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刻家邓石如篆刻讲堂一百一十三

(0)

相关推荐

  • 篆书边款应该怎样刻?

    [大泽篆刻],大泽,姓喻名泽,字滋润,号大泽,语石轩主人,四川巴中人(平面设计师,广州黄埔书法家协会会员). 今人篆刻,印章边款或切.或冲,字体常采用楷书.隶书入石. 行书.草书者少,篆书更少,因为印 ...

  • 读印: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

    稍有空闲,整理了一下前面发过的"读印"系列文章,竟然已经有八十多篇了.依照计划,我们的明清流派印打算学习180方,任重道远,于是翻检名家们的印作,再梳理一下,这一梳理不打紧,竟然发 ...

  • 咬字嚼印 | “气”与“氣”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 ...

  • 篆刻观察——饱受争议的徐三庚

    徐三庚在篆刻史上的地位不算太高,后世专门取法其篆刻的亦寥寥无几,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部分作品过于"让头舒足",讥者评为"野孤禅".纵观徐三庚印谱,这类作品存 ...

  • 清代篆刻家蒋仁篆刻讲堂一百

    清代篆刻家蒋仁(1743~1795),本名泰,字阶平,后于扬州平山堂得古铜印一钮,印文"蒋仁",于是更名蒋仁.说到这里,看了我们之前的文章的朋友应该觉得有些熟悉的感觉,不错,这个故 ...

  • “神巧而形拙,神熟而形生”篆刻讲堂一百六十三

    关于"巧"与"拙"的审美观念,我们可以追溯到我国传统文化中先秦的老子.其"大巧若拙"一说是我们所熟知的.老子的这种辩证的思维对我国古典传统美 ...

  • 蒋仁与邓琰篆刻讲堂一百一十二

    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一段时期是印学界人才最盛.百花齐放的时期,特别是西泠印派(或称浙派)称雄这印坛百多年时间.新安派程邃去世在浙派开山始祖丁敬出生前四年,而丁敬去世之后,当黄易与奚冈名声日隆之后 ...

  • 清代篆刻家黄易(二)篆刻讲堂一百零二

    清乾隆九年十月十九日,黄易出生在浙江杭州钱塘县武林门外散花滩上湖墅黄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是贤孝世家,可谓"文献传家,风雅一门". 黄易生于杭州,但是在人生的大多数时间是游历在外 ...

  • 【篆刻讲堂】识印(十三)

    编者按 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她在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全面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如哲学.文学.史学.科技.艺术等,都无不超越前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 ...

  • 天妒英才清代篆刻家张辛,张辛篆刻精选,附原石印蜕赏

    张辛字受之,海盐人,芑堂从子.曾为张叔未先生刻印,先生极赏之.先生为东南 宿,清仪阁中收藏金石文字甚富,受之得窥珍秘,其业日进.后客京师,刻杨椒山谏马市疏,工峻,殁于松筠庵.--叶铭<再续印人传 ...

  • 第一百一十三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十三封信

    清明: 夜晚我站在院子里看星星,抬起头是一个很凝重的过程,我深呼吸一口气.飞行的航班眨着眼睛闪烁不定,繁星却绣得到处都是.蛤蟆嘀咕了很久,猫也厌烦哈着欠,盆栽里的植物低沉不语.大约风太过寂寞,就连传播 ...

  • 【篆刻讲堂】汉印的基本特点(二)

    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她在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全面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如哲学.文学.史学.科技.艺术等,都无不超越前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 ...

  • 万历年间的篆刻美学观之自然天趣说篆刻讲堂九十

    沈野的"自然天趣说" 艺术贵于自然,这种说法是自老庄以来我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美学观.在明代流派篆刻艺术兴起时,沈野提出了"自然天趣说",但是却比之传统的艺术贵于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