高,所以大坑显得很深,坡上坡下相差三四米,加之常年有积水,积水主要是机井水和雨水。村北面也有一个水坑,面积和深度都远远不如南面的水坑,但也是常年有积水。一到冬季,天寒地冻,大坑水面渐渐冻结成冰。此时此刻,天然的冰场成了大人和孩子们滑冰玩耍的乐园。

三九天一到,只见大人和孩子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大坑冰场,有的滑冰,有的撑拖车,有的打冰尜,快乐无比。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但有时也会同台打比赛,那劲头、那气势、那场面不亚于现在冰上运动员在比赛。寒冬腊月天,我们常常玩的浑身发热,汗流面颊。

那个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生活贫穷,不可能有现成的冰鞋,也不知道冰鞋是什么样子,更买不起冰鞋。于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滑冰愿望,家长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孩子们自制冰鞋。我的冰鞋是父亲给做的,很简易,原料就是一根粗一点的铁丝,一块脚掌大小的木板。粗铁丝用榔头砸成扁状,把铁丝固定在木板底部中间,铁丝两头镶嵌在木板两端,木板两侧再订上固定脚的布条或线绳,一个冰鞋就算做成了。铁丝太粗了不好,铁丝与冰面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影响滑冰的速度;铁丝太细了也不好,铁丝和冰面摩擦不稳,影响滑行质量。一般为8号铁丝,但必须是直直的,这也是冰鞋好坏的关键所在。冰鞋木板的厚度也很讲究,薄了滑冰时容易断裂,太厚了滑冰时感到笨拙,也容易摔跤,一般厚度在1厘米多一点最佳。

自制的冰鞋都是单只,不是左脚穿,就是右脚踏,不是像运动员穿的冰鞋是成双成对的。滑冰时,一只脚踏上冰鞋,另一只脚套上冰上专用铁卡子,这样很给力。要加速,套上铁卡子的脚用力快速踏冰面,要减速,铁卡子脚用力滑冰面,像是汽车刹车一样,快慢自如,很得意。讲究一点的、或者说上档次一点的冰鞋的刀面,需特意加工制作。也就是把一根粗一点的铁棍放入炉火中加热后,打砸成薄片,厚度在2毫米左右,再经过打磨后制成冰鞋,穿上这样的冰鞋滑起冰来得心应手,更觉轻松、快捷、耐用。

记得,我印象最深、带来最大快乐的、也是我引以为豪的,当属父亲给我做的那个冰上拖车,这个拖车是在我五、六岁时做成的。就是用几块木板打造成一个一米见方的木架板,木架板下安装上4个经炉火打造的的冰刀,一侧各2个。冰刀大小一样,安装的高矮要一致,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拖车滑起来整体划一,不偏离方向。木拖车上可坐一两个小孩儿。这个拖车既可一人坐着滑,也可站着滑;既可向前滑,也可向后滑,主要还是向前滑,因为看得清方向,免得发生不慎撞着人,或滑进冰窟窿等事故。坐着滑时,双手用两个短滑竿用力撑起;站着滑,则用一个长滑竿撑起,两种滑法都需要用滑竿掌控滑行与停止和速度与方向。

在冰面上打冰尜(陀螺)也很好玩。冰尜都是自制的,选一块三四厘米硬杂木,把一头用刀削圆削尖,在尖处安上一个钢珠,另一头削成平面即可。钢珠安得不偏不斜,保持对称,只有这样冰尜转起来才能稳定、快速,保持的时间长。最后再做个小鞭子,用来抽打冰尜转动。

让冰尜开始转动的方法很多,两只手握住冰尜用力转动也可,食指和中指夹住冰尜用力转动也行,用鞭子缠住尜尜用力转动也罢。冰尜转动起来后会自然慢下来,直至倒下停止转动。如让其持续转动,或保持高速转动,必须用鞭子沿冰尜转动的方向用力抽打它几下,冰尜会乖乖地转个不停,很好玩的。

