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的能力

冥冥之中某种力量的推动,带着怀疑和好奇我去上海参加了“现象与礼物”的课程。

学习场域的布置是我喜欢的那类,干净、温馨、舒适、放松,让我感到非常的自在,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知道我可以全然地做自己,百分百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现象与礼物”这个课名很独特。关于礼物,我们好懂,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收到过礼物,收到礼物时无疑我们是开心的、喜悦的,因为礼物是爱和喜欢的连结,哪怕你拒收礼物,但你内心深处依旧明白那份爱和喜欢也总归是让人愉悦的,谁会拒绝爱呢。但何谓现象,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按照是否有自然属性来分,现象可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是知识层面的解释,现实中现象似乎离我们忽近忽远,又模糊又清晰,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么现象是如何介入到我们具体的生活中?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和帮助?我们又如何主动去运用现象?这是我这次学习学到的新的体验,一个拓宽自己思维方式、扩张意识层面的体验。这个体验是我这次学习拿到的一个礼物。

在“现象与礼物”这堂课上,我集中精力吸收养份,是因为我好奇我到底会拿到怎样的礼物。我想我拿到的礼物之一是有那么一刻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无原由的爱。49分钟嘴巴不停地诵说,49分钟耳朵不停的听,把精力和能量拼力用在自己身上,49分钟在平时眨眼就消失了,在这诵说嘴耳并用的49分钟里,对初次偿试的我来讲感到了时间的缓慢,但我好奇礼物是怎样的,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完成这49分钟的体验。我做到了,我体验到了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带来的内心满满的喜悦,在这个过程里我还体验到了一股非常独特的情感,那一刻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只是这个温暖找不到来去,我想这就是智者说的“无原由的爱”吧!

在课程中讲到一个黄金定律,那就是意图加努力加现象的介入。老师谈到意图一定要非常清晰,是生命里非常重要的意图。老师把这个意图也称之为无为的实修。那意图到底是什么?老师引用巴关的话语:“意图是带着热情的欲望,意图专注并产生能量。欲望和热情相融合时成为意图。”日常我们吃美食、穿新衣、散步、说话等等都是欲望,而非意图。而意图是会帮助我们具备专注力,当你专注时一切尘埃落定,专注时事物会非常清晰的发生,会遇见正确的人,去到正确的地方,这是意图的威力。这个黄金定律很有意思,让我对意图和欲望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区别,从而来界定自己身上哪些想法是欲望,在我的生命里有没有清晰的意图?我想当我这样来问自己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认知一定又拓宽了些,让自己的意识又扩张了一些,也正如老师教导的那样,有,就去拥抱它;没有,就去寻找和得到它。这难道不是我收到的又一件礼物吗!

课程学下来,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迈向成功或者也可以说拥有成就感,亦或者让我们周围所处的各种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等)和谐安好,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要具备品质,要付出努力和勤劳的。只是如何让自己的心安静平和地去努力、去勤劳?而不是采取各种负向的方式,比如暴力、酗酒、抑郁、宅等等去逃避。努力和勤劳当然也会导致身体的疲累,但身体的疲累休息一晚或一段时间就可以解决恢复,很多时候我们一天什么都不做都会感觉很累,无精打采,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内在的各种冲突造成的,内在有些什么冲突?怎么会发生冲突的?又如何去平息这些冲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自己、认识自己,进而唤醒自己,这些都是有法门的,这堂“现象与礼物”就是法门之一。当你对自己越来越清晰明了的时候,你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投入专注力、决断力、勇气和创造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然后体验值得感带给自己的喜悦。

课上跟随着库玛吉和特吉莎老师条理清晰、平静淡定地讲解,我对自己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边听边和自己连结,受益匪浅。课程的内容都融进了我的细胞,渐渐进入我的生命和生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分享给和我一样渴望成长,不断走在成长之路上的人。

1、当我们成长,面对生活时,这了适应所谓的规则,我们的心开始萎缩,在心里失去了无原由的爱。因为心里没有爱,我们失去了跟自己的连结,也无法和别人产生连结。爱的缺失会导致关系的流失。失去了关系,就是受苦,因为受苦,暴力、酗酒等等而成了逃避的手段。

2、身体、头脑一切都在改变,改变不是在一个领域发生,而是在所有的领域发生,改变也在改变,改变的速度在发生改变。改变在快速发生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快速改变,这是个意义非凡的时刻。

3、细胞是如何支持身体的,身体和细胞是互相依赖的。个体和集体是互相依赖的。

4、没有决断力,生命中会失去很多的品质,余生只能在遗憾中度过。无论对错,都要有做决定的能力,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面对生活并且前行,有了决定,还要看你能不能去践行、去面对它,在挑战和危机的时刻,你依旧有勇气前行,不放弃。

5、外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显化,没有值得感就无法收获果实,就没办法满足实现,成就再高,你不会享受,那有什么意义呢!

6、享受果实,我们一定要有美好的关系。生命就是关系,生命本身就是关系,关系并不是生命的一部分。调整好关系,会让心灵有愉悦的感受。关系不好了,要立即去处理疗愈。调整好自己的关系,会越来越年轻。内在有爱有美的人,会自然吸引别人的喜欢。讨人喜欢,说明你有内在美。调整好关系后,才会有内在美。把关系调整好是不可以延误的。

7、谁创造了身体?是由造物主创造的,身体需要空气、水、食物、睡眠等等,如果某样不满足,身体就会抵抗,当身体受到危险时,会乱动乱跳。同样,自我也是一样的,自我一旦诞生,就会求生存,自我需要安定感、稳定感,自我有权力的欲望等等,很多人认为自我很糟糕,是问题的根源,便会抑制自我,这不是天然的状态。在生活和成长中,一方面,自我在努力的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对立,冲突,不断抑制自我,导致没有必要的能量流失,走自我抑制之道很难,我们一直在虚假的自我认同中受苦。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与不好,当我们允许自我去满足一切,看看会发生什么?当自我不断满足,自我开始扩张,自我认同会改变,当自我开始扩张时,就把自我认同于全家,把全家成员纳入思考范围,自我认同从家庭到整个社会,那对他人的需求会有感同身受的过程,那么为别人着想,就是一个自然的需求,很自然的对别人就有爱,就变成了一个慈祥的人。自我从受限和制约中解脱出来,看的能力不断扩张、强度不断增大,当你经验到自己的时候,你就在做自己,无所谓自己是什么样子,你就自由了。

8、有些人做慈善不是从心里的感受出发的,而是从大脑里做为一个概念出发的。

9、观察自己的感受,如果是喜悦的,这是由心里发出的;如果是恐惧悲伤的,这是由头脑发出的。知道那个情绪在那里,你对那个东西无能为力,你和它在一起生活,慢慢的它就不在了,如果抗争,你就不是接纳。去经验伤痛,宽恕伤痛,

10、巴关说:觉醒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目的地,不是一个终点站,是渐进式的,是“看见的能力”。

这些内容还有日常练习的工具,我的体会是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信念,因为外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显化,我越来越认同这个观念,丢掉、推开、放下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不合理信念,从而迈进高品质的生命中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