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将桓温,三次北伐中原,失利真是因为朝廷拖后腿?
相关推荐
-
读通鉴(310)殷浩表演式的北伐
读通鉴(310)殷浩表演式的北伐 永和八年壬子,公元352年 春,正月,辛卯,有日食. 1.殷浩的北伐表演 秦丞相苻雄等人请秦王苻健正尊号,依汉.晋之旧,不必效石氏之初.苻健听从,即皇帝位,大赦.诸公 ...
-
桓温北伐都拿下了洛阳,一条原因导致功败垂成
东晋南渡之后,朝廷中的一些人士念念不忘北伐收复失地.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但最终壮志难酬:征西将军庾亮积极谋划北伐,欲开复中原,最后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最接近成功的桓温北伐,最后也是功败垂成,反落 ...
-
桓温桓玄父子乱晋: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70,,欢迎收看. 晋明帝司马绍有一代明主的资质,可惜运气不佳,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年仅27岁. 司马绍早死,五岁的皇太子司马衍即位,是为晋成帝.权力是每个人都不能拒绝的.不久,太 ...
-
读通鉴(305)庾翼的北伐战略
读通鉴(305)庾翼的北伐战略 咸康八年壬寅,公元342年 春,正月,己未朔,有日食. 乙丑,大赦. 1.晋国皇帝传于弟弟 豫州刺史庾怿以毒酒饷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发觉其毒,让犬饮,犬毙,密上奏这个 ...
-
「四维中国通史」第四十三讲:东晋权臣桓温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大家好,这里是"四维历史学",我是詹乃德,今天要讲述桓温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东晋建立前后,北方的士族纷纷南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移民潮,给南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促进了南 ...
-
激荡四百年:北伐中原桓温收复洛阳,不自量力姚襄兵败身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46篇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一千多人挟持陈留内史刘仕投降了盘踞于盱眙的姚襄. 东晋朝廷十分震惊,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屯中 ...
-
南宋先后三次北伐,全部以失败告终,为何无法收复中原?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城,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王朝彻底灭亡.不过,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成为"漏网之鱼",他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依靠着南方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王朝.自宋高宗开始,南宋先 ...
-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路途遥远,粮草到底是如何接济上的?
说实话,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之中,最为困扰诸葛亮的就是粮草问题了.我们常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要北伐,自然要走蜀道,那么粮草便是大问题了.诸葛亮数次也因为粮草的问题而退回蜀 ...
-
史上最不该杀的四大名将,三人死于反间计,一人被太监害死
历史上,总会出现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书写着士不可不弘毅的篇章,最终挽救了江山社稷.这类人的存在,可以极大延长王朝的寿命,然而一旦他们被人杀害,那么国家也就随之灭亡了,今天 ...
-
姜维11次北伐中原,到底获得了哪些战果?真的一无所获吗?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北伐大业并没有停止.就姜维来说,被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 ...
-
诸葛亮三次北伐后,魏国主动出击,三路大军来攻打汉中!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诸葛亮就进行了两次北伐,第一次有点可惜,本来出奇兵走祁山,又收降了三郡,局面十分良好,可惜街亭失守,功亏一篑.第二次,就是技不如人了,曹真高过诸葛亮一招,提前死死的守住陈仓,蜀军粮草 ...
-
激荡四百年:趁人之危刘宋三次北伐,进攻不利再度无功而返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54篇 听说拓跋焘去世的消息后,刘义隆非常兴奋,打算再次北伐,报仇心切的司州刺史鲁爽极力赞成. 刘义隆为此征求百官意见,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 ...
-
激荡四百年:各自收拾残局和平有望,第三次北伐却不期而至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52篇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二月十九,刘义隆下诏,赈济抚恤受到北魏残害蹂躏的各郡县百姓,免除田赋捐税,以恢复国民经济. 二月二十,鉴于北伐失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