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斌随笔:西行记实(四)西宁(上) / 轩诚清读(第1738期)
相关推荐
-
祝妗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更新于 2020-07-25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
139、儿子成长日记一一相信祝福的力量
2002年12月16日 "妈妈,你想问题的思维和我们的特不一样,你发现沒有?"儿子问我. "没有呀,啥情况?" ...
-
请问麦子和青稞有什么区别?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又称裸大麦.元麦,青稞面是由青稞磨成的面粉.可食用,为西藏主食.地球上只有青藏高原适合于青稞生长.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高寒.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等)使青稞比任何一种麦类 ...
-
在农村,老人说“亲戚有三不亲”,那姑妈和姨妈哪个亲呢?
在农村确实有"亲戚有三不亲"这种说法,所谓"三不亲"指的就是姑父.姨夫.舅舅的媳妇.之所以不亲,指的是血缘关系.细细品味,其实也有那么点道理. (1)" ...
-
142、儿子成长日记一一祺祺的新大陆
2003年2月2日 过春节放假了,我带着祺祺天天都往父母家跑一趟,住的近就是方便,大年初一都在爸妈家看春晚聊天.但是该遵循的传统还得认真遵循,大年初二我们带着孩子提着礼物,好像千里迢 ...
-
精品连载 || 石岗作品:《大记》(一)轩诚清读(第501期A)
轩诚浅语: 我含泪读完了石岗先生的<大记>,之所以含泪,除了作者文字使然外,还有就是石先生开篇所言"我写我'大',不纯粹抒发我的热爱怀念之情,我记述他的主要事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 ...
-
精品连载 || 石岗作品:《大记》(三)轩诚清读(第503期B)
上期结尾: 人就是这样,当一个人无路走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来.也就是这个手艺,让他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传统农业在中国消亡之前,他都靠这个手艺养活自己,娶妻 ...
-
精品连载 || 石岗作品:《大记》(七)轩诚清读(第507期B)
上期结尾: 我二姐后来和我大一起到宝鸡修水利,她的优秀被领导看中,就安排她到三原县一个大国营企业去当工人,她的勤劳和良好的品德得到了回报. 文:石岗 诵读:梁轩诚 我大在宝鸡峡水利工地上是出了风头的 ...
-
710期A || 张妥随笔:电影《芳华》观后感/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轩诚浅语: 冯小刚的新作<芳华>最近不但引爆了银幕,更是引得网络间热评如潮,前两日与三两好友相聚,不经意间话题又转到了它, ...
-
723期A || 梁书印:永生难忘的一小时四十七分/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美丽小语: 父亲一生有三段工作经历,1969年至1981年末在宜川知青办的十余年是他自己记忆最深刻,也是最为自豪的一段工作经历,我至今 ...
-
1102期 || 张妥随笔:不知老之已至/轩诚清读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丽梅赏析: 人们常常调侃,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有谁敢说与时间斗也其乐无穷呢? 时 ...
-
赵西斌随笔:西行记实(二)刘家峡 / 轩诚清读(第1724期)
本篇精彩: 雨未停,车继续朝着库区南岸的码头前进,大约十分钟后,车辆在穿越一个隧道后,迎面就是一座小有气势的斜拉桥,观看库区全景的观景台就设在桥的一端,我们依次下车,几位老兄嘟嘟囔囔抱怨起天气的不配合 ...
-
赵西斌随笔:西行记实(三)炳灵寺 / 轩诚清读(第1731期)
本篇精彩: 炳灵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时代不同,风格各异.西秦.北魏.唐代和明代是炳灵寺历史上佛教最为兴盛的四个阶段.北魏时期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佛教艺术风格.北周至隋代的造像从北魏细颈细腰.秀骨清 ...
-
赵西斌随笔:西行记实(五)西宁(下) / 轩诚清读(第1745期)
本篇精彩: 这个企业带有无数牦牛付出生命的血腥气息,今天的晚宴自然是牦牛宴.主家特意推崇的牛气冲天的牦牛头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命怒视人类的目光,联想到人类的残暴.我不是一个素食客,但我始终难以接受这种充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