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经院派哲学的“共相”与“殊相”问题
相关推荐
-
孙清海 | 本质概念: 从实在论到偶态论
摘要:"本质"是西方思想史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实在论.唯名论和当代的偶态论三个阶段.本文把"本质"概念放在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背景之下进行分 ...
-
略谈中世纪以来哲学与神学的关系,以及中世纪是否是黑暗的时代
中世纪的学术生活,为后世提供了学问奠基 接触过哲学和历史学科的朋友,应该听过一句欧洲谚语,说"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如果不给这句话加上一个时间范围,保不齐哲学和神学的各自拥趸,又要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埃及和西亚哲学之五:阿拉伯中世纪哲学
埃及和西亚哲学之五:阿拉伯中世纪哲学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数百年间,当西欧社会停滞不前,文化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东方阿拉伯区域的一些国家却有了相当繁荣的独特的文化.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早在7 世纪就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五:瑜伽论
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五:瑜伽论 瑜伽论是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一.瑜伽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与数论结合在一起,因此被称为数论的姐妹哲学.但是严格地说,瑜伽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而是一种古代遗传下来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中世纪哲学之六:吠檀多
印度中世纪哲学之六:吠檀多 吠檀多是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一.中世纪印度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吠檀多.吠檀多的意思是" 吠陀的终结" 或" 吠陀教义的最终目的"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七:中世纪的顺世论
印度中世纪哲学之七:中世纪的顺世论 在中世纪,印度和西欧一样,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当时在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在少数地区是佛教和耆那教.为印度教作哲学论证的 ...
-
西方哲学史 中世纪哲学(上)
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时期,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统治者,它支配了中世纪的世俗权力和精神生活,哲学不过是用理性解释信仰的工具,成了神学的婢女.中世纪的科学也和哲学一样屈服于宗教的支配.这时人们所注意的中心不 ...
-
西方哲学史 中世纪哲学(下)
晚期中世纪哲学 14-15世纪中,是中世纪哲学的末期.由于罗马教会的衰微.自然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重经验事实的本来面目逐步被认识,人们厌弃教会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于是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 ...
-
古韵:良缘莫再成殊途,若得来生不相负。
2020 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首届"青春杯"全球华语诗歌大赛 欢迎全国老.中.青年诗人踊跃参赛 (详情请点击上图进入) 白雪曲 文/宋浩浩 天台山下夜诵读,叶落秋来满诗书. 为问 ...
-
有一个直相,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解决方法的#智慧 #境界 #国学 #修行 #哲学 #吴军读国学
有一个直相,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解决方法的#智慧 #境界 #国学 #修行 #哲学 #吴军读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