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板点赞、彩虹屁夸同事:职场刷存在感等于做戏精?

阅读丨成长丨思考

这是我的第221篇原创

今晚主题:职场能见度
Ray先森说✎
关于职场能见度,很多总误解成在职场要表现活跃,但是怎么个活跃法,有人就掉坑里了。
本文共3444字
阅读时间:9分钟
说个挺逗的事,
之前一同事特别喜欢给领导点赞,尤其是领导朋友圈有个风吹草动,立马扑上去给点赞,速度堪比打印机出纸,不过领导并不领情,毕竟点赞速度太快就意味着总有看走眼的时候。
有次领导出差,半路上在高速爆胎了,发了一张乡间小路的照片,配上文案写着:
“救援车什么时候才能来啊,这大热天的真够遭罪的。
 
也不知道这哥们有没有认真审题,就在其他同事隐隐感觉情况不对的时候,结果咔咔就是一顿点赞,还评论写:
下次领导出去记得带上我们啊。
 
说句题外话,最近这几年听过一个高频职场术语叫做“职场能见度”
 
很多人误以为提高自己的职场能见度,就是各种抛头露脸,给老板点赞、彩虹屁夸同事、在公司群里表情包刷屏,然而真正的职场刷存在感就等于做个戏精?
并不是。
上文中的哥们后来就直接被领导屏蔽朋友圈了,说实话有谁愿意别人天天蹦跶在自己的朋友圈?又有哪个公司的工作是天天泡在聊天群里就能完成的?
真正的职场能见度,靠的是找到你的定位、业绩,以及影响力。
别混到最后,只会被其他人暗地里笑话:
哪来的野鸡,天天给自己加戏?
 
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职场能见度,或许你可以从这5个方面去试试。
1
占领某个领域的制高点
给自己贴上专业的标签
在一家公司如果想快速获得晋升,首先得让你的名字被影响者、评估者、决策者记住。
以前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总觉得自己兢兢业业,一定就有所回报。然而事实是结果我来了一两年,老板连我的名字都叫不全,同事也对我非常陌生。
后来才明白,任何让你可以“刷脸”的机会都是让别人记住你的机会。
注意,我在这里说的“刷脸”不是指,让别人知道你叫什么,而是指知道你擅长做什么。光被人记住名字,是远远不够的。
在职场能占领一个得心应手的领域或者是能力,你可以将之称为“统治领域”。
互联网行业有一句话:
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
 
这三家互联网巨头各有专长,通过占领各自的统治领域,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时间越久,外人越是难以攻破占领。
 
同样的,如果一个职场人能在某个领域取得非常专业的职称,或者是让你的名字与一个正面能力相挂钩。
这才是一个让大家快速记住你的好方法。
整个办公室PPT就你做的最好;
整个部门就你能一字不差写好提案;
整个团队就你执行力最强,
一旦找到自己的“统治领域”,你就应该在职场有意无意地建立起,自己与这个能力之间的关联;去争取与这个能力相关的项目。甚至是你的个人定位,也可以由此借力发挥。
以前公司就有一个财务小姑娘,贴发票特别有一套,不管是出差的差旅票、出关的关税报单、还是公司采购物料清单,通通几分钟给你贴完,而且分类、尺寸、版式一样不差。
不仅如此,而且能针对公司每月报销制度做出合理性改善和规划,规定了相关的报销流程和时间,大大提高了报销效率,一改从前报销混乱的局面。
在人才辈出藏龙卧虎的职场,找到自己的“统治领域”,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个人品牌定位”。
马拉松比赛中那个跑在最前面的人,倒不是他多会打篮球,也不是他力气很大,他只要练好跑步这一项运动就好了。
占领某个统治领域,能在某个领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你的能耐。
 

2
别人都不做的事情
才是你出头的地方
 
很多时候,在职场上会遇到一些灰色地域,就是说这事你可做可不做,这个时候能把事情想清楚的人就显现出各自的格局了。
很多人总是抱怨职场难晋升、领导不给机会、被小人排挤等等,其实很多时候机会就摆在那里,只是你自己不主动而已。
张泉灵上半年在得到演讲时就提过一句话:
 
“越是拥挤的地方,越是有机会。
 
其实这句话在职场还有另一种说法,别人都不做的事情,才是你出头的地方。
公司每年6月份的时候,都会安排人力资源部去各大高校去做校招,经常会安排同事周六日配合人资部去跟进执行相关事宜,每次很多同事一听到老板要布置这一类的项目,第一反应是“老板又来找免费劳动力了”,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你看看,机会就是这样被抛弃的。
其实,这些看似对你本职工作没有帮助的事情,却可以让你有机会,走出你的部门,和许多部门外的同事、领导一起工作,这对提升你的“职场能见度”有非常大的帮助。
尤其是像协助人资部进行“招聘、培训”这一类工作,可以让你了解很多管理方面的细节,对于你走上管理岗位也是有很大帮助。
就拿支援人资部进行校园招聘这件事来说,很多公司都会到学校去进行新员工的招聘,这基本上是人力资源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项目。
如果有机会加入这种项目,你将会得到3个不同层面的收获:
1. 可以近距离接触到人力资源部的同事;
2. 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价值观与公司的契合度;
3. 有机会观察到一次大型的跨部门协作是如何发生的。
像这样的好事,你拒绝一次就等于为自己关上一扇向前进的大门。
拒绝的多了,最后也就没有出头之路了。
3
你自己光行还不行
还得有人说你行
 
