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针灸三通法常用特效穴位

1

百 会

微 通 法

手法:毫针平刺,针尖向前或向后,进针0.5~1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不寐、头痛、眩晕、中风、痫症、脱肛、阴挺、遗尿、慢惊风、智弱、夜啼。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或温灸10~15分钟。

对症:头痛、脱肛、阴挺。

四 神 聪

微 通 法

手法:毫针斜刺,针尖朝向百会穴,进针1~1.5寸,局部酸胀感。

对症:痫症、中风、青光眼。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不留针。

对症:头痛、眩晕。

强 通 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头痛、中风先兆。

2

睛 明

微 通 法

手法:患者直视,针尖刺入后,不宜提插和捻转,沿目眶鼻骨边缘缓缓刺入,深约1~1.5寸,局部酸胀感,并扩散至眼球后面及周围。

对症:目赤肿痛、白内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

注意:

1. 此穴易出血,退针后用棉球压迫局部3~5分钟,以防止出血。

2. 针刺时,注意医者手下感觉,若进针毫无阻力,为进针顺利;若针下有阻力,应停止进针,或改变角度。

3. 如针后出血,局部可出现青紫,可先用冷敷法止血,待血止后改用热敷法。

4. 眼周青紫,约2周可消退,但并不影响视力。

微 通 法

手法:

1. 直刺,深0.3~0.5寸,局部酸胀感。

2. 治眼病时,可向下斜刺透睛明,进针0.5寸,局部及眼眶周围胀感。

3. 治面瘫和头痛,可横刺透鱼腰,进针1~1.5寸,局部及眼眶周围账感。

对症:头痛、感冒、产后发热、急惊风、急性结膜炎、流泪、面瘫、眼睑震颤。

强 通 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产后发热。

3

承 泣

微 通 法

手法:

1. 患者眼向前看,固定眼球,毫针直刺,针尖眼眼眶下壁缓慢刺入1寸许,局部酸胀,有时流泪。

对症: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

2. 横刺,透内眦角处,局部酸胀,有时流泪。

对症:近视、胞睑肿胀、面瘫、面肌痉挛、睑缘炎。

注意:本穴易出血、用针要细、进针要缓,一般不提插捻转,退针要慢,出针后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局部2~3分钟,以防出血。

太 阳

微 通 法

手法:

1. 毫针直刺,进针0.5~1寸,局部酸胀感。

对症:头痛、目赤肿痛。

2. 向下透刺上关、下关穴,局部酸胀感。

对症:牙痛、面瘫。

注意:针后易出血,注意按压;若为泻火,可任其出血自止。

强 通 法

对症:头痛、面瘫、瘿气。

4

下 关

微 通 法

手法:

1. 直刺,针尖略向下,深1.5寸,周围酸胀针感,并有麻电感向下牙扩散。

对症:面瘫、咬肌痉挛。

2. 斜刺,斜刺向前或向后进针0.8~1寸 酸胀针感可扩散至整个颞颌关节。

对症:下颌关节炎、耳病。

3. 横刺,沿下颌骨向口角或颊车方向,进针2寸,针感可扩散至上、下齿。

对症:牙痛。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面瘫、牙痛。

强 通 法

对症:面瘫、面痛。

颊 车

微 通 法

手法:

1. 直刺0.5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咬肌痉挛。

2. 刺2~3寸透地仓,局部酸胀并向周围扩散。

对症:面瘫。

3. 针尖朝向上齿或下齿,局部酸胀。

对症:上、下牙痛。

温 通 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面瘫。

强 通 法

对症:面瘫、面痛。

5

大 椎

微通法

对症:感冒、咳嗽、痫症、脏躁、痹症、痄腮、产后发热、急惊风、智弱。

手法:毫针直刺,针尖微斜向上,进针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向下或向两肩扩散。

注意:进针不宜过深,若有上肢麻电感,应立即退针。

温通法

手法:中粗火针点刺或温灸10~15分钟。

对症:咳嗽。

强通法

对症:高热、痹症、面痛、痫症、疟疾、毛囊炎。

大 杼

微通法

对症:咳嗽、项背痛。

手法:毫针斜刺,向椎体方向刺入,进针0.5~1寸,局部酸、麻、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放散。

