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是病,它只是个挡箭牌

(0)

相关推荐

  • 骨子里不快乐、自卑的人,原生家庭阶段都有这样的经历?

    为什么你的孩子把你当仇人?--小明讲<组织行为学> 压垮你孩子的不是考试!答案你想不到~ 为什么说劳动是孩子心理教育的核心? 骨子里不快乐.自卑的人,原生家庭阶段都有这样的经历? 1 自卑 ...

  • 谁动了我的大脑?深度剖析我的病因 || 渡过

    作者按: 我患病多年,很多患友问过我:你条件这么优越,到底为啥会得这种病啊? 这篇我就来写写,究竟谁动了我的大脑. 其实我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是渐进的.从刚开始认为是自己性格,心态有缺陷,到后来慢慢发现事 ...

  • 愿长夜度尽 | 抑郁症是什么?

    抑郁症是什么? 有人说是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 有人说是矫情,企图博得众人关注: 有人说是心情低落,忍一忍就会过去-- 社会对抑郁症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包括抑郁症患者的亲友,甚至抑郁症患者本人. 抑郁症 ...

  • 很多人口诛笔伐的原生家庭问题,也许可以这么修复

    用电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思考的力量逼近真相.大家好,这里是羊梨拆书之<被讨厌的勇气>系列节目第十七集. 昨天我在读书的时候老被邻居家发出的噪声打断,我仔细一听,听出来噪声的声源是一对母子. ...

  • 书单 | 2020下半年值得看的心理学书籍

    有人调侃: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过不好这一生?严格来说,读书与我们平常穿衣没有什么差别.不一样的是,有人穿衣服是为了有个"遮羞布",有人则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美&qu ...

  • 久别重逢,相谈甚欢

    鹰击长空 鱼跃千里 此时不动 更待何时 当下是全新的一刻,无论昨天你过的怎样惊心动魄或波澜无奇,你看,太阳都照常升起,也依旧会照常落下. 今天开启了我们阿德勒心理学小组的第一课,我觉得有些内容很有价值 ...

  • 《再见爱人》从原生家庭之困到女性觉醒,你别想婚姻包治百“病”

    看<再见爱人>,从吃瓜旁观到吐槽点评,到后来感同身受无法评判. 谁的婚姻不是甘苦自知,一地鸡毛,很难真正了解其中的真相呢? 王秋雨和朱雅琼的婚姻,我们看到了打压指责和自恋. 章贺和郭柯宇的 ...

  • 都挺好,撕开了中国式原生家庭的伪善面具

    正午阳光,又出新剧啦! 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的<欢乐颂><大江大河>,都成为了叫好叫座的爆款神剧.同样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的<都挺好>刚开始播不久,豆瓣评分已经稳定在8 ...

  • 咸菜.家暴.忠诚:原生家庭那些事儿

    李克富教授在文章<咸菜.家暴.忠诚>说明了环境对个体影响,比如家庭影响了孩子喜欢吃咸菜,这有点类似代际遗传,上行下效,体现了个体对于上辈的忠诚度. 概括说,可以认为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心理发展 ...

  • 你缺乏的安全感,其实大部分来源于原生家庭

    安全感是一种渴望稳定和安宁的心理需求,属于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 "安全感"这个词,大家经常挂在嘴边 ...

  • 三十岁以后,再也不拿原生家庭说事了!

    男人的本质,是赚钱,为了父母,挣个名利,赚个功德. 男人的心态,情绪,处理人情世故,是为了解释,接受,打开格局,帮助更多人. 男人的存活,经商,还是辅助,选择,还是被动,都是需要别人管理,自己经营. ...

  • 摆脱原生家庭的轮回,你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成长,始于与父母的和解.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与其责备父母.埋怨过去,不如把握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去修复自身的问题,你会发现,成长其实就是一条与父母和解的路. 正如德芬老师所说:原生家 ...

  • 这部冷门TVB纪录片,看哭多少年轻人:有情感支撑的原生家庭,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原创 鲸鱼队长 壹心理 今天 我们的教育,底要把人逼成什么样子?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上热门. 10岁女孩正在发高烧,爸爸举着她的吊针瓶,带她去衡水中学参观. 采访时,他捏着女儿脖子,问她:"考 ...

  • 闲思二则‖ 原生家庭之罪 豆花猪蹄

    原生家庭之罪 我是医学专业的,上学期间我曾经听我的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真实事件. 那天,因为我们知道这个老师的脾气很好,所以导致大家上课的时候都很"放肆",说话的说话,睡觉的睡觉,玩手 ...

  • 心头好| 《隐秘的角落》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朱朝阳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从小和母亲周春红相依为命.与丈夫离婚后的周春红万事都以儿子朱朝阳为中心: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朱朝阳她打算辞掉景区的工作另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工作:为了不让朱朝阳有负担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