隆冬时节,宽大的冰面,是我和小伙伴们童年和少年尽情玩耍的天堂,大坑冰场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足迹、欢乐的身影和欢快的笑声。若干年后,给我们带来无尽欢乐的两个大天然冰场,早已被村民拓展填平盖成了住宅,大坑冰场滑冰也只能深深的留存在记忆之中了。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往期精彩

云出岫:《一饮而尽的思念》

老树风轻:《我的方式》

大智若愚:《大毛二毛和三毛》

(向上滑动启阅)

远方传媒人事建制

总裁:星云之右

总裁办:

安宁   茶,有点苦  云出岫

全国总社长

(轮值组)

茶,有点苦

云出岫

蕙泽兰香

行云

俏东方

编辑部部长:夏末晨曦

副部长:馨语

茶烟千朵  李波 尘埃

评审部常务部长:

茶,有点苦   云出岫

主审及委员:

俏东方  大漠行者  玉如意

墨染寸心  石峰  馨语

行云    绥江清风

摄影书画评审:宏之韵

文字:云出岫

书画:张灿

摄影:侯秉忠

朗诵团

名誉团长:神话

团长:安宁

副团长:

嫣然  兰香  别亚  凝香

图文部长:嫣然

副部长:别亚

美编:小璇  小鹿  落落

憨憨  小方  大琪琪

宣传部长:云出岫

内宣部长:老树风轻

常务部长:远航

外宣部长:张灿

常务部长:夏末晨曦  燕子飞翔

协调部长:茶,有点苦

艺术指导和培训:大漠行者

财务总监:微笑

全国创作总社及社长:

安徽总社     幸运草

北京总社     云出岫

福建总社     玉如意

广东总社     行云

绥江清风

贵州总社     夏末晨曦

海南总社     蕙泽兰香

河北总社     墨岚

李波

河南总社     俏东方

黑龙江社     祖福林

湖北总社     云出岫

吉林总社     焱岭

江苏总社     馨语

军人总社     张灿

辽宁总社     宁娟

内蒙总社     禾和德仁

宁夏总社     云淡风轻

青海总社     茶,有点苦

青年总社     行云

山东总社     茶,有点苦

山西总社     扬帆

上海总社     葛子秀

陕西总社     丁芳

四川总社     别亚楚菡

台湾总社     云出岫

天津总社     玲子

新疆总社     大漠行者

浙江总社     尘埃

总       社      馨语

书画摄影      宏之韵

天籁天音乐团  行云

星云之右

2020.12.20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2019·2·20

本文系远方传媒原创首发作品

(0)

相关推荐

  • 儿童节 | 刘晓华:什刹海,爸爸教我学滑冰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刘晓华,生于北京,现旅居英国. 原题 远去的记忆 爸爸教我学滑冰 作者:刘晓华 从童年到长大成人,我一直住在北京南锣鼓巷东侧的北兵马司西口,走几步出了西口就是南锣鼓巷了.对过儿是帽 ...

  • 钟鼓楼前话北京(6)——《亚伏讲故事:什刹海溜冰》

    照片来自网络 下面我要讲的是什刹海的冬天.什刹海的冬天是十分热闹的.当严寒的冬季到来的时候,整个湖面都结了冰.冰面上光光滑滑的,人们走在冰面上都得小心翼翼的.稍不小心就会老太太钻被窝,出溜就来一个后仰 ...

  • 周末/寒假 初级滑冰营 | 用“滑冰自由”打开这个冬天

    很多人不喜欢冬天,是因为冬天太冷,但要是选择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冬天就不再只剩寒冷,而是有无限欢乐~ 到底是什么方式?去公园问问那些在冰上自由驰骋的人们吧,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滑冰呀!到冰上去溜几圈,比 ...

  • 后海的冬天,老北京人的独家记忆

    北京的四季,冬天是最枯燥的,在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更显如此.过去北京酷冷的冬季,没有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也没有滑雪场.ktv这种娱乐场所,无聊的冬季就显得格外漫长.过去老北京的冬天,能玩的地方 ...