了解楚汉相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邦能从沛县的混小子一路当上汉高祖,其中就离不开“国士无双”的韩信。
 
刘邦曾毫不吝啬的夸赞过韩信,称其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带兵打仗根本不如韩信。可是,就这么一个居功至伟的开国功臣,当初差点离开刘邦的麾下。
一开始的时候,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官,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结果人家韩信早骑马跑路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最后刘邦封坛拜将,带兵打仗的事全权交给韩信去办。
在职场,如果有人能给你指点迷津,甚至捞你一把,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在职场上有句话说得好:
首先,你得行!
第二,得有人说你行!
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
这也是很多人苦恼的原因,没人做自己的职场导师怎么办?
有的公司,有现成的导师制度,那相对比较容易;
如果你的公司,没有成熟的导师制度,也没有关系。
你完全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公司级别的活动,一定有机会认识大量的高级别的管理人员。或者,你可以请你的上级,或者公司的老员工帮忙推荐认识。
你还可以参加行业沙龙,在相关论坛保持一定的活跃度等等。
我曾经就在一个线下课程中,结识到了很多业内高手,有一些到现在都是我的合作伙伴。
你也许会说,遇到了这些大人物,可是,自己一个连名气都没有的小人物,如何请他们来帮助自己?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具体事情,寻求他们的帮助,建立实实在在的合作,而不是仅仅在现场要个微信合个影,最后发个朋友圈。
至于怎么和别人建立合作?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你可以说清楚“你自己想做什么+遇到的困难”。
即使对方再乐于助人,如果你上去就问人家:
“请问我该不该去去花钱学习某个线上课程?”
这种让人搞不清状况的问题,别人想帮都帮不了你。
 
4
炫耀成绩不如分享经验
卖弄技巧不如成就他人
很多人总觉得在职场要低调,而我们的传统的教育,也是常常给我灌输要“谦虚”“低调”的教育理念,所以也许你听到“营销”自己的时候,会觉得抵触。
其实,“营销”自己的业绩,也有“聪明的”办法。
具体来说,就是 “分享经验而不是炫耀成绩;教会同事而不是卖弄技巧”。
 
什么叫做分享经验?
 
分享经验指的是:我分享给你我得到的一些合理化及课参考的方法或心得。
 
而什么是炫耀成绩呢?
 
炫耀成绩指的是:我最近取得了某某某业绩,我特别厉害你们都得排着队夸我。
 
搞清楚状况再营销自己,最起码你会降低被人打的几率。
公司对于某个员工,取得了成绩,最重视的,不仅仅是成绩本身;而是这种成绩的获得,是否是可持续的、可复制的。
如果员工能够分享他是如何做到的,并且带领周围的同事一起进步,这是上级更看重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自己厉害不行,还要会让身边人变厉害。
“营销”的重点,不是在于“炫耀自己的成绩”,而是利用“经验总结会”“内部邮件分享”“与同事一起工作”等等场合,把你的经验和心得,分享出去。
再回过头好好想下,公司哪些人最厉害?他身边人是不是也这么厉害?他有没有把普通人变厉害的本事?
如果有,那就盘他。
 

5
真正的职场视野
当然不止在公司
最后,除了内部的“职场能见度”,我还要提醒你,注意外部的曝光窗口。
一个地方呆久了,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和“认知断层”,看到听到和想到的,都慢慢只愿意找自己愿意面对的,这样一来人就容易变得片面而偏执。
多在外面的世界看看,没什么不好。
如果你是程序员,多上Github这种论坛,认识大牛,发表作品;
如果你是运营人员,试着自己运营一个私人公众号,对自己的作品、运营心得进行传播;
如果你是HR,多逛逛行业论坛、峰会,既帮你认识更多的人,也让你提升专业知识。
千万不要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唯一”,要记住你只是公司的“之一”。
当然,我不鼓励过度跳槽,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
但扩大你的外部视野,既可以反过来提升你在公司内的价值,也可以帮助你找到新机会。
你在行业有影响力以后,反而会让公司更加珍惜你的市场价值。
一个职场人只有活得全面,才会知道自己的位置;
只有知道自己的位置,才明白自己后面该干什么。
这显然比在领导朋友圈蹦跶、花式彩虹屁夸同事、无脑表情包刷屏公司群聊天要有用的多。
不信,你试试?
写在最后:
关于职场能见度
不知道你有没有更好的理解
你又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能见度?
欢迎留言和我互动
—————(欢迎加我微信,找我唠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