温通法

手法:速刺法火针点刺,灸3~7壮。

对症:咳嗽、痿证。

6

风 门

微通法

1.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散。

对症:感冒、咳嗽、牛皮癣 。

2. 手法:针尖从上往下沿肌间平刺,进针1~2寸,局部酸胀感 不深刺,免伤肺。

对症:肩背痛。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对症:咳嗽、痿证、牛皮癣(风湿热型)。

肺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散。

对症:咳嗽、哮喘、痿证、牛皮癣、痤疮、产后发热、百日咳。

温通法

1. 手法:火针点刺不留针。

对症:咳嗽、哮喘、痿证、牛皮癣(风湿热型)。

2. 手法:蒜泥灸5~9壮,瘢痕灸5~9壮。

对症:慢性咳嗽。

3. 手法:火罐留罐3~10分钟,温和灸30~60分钟。

对症:风寒感冒咳嗽。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或挑刺,挤出血数滴加火罐治疗15分钟。

对症:咳嗽。

7

心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撒。

对症:癫狂、失眠、脏躁、遗精、智弱。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

对症:头痛(气血亏虚)、遗精。

强通法

手法:梅花针叩打心俞局部5分钟,至潮红或出小血滴。

对症:痫症。

膈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肋间扩散。

对症:痹症、淋证、湿疹、牛皮癣、产后发热、产后腹痛、呃逆、呕吐、胃出血。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

对症:牛皮癣(血虚风燥)、经早、经闭(血枯)。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或挑刺,挤出血数滴加火罐10~15分钟。

对症:斑秃。

8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0.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肋间扩散。

对症:咳嗽、早泄、失眠、痿证、痤疮、经乱、痛经、产后发热、青光眼、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

对症:泄泻(肝郁乘脾)痿证(肝肾阴虚)经乱(肝郁)痛经(肝郁气滞)经闭(血枯)。

强通法

1. 手法:梅花针叩打5分钟至皮肤潮红或出小血滴。

对症:痫症。

2. 手法:背部痣点挑刺出血数滴加拔罐15分钟。

对症:黄褐斑(肝郁气滞)。

脾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1~1.5寸,局部酸胀针感,有时向腰部放散,不深刺。免伤肝、肾。

对症:咳嗽、泄泻、失眠、淋证、痛经、产后腹痛、疳积、百日咳。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对症:胃下垂、胃痛(脾阳不振)、泄泻(脾胃虚弱)、头痛(气血亏虚)、牛皮癣(风湿热)、经闭(血枯)。

强通法

1. 手法:梅花针叩打。

对症:痫症。

2. 手法:背部痣点挑刺加拔罐吸血。

对症:黄褐斑(脾虚血瘀)。

9

肾 俞

微通法

手法:针尖斜向脊柱,深1.5~2寸,腰部酸胀针感,或有麻电感向臀部或下肢扩散。

对症:泄泻、失眠、痿证、腰疼、水肿、淋证、遗尿、遗精、经乱、痛经、产后发热、产后腹痛、小儿泄泻、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7壮,或温针灸5~15分钟。

对症:头痛(气血亏虚)痿证(肝肾阴虚)膏淋、水肿、遗精、腰痛、经乱(肾虚)经闭(血枯)带下病(肾虚)。

强通法

手法:梅花针扣刺 痫症 背部痣点挑刺加拔罐吸血。

对症:黄褐斑(肾阳虚衰)。

膏肓俞

微通法

手法:毫针斜向脊柱,进针0.5~1寸,局部酸胀感。

对症:咯血、漏肩风、百日咳。

温通法

1. 手法:温和灸30~60分钟,重者艾柱灸5~9壮,蒜泥灸5~9壮,瘢痕灸5~9壮。

对症:慢性咳嗽、哮喘。

2. 手法:火罐留罐3~10分钟,或穴位贴敷法。

对症:风寒感冒。

10

次 髎

微通法

手法:毫针稍斜下刺,进针深1~2寸,骶部酸胀针感;刺入第2骶后孔,针感可放射至小腹部,有时向下肢放散。

对症:痛经等妇科病、石瘕。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灸3~7壮,温和灸15~30分钟。

对症:痛经、寒湿凝滞 、闭经。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挑刺出血数滴,即玻璃火罐15分钟。

