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针灸三通法常用特效穴位
1
百 会
微 通 法
手法:毫针平刺,针尖向前或向后,进针0.5~1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不寐、头痛、眩晕、中风、痫症、脱肛、阴挺、遗尿、慢惊风、智弱、夜啼。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或温灸10~15分钟。
对症:头痛、脱肛、阴挺。

四 神 聪
微 通 法
手法:毫针斜刺,针尖朝向百会穴,进针1~1.5寸,局部酸胀感。
对症:痫症、中风、青光眼。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不留针。
对症:头痛、眩晕。
强 通 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头痛、中风先兆。

2
睛 明
微 通 法
手法:患者直视,针尖刺入后,不宜提插和捻转,沿目眶鼻骨边缘缓缓刺入,深约1~1.5寸,局部酸胀感,并扩散至眼球后面及周围。
对症:目赤肿痛、白内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
注意:
1. 此穴易出血,退针后用棉球压迫局部3~5分钟,以防止出血。
2. 针刺时,注意医者手下感觉,若进针毫无阻力,为进针顺利;若针下有阻力,应停止进针,或改变角度。
3. 如针后出血,局部可出现青紫,可先用冷敷法止血,待血止后改用热敷法。
4. 眼周青紫,约2周可消退,但并不影响视力。

攒 竹
微 通 法
手法:
1. 直刺,深0.3~0.5寸,局部酸胀感。
2. 治眼病时,可向下斜刺透睛明,进针0.5寸,局部及眼眶周围胀感。
3. 治面瘫和头痛,可横刺透鱼腰,进针1~1.5寸,局部及眼眶周围账感。
对症:头痛、感冒、产后发热、急惊风、急性结膜炎、流泪、面瘫、眼睑震颤。
强 通 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产后发热。

3
承 泣
微 通 法
手法:
1. 患者眼向前看,固定眼球,毫针直刺,针尖眼眼眶下壁缓慢刺入1寸许,局部酸胀,有时流泪。
对症: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
2. 横刺,透内眦角处,局部酸胀,有时流泪。
对症:近视、胞睑肿胀、面瘫、面肌痉挛、睑缘炎。
注意:本穴易出血、用针要细、进针要缓,一般不提插捻转,退针要慢,出针后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局部2~3分钟,以防出血。

太 阳
微 通 法
手法:
1. 毫针直刺,进针0.5~1寸,局部酸胀感。
对症:头痛、目赤肿痛。
2. 向下透刺上关、下关穴,局部酸胀感。
对症:牙痛、面瘫。
注意:针后易出血,注意按压;若为泻火,可任其出血自止。
强 通 法
对症:头痛、面瘫、瘿气。

4
下 关
微 通 法
手法:
1. 直刺,针尖略向下,深1.5寸,周围酸胀针感,并有麻电感向下牙扩散。
对症:面瘫、咬肌痉挛。
2. 斜刺,斜刺向前或向后进针0.8~1寸 酸胀针感可扩散至整个颞颌关节。
对症:下颌关节炎、耳病。
3. 横刺,沿下颌骨向口角或颊车方向,进针2寸,针感可扩散至上、下齿。
对症:牙痛。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面瘫、牙痛。
强 通 法
对症:面瘫、面痛。

颊 车
微 通 法
手法:
1. 直刺0.5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咬肌痉挛。
2. 刺2~3寸透地仓,局部酸胀并向周围扩散。
对症:面瘫。
3. 针尖朝向上齿或下齿,局部酸胀。
对症:上、下牙痛。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面瘫。
强 通 法
对症:面瘫、面痛。

5
大 椎
微通法
对症:感冒、咳嗽、痫症、脏躁、痹症、痄腮、产后发热、急惊风、智弱。
手法:毫针直刺,针尖微斜向上,进针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向下或向两肩扩散。
注意:进针不宜过深,若有上肢麻电感,应立即退针。
温通法
手法:中粗火针点刺或温灸10~15分钟。
对症:咳嗽。
强通法
对症:高热、痹症、面痛、痫症、疟疾、毛囊炎。

大 杼
微通法
对症:咳嗽、项背痛。
手法:毫针斜刺,向椎体方向刺入,进针0.5~1寸,局部酸、麻、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放散。
温通法
手法:速刺法火针点刺,灸3~7壮。
对症:咳嗽、痿证。

