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一布衣在滑县《修文庙碑记》中探出“惊天历史疑案”
相关推荐
-
僰人村与海金寺
僰人村与海金寺 --通海六街村考述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20-11-09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日报 ] □ 黄有光 六街村名的演变 <云南省通海县地名志>载:&quo ...
-
大同魁星楼
带你去旅行 大同魁星楼位于大同武定街大墙后街街口中心,为大同县文庙的魁星楼.明初,代王朱珪就藩,建立藩府,将府学.县学迁至云中驿,府学.县学共奉文庙.嘉靖十二年(1533)毁于兵火,十四年重建.万历三 ...
-
华山村无字碑猜想
文/图 马阿林 镇江东乡的华山村有块青石无字碑,说它是无字碑,是因为人们现在看到的碑上,几乎看不到一个字,从而无法判定它的年代,究竟是块什么内容的碑.村民们因它像乌龟,又称它为乌龟石.现在两块碑都已经 ...
-
【碑文资料】涉县招岗杏花山·重修仙姑洞碑记
重修仙姑洞碑记 韩山,为吾涉群山之主,中多奇峰佳洞,而尤奇特者,首推本村之仙姑洞.洞之前宏敞处,有如厅堂,而洞之最深处,则非蛇行匍匐不能达其奥境,且泉水渚积,四时不溢亦不涸.洞前之西侧,孤山屹立,下如 ...
-
镇江新区华山村天启碑碑文解析
▲点击 一 镇江新区华山村村委会前,多年以来,一直躺着两块大石碑.一块是无字碑,另一块则是明天启元年(1621)的石碑,上有碑额."文革"期间,该碑被人为分离,使得碑额和碑身分处异 ...
-
五门村古碑拓片展精选16例
五门村古碑拓片展 精选碑刻题记16例 (以刻记时间为序) 1.施石柱题记 石柱存五门村玉皇庙西耳殿前廊.石柱为东西两根,题字三处.元至正二十八年(1386)立.题记记述了村民张伟于元至正丙午年(136 ...
-
淇县发现戊戌变法维新派人士墓地
凤凰宅主 淇县发现戊戌变法维新派人士墓地 与扯淡碑一样,长眠道人又是朝歌历史上的一桩悬案.疑案. 对于前者,关注者众多,且蹿红互联网,而对于后者,鲜有人涉足,要么不屑一顾,要么说价值不大,成了被历史遗 ...
-
杨郁兴 :金斗柏山碑文留存记
作者:杨郁兴 注释:张起靖 1983年秋,我在兑镇中学教58班语文课兼班主任.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游记散文,有<荷塘月色> .<雨中登泰山>等经典作品,单元练习要求写一 ...
-
【胡言乱语】白马一布衣||滑县古城墙的现状及一点开发建议
即将消失的滑县古城墙 文/白马一布衣 斑驳的滑县城墙,诉说着我们的历史!它虽无言,但它在倾诉! 原创·本土 这篇文字原来计划的标题是<即将消失的滑县古城墙>,或者是<危在旦夕,救救我 ...
-
【白马文史】白马一布衣||科举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滑县人,其开创的科举奇迹至今无人超越,滑县唯一的...
此篇文字是一个半应景的文字.高考分数已经公布,高考的录取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各学校的录取喜报或者庆祝活动可能也在酝酿之中.所以有了这一篇应景的关于科举考试的文字,此其一.其二是,这篇文字原稿是选 ...
-
【白马文史】白马一布衣||从一组唐诗中看宣防宫和白马津的位置
从一组唐诗中看宣防宫和白马津的位置 文/白马一布衣 唐人高适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沉郁奔放,雄健有力,为当时和后世人所激赏.近读其在天宝六年所作的<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的组诗,在叹服诗 ...
-
【白马文史】白马一布衣||发现李固渡!
文/白马一布衣 发现李固渡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来源于一次微信聊天.这次聊天提到了李固渡这个地名,鬼使神差的我检索了这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地名. 熟悉,因为作为一个地方史爱好者,这个地名耳熟能详: ...
-
【白马文史】白马一布衣||关于李固渡和武城镇的一些史料及其他的题外话
我觉得还是写点什么吧.毕竟好久都没有更新过公众号了.原因无他,忙.从今年大年初三,我就开始投入到工作之中.就是在其中有些闲暇,也多是读书,写文字,基本上没有时间来经营或者推送文字.就这样延宕至今. 虽 ...
-
【白马文史】白马一布衣||纠误《重修滑县志》“滑州之名,始于北周”以及其他
纠误<重修滑县志>"滑州之名,始于北周"以及其他 文/白马一布衣 <重修滑县志·卷二舆地·沿革考>中,有一篇"滑州考"的考证文.文中的结 ...
-
郑板桥《新修城隍庙碑记》册页欣赏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 ...
-
郑板桥楷书《新修城隍庙碑记》,很少见。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在山东范县.潍县做邑令11年,乾隆十八年辞官回乡,卖画为生. 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 ...
-
郑板桥《新修城隍庙碑记》册页
南京博物院藏郑板桥<重修城隍庙碑记>(纸本,行书,22.3×18.3 cm,12开)乃<新修城隍庙碑记>草稿,初成于乾隆十六年岁末,草稿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比碑文略胜一筹,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