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左邻右舍蹭看黑白电视节目的记忆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李海燕《黑白电视》
[阅读悦读丨小说]陶冶<掉线>(下) 文/李海燕 [作者简介]李海燕,1977年出生.在乡镇政府工作,现为本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县级以上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1986年的某一天 ...
-
回忆:电视机趣事
电视机 文/黄建民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起刚开始流行电视机时候的很多趣事. ...
-
杨曙明作品《黑白电视》(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 ...
-
黑白电视:陪伴了整个80后的童年,90后遗憾没有经历过
黑白电视记忆 "别动,别动,有了有了."随着一声声嚓嚓嚓的声音,黑白电视里的雪花点点渐渐有了人像,屋子里一群伙伴在瞪着眼珠子,激动,新奇,有趣.听父亲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几乎每 ...
-
柴扉旧事(19)非黑即白的岁月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19) 非黑即白的岁月 张国领 一天晚上和老父亲聊天,听他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老家神后镇的河清煤矿上承包工程,因为工程干得好,年底矿上总结时曾奖励他一台黑白电视机.矿上规定,如果不要电 ...
-
想起黑白电视——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5)
[家教智慧 第375期] 想起黑白电视 过大年,吃饺子,看春晚已成为现代过年的经典. 看春晚当然少不了电视.从过去的黑白电视,到后来的彩电,再到现在的液晶,电视是越来越高级.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 ...
-
看电视的记忆
如今,电视机早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标配,只是在显示屏大小.功能多少等方面有些差异罢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看电视当然也都是在自己家里.而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都还没有电视机.偶尔看上一次黑白电视,大都不 ...
-
老照片|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北京
摄影:英格·莫拉斯 北京长安街,清晨上班的人们 北京朝阳门附近,胡同内的民居 清华大学,体育特长生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女演员郑振瑶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来访的阿瑟·米勒 北京香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
-
上个世纪70年代末1毛钱一副、治病快速的“五根汤”为何鲜有人知晓?
今天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两包"五根汤",花了不到1毛钱,服后旋即烧退,化脓性扁桃腺体亦愈.这样又好用又便宜的治疗方法,值得学习应用. -1- 往事 2008年,姐姐自内蒙古来,在 ...
-
上个世纪70年代末1毛钱一副、治病快速的“五根汤”为何鲜有人知晓?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两包"五根汤",花了不到1毛钱,服后旋即烧退,化脓性扁桃腺体亦愈.这样又好用又便宜的治疗方法,值得学习应用. 1.往事 2008年,姐姐自内蒙古来,在与我闲谈中 ...
-
上世纪70年代,我在上海机场5次近距离看周总理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45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亿万人民都会深切怀念人民的好总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五十年前,我在上海警备区某部服役,由于部队担负迎送外国贵宾的任务,我曾经于1971年 ...
-
上世纪70年代,临沂古墓出土一本兵书,其价值不亚于《孙子兵法》
上世纪70年代,临沂古墓出土一本兵书,其价值不亚于<孙子兵法> 文 | 韦爵爷 在近些年来,有许多的中国书籍逐渐的走出中国,走到了世界.它们不仅仅是带给人们影响,甚至还在企业管理等众多方面 ...
-
上世纪70年代10大男高音歌唱家,个个都是“大咖”
阅1073转12020-04-21 分享收藏 上世纪70年代末,创刊于1950年的"老牌杂志"<人民音乐>联合乐界著名专家学者与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多个媒体单位,在经过 ...
-
珍贵影像:上世纪7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真动听!
珍贵影像:上世纪7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真动听!
-
上世纪20年代末的广州珠江:江上“花船”名扬天下
珠江 珠江三角洲河道 天字码头 花尾渡(拖渡) 名扬天下的广州"花船" 妓家以船为居室,饰妻女待客,持为生计.其舟多为画舫,因而又称"花船".乾隆年间,广州&q ...
-
上世纪60年代末,韩国街头
首尔 首尔南大门路 首尔钟路区 首尔火车站 釜山 釜山 釜山 釜山 庆州 庆州市 一幅老照片 当初,这老照片也是新的,只是,时间湮没了它.一天,新照片也会变成老照片,老照片越来越多.你觉得它们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