6
风 门
微通法
1.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散。
对症:感冒、咳嗽、牛皮癣 。
2. 手法:针尖从上往下沿肌间平刺,进针1~2寸,局部酸胀感 不深刺,免伤肺。
对症:肩背痛。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对症:咳嗽、痿证、牛皮癣(风湿热型)。

肺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散。
对症:咳嗽、哮喘、痿证、牛皮癣、痤疮、产后发热、百日咳。
温通法
1. 手法:火针点刺不留针。
对症:咳嗽、哮喘、痿证、牛皮癣(风湿热型)。
2. 手法:蒜泥灸5~9壮,瘢痕灸5~9壮。
对症:慢性咳嗽。
3. 手法:火罐留罐3~10分钟,温和灸30~60分钟。
对症:风寒感冒咳嗽。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或挑刺,挤出血数滴加火罐治疗15分钟。
对症:咳嗽。

7
心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撒。
对症:癫狂、失眠、脏躁、遗精、智弱。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
对症:头痛(气血亏虚)、遗精。
强通法
手法:梅花针叩打心俞局部5分钟,至潮红或出小血滴。
对症:痫症。

膈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肋间扩散。
对症:痹症、淋证、湿疹、牛皮癣、产后发热、产后腹痛、呃逆、呕吐、胃出血。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
对症:牛皮癣(血虚风燥)、经早、经闭(血枯)。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或挑刺,挤出血数滴加火罐10~15分钟。
对症:斑秃。

8
肝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散。
对症:咳嗽、早泄、失眠、痿证、痤疮、经乱、痛经、产后发热、青光眼、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
对症:泄泻(肝郁乘脾)痿证(肝肾阴虚)经乱(肝郁)痛经(肝郁气滞)经闭(血枯)。
强通法
1. 手法:梅花针叩打5分钟至皮肤潮红或出小血滴。
对症:痫症。
2. 手法:背部痣点挑刺出血数滴加拔罐15分钟。
对症:黄褐斑(肝郁气滞)。

脾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1~1.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腰部放散,不深刺。免伤肝、肾。
对症:咳嗽、泄泻、失眠、淋证、痛经、产后腹痛、疳积、百日咳。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对症:胃下垂、胃痛(脾阳不振)、泄泻(脾胃虚弱)、头痛(气血亏虚)、牛皮癣(风湿热)、经闭(血枯)。
强通法
1. 手法:梅花针叩打。
对症:痫症。
2. 手法:背部痣点挑刺加拔罐吸血。
对症:黄褐斑(脾虚血瘀)。

9
肾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1.5~2寸,腰部酸胀针感,或有麻电感向臀部或下肢扩散。
对症:泄泻、失眠、痿证、腰疼、水肿、淋证、遗尿、遗精、经乱、痛经、产后发热、产后腹痛、小儿泄泻、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7壮,或温针灸5~15分钟。
对症:头痛(气血亏虚)痿证(肝肾阴虚)膏淋、水肿、遗精、腰痛、经乱(肾虚)经闭(血枯)带下病(肾虚)。
强通法
手法:梅花针扣刺 痫症 背部痣点挑刺加拔罐吸血。
对症:黄褐斑(肾阳虚衰)。

膏肓俞
微通法
手法:毫针斜向脊柱,进针0.5~1寸,局部酸胀感。
对症:咯血、漏肩风、百日咳。
温通法
1. 手法:温和灸30~60分钟,重者艾柱灸5~9壮,蒜泥灸5~9壮,瘢痕灸5~9壮。
对症:慢性咳嗽、哮喘。
2. 手法:火罐留罐3~10分钟,或穴位贴敷法。
对症:风寒感冒。

10
次 髎
微通法
手法:毫针稍斜下刺,进针深1~2寸,骶部酸胀针感;刺入第2骶后孔,针感可放射至小腹部,有时向下肢放散。
对症:痛经等妇科病、石瘕。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7壮,温和灸15~30分钟。
对症:痛经、寒湿凝滞 、闭经。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挑刺出血数滴,即玻璃火罐15分钟。
对症:痛经、神经性皮炎。

长 强
微通法
手法:毫针平刺,沿尾骨和直肠之间刺入,深1.5~2.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肛门。
对症:痢疾、泄泻、摇头风、痔疮、小儿泄泻、智弱。
温通法
手法:细火针点刺,不留针,或温和灸5~10分钟。
对症:脱肛、泄泻、痢疾、痔疮。

