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真正的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
相关推荐
-
共读《论语》,什么是学问?
大家好,今天我们再聊一聊"学而时习之". 首先聊一个词,什么是"学问"? 按照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读书",错了,学问在儒 ...
-
小孟学论语*《论语》辨惑—从“犯而为校”到“犯而不校” 看《论语》历史版本的变迁
小孟学论语*<论语>辨惑-从"犯而为校"到"犯而不校" 看<论语>历史版本的变迁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竹书& ...
-
学问之道求放心——《论语》悟读【350】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 ...
-
《经典赏析》孔子论君子之独立人格——和而不同
孔子论君子之独立人格--和而不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在春秋时代,"和"与"同"是一对哲 ...
-
南怀瑾老师:读指月录不是读普通的书,不要被文字言语困住了
南怀瑾老师:读指月录不是读普通的书,不要被文字言语困住了
-
【南怀瑾老师】真正的学问是做人好,做事对!
X 真正的学问是做人好,做事对!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 ...
-
【教育读书】南怀瑾老师:读书做学问,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南怀瑾老师: 读书做学问,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一,南怀瑾老师:孔子的"通识"教育 "游于艺&qu ...
-
南怀瑾老师:读书做学问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一.南怀瑾老师:孔子的"通识"教育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 ...
-
南怀瑾老师:懂得送礼与收礼的学问,才不至于办错事
中国的礼貌,是"行客拜坐客",出去旅行,是行动中的人,要去拜访旅行所到之地的朋友,就是坐客.因为旅行在外的人,在到处行动忙碌之中,当地的人不便去打扰,这是合理的礼貌,现代的国际外交 ...
-
南怀瑾老师: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须要学问来培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过去的历史,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便是才.德.学.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于天性--但没有才能.我们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 ...
-
南怀瑾老师:这里头有个大学问值得研究,对于人类社会国家民族极关重要
来源:<孟子与离娄>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 排版编辑:怀恩书社(huaienshushe) 又怕醉又要喝 下面的结论特别重要,诸位年轻同学要时时记得,一辈子做人做事有用处.「今恶死亡 ...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