对症:痛经、神经性皮炎。

长 强

微通法

手法:毫针平刺,沿尾骨和直肠之间刺入,深1.5~2.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肛门。

对症:痢疾、泄泻、摇头风、痔疮、小儿泄泻、智弱。

温通法

手法:细火针点刺,不留针,或温和灸5~10分钟。

对症:脱肛、泄泻、痢疾、痔疮。

11

少 商

微通法

手法:毫针斜刺向上,进针0.1寸,针感局部疼痛。

对症:感冒、咳嗽。

温通法

手法:火针速刺少商,进针1分。

对症:中风、无脉症、鼻出血属实证者。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出血豆许。

对症:清利咽喉,开窍醒志。咽喉肿痛、拇指麻木、癫证、厥证。

后 溪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握拳,从外侧沿掌骨前向内刺入,进针0.5~1寸;后溪透合谷,进针1.5~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传至整个掌部。

对症:痔疮、落枕、急性腰扭伤、头项强痛、手指及肘臂挛急。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外感头痛、痉症。

12

劳 宫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中风、湿疹、鹅掌风、口疮、口臭、心痛;夜啼、癔病、癫狂痫。

温通法

手法:艾柱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合 谷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泻法,顺经斜刺1寸,酸胀针感可向上扩散,有时可至肘。

对症:头痛、咳嗽、目赤肿痛、青光眼、眼睑下垂、牙痛、咽喉肿痛、下颌关节痛。

2. 手法:毫针泻法或补法直刺0.5~1寸,针感为局部酸胀。

对症:半身不遂、鼻痛、小儿急惊风、眩晕、面积痉挛、癫狂、癫痫、风疹、瘙痒、胃痛、呃逆、泄泻、经闭、痛经。

3. 手法:毫针,合谷透劳宫或后溪,进针2~3寸,针感为手掌麻胀及向指端放散。

对症:手指拘挛或肌肉无力。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2分。

对症:咳嗽、呃逆、胁痛、中风、面瘫、痉证、乳癖、痔疮。

注意: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针。

13

神 门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稍偏向尺侧,进针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并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对症:失眠健忘、心痛心烦、心悸怔忡、痴呆悲哭、癫狂、痫症。

通 里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进针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并沿尺侧向上、下传导。

对症: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

14

列 缺

微通法

手法:用1寸半毫针,针尖向肘部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传至拇指,向上传至肘部。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留针20~30分钟。

对症:偏正头痛、咳嗽、哮喘、咽痛、鼻渊、颈项疼痛、上肢震颤、手和腕关节疼痛。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1分。

对症:哮喘、头痛、无脉症。

养 老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斜刺,向内关方向,进针1~1.5寸,手掌和手腕酸麻针感,可向肩肘传导。

对症:肩背肘臂痛。

2. 手法:掌心向胸,肘方向斜刺0.5~0.8寸。

对症:急性腰痛。

温通法

手法:艾柱灸3~5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对症:颈肩腰腿痛。

15

内 关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斜刺,针尖向上,进针1.5寸,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肘、腋下和胸部。

对症:胸痹惊悸

2. 手法:毫针直刺0.5~1.5寸,可透外关,局部酸胀针感,麻木感可扩散至指尖。

对症:胃痛、呕吐、呃逆、晕厥、癫狂、不寐、脏躁、头痛、眩晕、瘿气、梅核气。

3. 毫针斜刺,针尖向下略偏向桡侧,进针0.3~0.5寸,有麻电感扩散至指端 手指麻木。

温通法

手法:细火针点刺,或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对症:胸痹、头痛、胃痛、胃缓、呕吐、黄疸。

外 关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直刺1~1.5寸,可透内关,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头痛、感冒、咽喉疼痛、痄腮、鹅掌风、牙痛。

