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想给彭老总拍照,但用尽各种办法,也没能成功

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彭老总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在新中国刚成立后,彭老总去新疆视察,结果在迪化的大街上差点被打。

事情其实很简单,迪化当地的群众早就听说过彭老总的大名,这次听说他要来视察,就做了一幅彭老总的巨幅画像,在大街上抬着走,以此来欢迎彭老总。

但是,彭老总发现后,很生气,上去就把画像撕掉了,说:“你们抬着这个人的画像干什么?太难看了!”

那帮人没认出来他就是彭老总,一看这个人竟敢把彭老总的画像给撕了,都火了,上去就要打他。

幸亏彭老总身边有警卫员,大声叫道:“你们看清楚!他就是彭老总!你们抬的画像就是他!”

大家仔细一看,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画像上的彭老总吗?都吓坏了,赶紧道歉。

彭老总大手一挥,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受不起这个,以后不要再画我的画像了。”

其实,彭老总不光不喜欢画像,连别人给他照相,他也很反感,能推就推,所以记者们为了能给彭老总拍一张照片,都得使出浑身解数。

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志愿军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彭大将军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无数记者、作家、摄影师都跑来采访他。

起初,彭老总也很配合,虽然工作很忙,但也尽量抽出时间接待这些人,跟他们聊天,但是慢慢的,彭老总就不想再接受采访了,一是工作实在太忙,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这些记者都把侧重点放在彭老总身上,都想重点宣传彭老总的丰功伟绩,这让彭老总很生气。

因为在彭老总看来,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不值一提,应该把宣传的重点放在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身上,但记者们却对这些不感兴趣,非要展现彭老总的功劳,所以,彭老总就吩咐自己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对来采访的记者能推就推。

慢慢的,这些记者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就不再来了。

可是,有一个摄影记者因为和彭老总相识,仍旧常常登门拜访,看见彭老总就要给他拍照。彭老总自然不乐意,就常常躲着他,好几次彭老总想要出门,结果一看见摄影记者摆好了相机,立刻掉头就走。

次数多了,彭老总也不耐烦了,有一天刚要出门,又看见这位摄影记者对着他举起了相机,彭老总这一次没有躲,而是走过去,盯着摄影记者问:“你为什么不拿摄像机拍一拍广大工农群众呢?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你老是拍我干什么?”

摄影记者被问得无话可说,只好收拾东西走了。

其实,这个摄影记者也有苦衷,因为拍摄彭大将军的任务是上级安排下来的任务,完不成任务肯定是不行的,怎么办呢?

摄影记者没办法,最后只好找到彭老总的警卫参谋景希珍,想请他帮帮忙,让自己给彭大将军拍几张照片,好回去交差。景希珍本来不想帮他,可是耐不住摄影记者几次三番地请求,最后也只好答应暗中协助他。

当时,彭老总在工作之余,有到公园散步的习惯,于是,景希珍就和摄影记者商量,等彭老总到公园散步时,就由景希珍带着彭老总“偶遇”这位摄影记者,“顺便”给他拍几张照片。

考虑到彭老总之前说过的话,景希珍还告诉摄影记者,到公园后,先为公园里的群众百姓拍照,等给百姓们拍完照以后,再去给彭老总拍,这样彭老总就不会生气了。

这天下午,彭老总照旧去公园散步,景希珍一路跟随,眼看就要到和摄影记者约定的地点了,不料彭老总远远地看到那个摄影记者,急忙跟景希珍说:“快回去,快回去,那位摄影记者同志也在这里!”说完,急急忙忙地掉头走了。

这次落了空,景希珍只好帮摄影记者再想办法,因为彭老总很喜欢孩子,景希珍就从这个方面下功夫,决定用自己的孩子把彭老总“骗出来”。

起初,彭老总看见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非常高兴,就跟着孩子们出了门,不料,一出门又看见了摄影记者,彭老总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自己这是“上套”了,赶紧又回去了,说什么也不肯拍,摄影记者的计划又一次落了空。

实在没办法,景希珍只好开诚布公地跟彭老总说,摄影记者这次拍照是“上级的任务”,也是为了给历史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是有历史意义的。

彭老总想了想,觉得景希珍说得也有道理,就勉强同意了,但也不能让摄影记者来拍,而是让景希珍来代劳。

拍摄之前,彭老总还跟景希珍一再强调,这次拍摄的照片只能用于历史资料,绝对不能四处宣传。景希珍连连点头,这才给彭老总留下了一些宝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这就是彭老总的高风亮节,虽然一生位高权重,功勋赫赫,但从来不居功自傲,拒绝对自己任何形式的吹捧,即使是一张照片,也不允许多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