  • 《地安门史话》连载(54)

    名声大噪的荷花市场 上世纪70年代,早年间荷花市场的原址,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冬天滑冰,夏天游泳,其它季节基本就是荒着:要不就是铁栅栏门上挂着锁.您要是想沿着岸边从南到西北穿过去,那真是"门 ...

  • 什刹海冰上记忆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走在什刹海的冰面上 彭磊 又逢冬季,徜徉于什刹海南岸,沿岸垂柳春色尽消,湖中小岛一片肃然. 稍作歇息,凝神片刻,脑中 ...

  • 【远方•夜读】安徽《燃放鞭炮儿》作者•马洪星 主播•孙春苓

    燃放鞭炮儿 文/马洪星 俗话说:闺女爱花儿,小子爱炮儿.儿提时,因为生活贫寒,平常既没有花儿也没有炮儿,闺女要花儿,小子要炮儿也得等到过年过节. 我家有兄弟姐妹5人,关于要花,那是姐姐妹妹的事,我和哥 ...

  • 【远方•夜读】辽宁《顶层疑案》作者•王卫生 主播•孙春苓

    顶层疑案 文/王卫生 大通卷发生了一起入室杀人抢劫案,当地派出所.市刑侦队.市技术室的人都到了. 经过勘察,认为嫌疑人是从家属楼顶层,以绳下墜而入室的.房间里提取到了嫌疑人脚印.他作案时戴手套,所以没 ...

  • 【远方•夜读】辽宁《剜野菜》作者•王卫生 主播•孙春苓

    剜野菜 文/王卫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进入到了最困难的时期,城市居民,每月供应口粮二十七斤半,天天饿肚子. 每到周末,妈妈就带着我们去剜野菜.妈妈教我们辨认.哪个是白蒿,哪个是马齿苋,哪个是荠荠菜 ...

  • 【远方•夜读】辽宁《老井》作者•王卫生 主播•孙春苓

    老井 文/王卫生 我们老家家属院有口老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全院人集资打的.全院三十多户人家,吃水.洗衣全靠这它.井水甜,冬天是温暖的,洗衣不冰手,夏天沁凉,人从大太阳地回来,喝一口解暑. 夏天的时候 ...

  • 【远方•夜读】辽宁《空座》作者•王卫生 主播•孙春苓

    空座 文/王卫生 上了公交车,望去,为老弱人设的红座椅上,人坐满了,都是和我一样的银样蜡枪皓首人. 还有几个站客散立着,或玩手机,或观风景,或闲聊. 阳春三月,柳丝吐绿,不时撩拂车窗. 等座我是有些经 ...

  • 【远方•夜读】辽宁《菜米饭》作者•王卫生 主播•孙春苓

    菜米饭 文/王卫生 几天前就想吃菜米饭了,因为有事躭搁了,没吃成,今天一定要吃的. 安桂琴一早就把红毛大公鸡买了,付了钱,她踅到一旁买菜,拐回来时已宰杀妥贴,她见不得血腥. 他把鸡放到案子上,用刀背使 ...

  • 【远方•夜读】黑龙江《泥房》作者•张世启 主播•孙春苓

    泥房 文/张世启 提起泥房,在北方农村居住过的人都知道,清明过后,家家都趁雨季到来之前把自家土坯房泥上一遍,以抵挡雨水的浸湿. 我家住在塘沽新城西北街,有一个临街方方正正的大院子,内有五间正房,一间门 ...

  • 【远方•夜读】陕西《雪语》作者•鸿翔 主播•孙春苓

    雪语 文/鸿翔(陕西) 没有风只飘洒着雪花 你不言语也无表情 白色的天地难以辨认 身后的路没有踪影 远处的树木是雾是梦 鸟雀不再耳边长鸣 水也停了呜咽 这白茫茫的雪空无一人 清冷的早晨是不醒的梦 雪从 ...

  • 【远方】安徽《干桥铁塔》 作者•马洪星 主播•孙春苓

    欢 迎 关 注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者:马洪星 主播:孙春苓  编辑:大琪琪 干桥铁塔 从我记事起到1980年20年间,坐落在老家王口公社义和庄村东干桥旁的铁塔,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