2. 手法:毫针斜刺,针尖向上,进针1.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肘部。

对症:胁痛、肩痛、肘臂屈伸不利。

温通法

手法:细火针局部点刺,或温灸5~15分钟。

对症:痄腮、头痛。

16

微通法

手法:毫针直刺1~1.5寸,局部酸胀针感,麻木感可向肘部或指端扩散。

对症:胁痛、便秘、水肿、蛔虫症。

强通法

手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症:胁痛。

曲 池

微通法

1. 手法:毫针顺经斜刺1.5寸,得气后,大幅度提插泻法。

对症: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颈部淋巴结炎。

2. 手法:毫针泻法直刺1.5寸,局部酸胀针感。

对症:腹痛、泄泻、丹毒。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局部。

对症:咳嗽、泄泻、头痛、中风、上肢疼痛、水肿、上肢扭伤、乳癖、丹毒、经早、阴痒、网球肘、瘾疹、瘰疬。

强通法

手法:银屑病、面痛、麦粒肿。

微通法

手法:毫针斜刺,向上刺入三角肌中,穴位1寸深,先补后泻,局部酸胀针感,留针30分。

对症:斜视、复视、近视、麦粒肿、视神经萎缩。

温通法

手法:火针点刺3~5分。

对症:中风、痹症。

(0)

相关推荐

  • 王乐亭针灸治疗寒痹

    十四.温通法治疗寒痹 温通法之所以能治疗寒痹,是由寒痹的病机所决定的."法从证立",立法的依据是辨证,辨证必须明理.寒邪凝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是寒痹的病理机制."不通则痛 ...

  • 针灸之之  太坡居士整理

    <国医师们的绝活> 针灸已传承至少5000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0余万的针灸师. 一.小宇宙与经络 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经络可以促进 ...

  • 针法

    焫 焫(ruo若),又音"热",同"[艹热]".原作烧的意思,在古医书中指用火针(烧针).温针或砭石加热以刺激体表局部的疗法. 半刺 五刺法的一种.即刺入很浅, ...

  • 面瘫九针具体扎法♥穴位选取:(1)主穴:...

    穴位选取: (1)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迎香.颊车.水沟.地仓.承浆. (2)配穴:风寒证配风池:风热证配曲池:气血不足气海.关元. 消毒:用碘伏棉签进行腧穴局部严格消毒. 进针方法:攒竹. ...

  • 毫火针的研究进展

    毫火针的研究进展

  •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缺血性中风

    中国中医药报2009-08-1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也称缺血性脑卒中,该病一般预后不良,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北京中医医院贺普仁教授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 ...

  • 【针灸临床】治疗骨病特效穴位总结

      [针灸临床]治疗骨病特效穴位总结 一, 颈椎病 特效穴位一:后溪 后溪穴对于急性颈椎疼痛比如落枕,具有特效治疗作用,以0.5寸针刺入后一边强刺激,一边嘱病人向疼痛的方向活动颈部,一般只需几秒钟即可 ...

  • 针灸临床特效穴位总结

    一, 颈椎病 特效穴位一:后溪 后溪穴对于急性颈椎疼痛比如落枕,具有特效治疗作用,以0.5寸针刺入后一边强刺激,一边嘱病人向疼痛的方向活动颈部,一般只需几秒钟即可凑效,对于慢性颈椎疼痛.僵硬等表现,针 ...

  • 针灸特效穴位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 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 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 口眼㖞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与四白,面痛治亦同: 牙 ...

  • 针灸特效穴位及实用穴位

    一.人体穴位的基本常识 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道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但是,普 ...

  • 小穴位大健康,学会最常用的特效穴位

    原文链接 http://wx.liangyi365.cn/pages/view/view?id=98  (特效,穴位--系列课程请用微信终端打开"原文链接"查看系列课程内容) 小穴 ...

  • 肺癌(二)和瘀毒有关,五组特效穴位刺血拔罐排瘀毒,全身轻松

    兰考秦兴中医院梁爱红.哈尔滨道里区王喜臣 昨天文章肺癌后续治疗(二),58岁患者,嗜酒肉食.面色暗红,唇暗,舌下静脉曲张,舌苔厚腻微黄,有舌齿痕,腮齿痕,指甲半月极小,寸脉弱,关脉弦,晨四五点咳嗽,粘 ...

  • 针灸十二经脉常用穴位总结

    針推精粹 针推名家临床精粹. 关注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脘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 ...

  • 针灸治疗肩周炎,特效穴位有奇效!

    肩周炎还被称为漏风肩.它是由于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的筋出了问题,属于我们中医讲的肝病的范围.这个病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疼痛,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还可以放射到脖子和胳膊上.往往是晚上疼痛特别严重,甚至夜不能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