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龙:最难拿捏是分寸——上海分寸系列之三

(0)

相关推荐

  • 上海妈妈教你做浓油赤酱的“酱爆肉丁”,好吃下饭,制作简单!

    上海妈妈教你做浓油赤酱的“酱爆肉丁”,好吃下饭,制作简单!

  • 分寸之间看上海

    马尚龙老师的新书<上海分寸>出版了,这个书名引发了很多人的奇思妙想. 上海的分寸是什么,上海人的分寸.上海城市的分寸是怎样的?分寸背后透出的是怎样的文化思考? 带着这些问题,"克 ...

  • 上海的分寸是什么

    "分寸之间看上海",这个标题显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城市决定了城市的分寸意识,作用于人的行为和思维:人的行为和思维,又反作用于城市的分寸意识.一直以来上海和分寸之间好像有着某种默契 ...

  • 什么是“上海分寸”?是自律,是规矩,还是一句上海话? | 睡前分享

    "上海人待人接物,有一种分寸感."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 "上海分寸"就像一种无形的指挥 始终存在于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究竟什么是"上海分寸&quo ...

  • 马尚龙 | 上海人是讲究“分寸”,还是讲究“份寸”?

    凡事皆有分寸,并非凡事都在讲分寸.因为分寸不是口号,也没有理论教科书,分寸是靠拿捏才能感觉是否得当的. 穿旗袍最要紧的便是分寸 分寸,在上海话中,很多人读作"fencun",和普通 ...

  • 马尚龙:最难拿捏是分寸

    人的做派分寸处处,比如嗲和发嗲,没有教科书,凭的就是分寸. 我不是美食家,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味蕾上的美妙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不过我对已故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一直有很深的印象.在小说中,他 ...

  • 马尚龙 | 还想得起来25年前你的收入、你的生活期待吗?

    25年前,侬在做啥?工作了?一个月工资几钿?想得起来伐?格辰光满意伐? 25年前,大约是潜意识里受了一首歌的的影响--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这两句歌词,如果用来问一个人的收入,问一个 ...

  • 马尚龙:上海人的分寸在拒迎疏亲间

    上海的城市结构,决定了生存空间相对私密,坚决而柔和地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格外重要. 多年前,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外交部制定了十六字接待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人. 如果将这十六个字理解 ...

  • 马尚龙:分寸与份寸的牛角尖

    复合型是有难度的,份寸也就有讨论价值了--份寸恰好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是否成功的复合型考量. 在上海讲分寸,讲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分寸,有两个沪语读音版本. 分寸,在上海话中,很多人读作&quo ...

  • 马尚龙:文明即分寸

    上海小姑娘的嗲,闻名中国,外国人也知道些的.但是很少有人探究过,嗲和发嗲之间的区别.说一个女人嗲甚而很嗲,女人听了,当是稍带妩媚地浅浅一笑:我又嗲不来的,心里就是认下了.说一个女人发嗲甚而很会发嗲,一 ...

  • 马尚龙 | 没荡过雁荡路,等于没荡过淮海路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小黄鱼"偷偷混到废品里:吴昌硕的字画还不及鸡胗皮: 一只油酥饼夸 ...

  • 上海分寸 马尚龙

    .          马尚龙:上海分寸 .          在拒迎.疏亲间 树杈模式的人际关系 最难拿捏是分寸 . 在拒迎.疏亲间 上海分寸系列(之一) 马尚龙 . 多年前,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外交部 ...

  • 马尚龙:舌尖的前传

    从肠胃上的中国一路奔跑而来,我也跟到了舌尖年代,味蕾的乐趣似乎还舍不得离开嘴巴上的中国. 很佩服美食家.我只知道好吃不好吃,他们可以说出好吃的缘由,连放的是什么调料.什么品牌都吃得出来.更佩服作家型的 ...

  • 马尚龙:树杈模式的人际关系

    像是归宿于各自不同的树杈上,这种邻居人际关系,是疏离,是分众,是上海式的分寸感. 上海的四季孵化了上海式的分寸,上海的民宅梳理了上海式的分寸. 以淮海中路和南京西路为两条主轴,好几条马路两边,集中地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