11
少 商
微通法
手法:毫针斜刺向上,进针0.1寸,针感局部疼痛。
对症:感冒、咳嗽。
温通法
手法:火针速刺少商,进针1分。
对症:中风、无脉症、鼻出血属实证者。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出血豆许。
对症:清利咽喉,开窍醒志。咽喉肿痛、拇指麻木、癫证、厥证。

后 溪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握拳,从外侧沿掌骨前向内刺入,进针0.5~1寸;后溪透合谷,进针1.5~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传至整个掌部。
对症:痔疮、落枕、急性腰扭伤、头项强痛、手指及肘臂挛急。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外感头痛、痉症。

12
劳 宫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中风、湿疹、鹅掌风、口疮、口臭、心痛;夜啼、癔病、癫狂痫。
温通法
手法:艾柱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合 谷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泻法,顺经斜刺1寸,酸胀针感可向上扩散,有时可至肘。
对症:头痛、咳嗽、目赤肿痛、青光眼、眼睑下垂、牙痛、咽喉肿痛、下颌关节痛。
2. 手法:毫针泻法或补法直刺0.5~1寸,针感为局部酸胀。
对症:半身不遂、鼻痛、小儿急惊风、眩晕、面积痉挛、癫狂、癫痫、风疹、瘙痒、胃痛、呃逆、泄泻、经闭、痛经。
3. 手法:毫针,合谷透劳宫或后溪,进针2~3寸,针感为手掌麻胀及向指端放散。
对症:手指拘挛或肌肉无力。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咳嗽、呃逆、胁痛、中风、面瘫、痉证、乳癖、痔疮。
注意: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针。

13
神 门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稍偏向尺侧,进针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并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对症:失眠健忘、心痛心烦、心悸怔忡、痴呆悲哭、癫狂、痫症。

通 里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进针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并沿尺侧向上、下传导。
对症: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

14
列 缺
微通法
手法:用1寸半毫针,针尖向肘部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传至拇指,向上传至肘部。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留针20~30分钟。
对症:偏正头痛、咳嗽、哮喘、咽痛、鼻渊、颈项疼痛、上肢震颤、手和腕关节疼痛。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1分。
对症:哮喘、头痛、无脉症。

养 老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斜刺,向内关方向,进针1~1.5寸,手掌和手腕酸麻针感,可向肩肘传导。
对症:肩背肘臂痛。
2. 手法:掌心向胸,肘方向斜刺0.5~0.8寸。
对症:急性腰痛。
温通法
手法:艾柱灸3~5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对症:颈肩腰腿痛。

15
内 关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斜刺,针尖向上,进针1.5寸,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肘、腋下和胸部。
对症:胸痹惊悸
2. 手法:毫针直刺0.5~1.5寸,可透外关,局部酸胀针感,麻木感可扩散至指尖。
对症:胃痛、呕吐、呃逆、晕厥、癫狂、不寐、脏躁、头痛、眩晕、瘿气、梅核气。
3. 毫针斜刺,针尖向下略偏向桡侧,进针0.3~0.5寸,有麻电感扩散至指端 手指麻木。
温通法
手法:细火针点刺,或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对症:胸痹、头痛、胃痛、胃缓、呕吐、黄疸。

外 关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直刺1~1.5寸,可透内关,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头痛、感冒、咽喉疼痛、痄腮、鹅掌风、牙痛。
2. 手法:毫针斜刺,针尖向上,进针1.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肘部。
对症:胁痛、肩痛、肘臂屈伸不利。
温通法
手法:细火针局部点刺,或温灸5~15分钟。
对症:痄腮、头痛。

16
支 沟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1~1.5寸,局部酸胀针感,麻木感可向肘部或指端扩散。
对症:胁痛、便秘、水肿、蛔虫症。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胁痛。

曲 池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顺经斜刺1.5寸,得气后,大幅度提插泻法。
对症: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颈部淋巴结炎。
2. 手法:毫针泻法直刺1.5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腹痛、泄泻、丹毒。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局部。
对症:咳嗽、泄泻、头痛、中风、上肢疼痛、水肿、上肢扭伤、乳癖、丹毒、经早、阴痒、网球肘、瘾疹、瘰疬。
强通法
手法:银屑病、面痛、麦粒肿。

臂 臑
微通法
手法:毫针斜刺,向上刺入三角肌中,穴位1寸深,先补后泻,局部酸胀针感,留针30分。
对症:斜视、复视、近视、麦粒肿、视神经萎缩。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3~5分。
对症:中风、痹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