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罗伟章:写作的40个小秘诀

此文稿系2018年10月30日罗伟章先生

受邀到大竹县作《小说的说服力》讲座

摘录授课实录

01

要充分研究小说人物生存环境的意义。

笔头不要打滑。

抒情是很不可靠的东西。

文学是有呼吸和体温的历史。

写好了,人物会扑到你面前。

02

人是有命名的权利的。

命名,是所有作家的根本任务,要为世界命名。

写作,要写出生命体验中最珍贵的部分,最独特的部分。由眼到心,才真正的称得上看见。

要写看见的部分,生命中真正过了那一部分。

文学,要有文学的眼光。

文学的最高态度,是悲悯。

03

柔软,是文学的根本。这个世界,缺的就是柔软。内心的柔软,万物的悲悯。

下,也可以对上发出悲悯之叹。

文学是在给每一个人找到精神的退路。

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是欲望。

读书,要读出一个作家厉害的地方。

除了批评社会,还要批评人性。

每一个生命,都是生命的天堂。

04

集体出游,与自然无关。

大自然有一个法则,孤独。大自然一定是孤独的。

小说要与读者订立契约。

叙述的语言,就是所谓调子,叙述的调子。

写作者,要以文学的眼光,对待生命。

写作者,心里要装一个词,他者。

人道主义已经不够了,要倡导天道主义。

05

要大量的阅读,寻找文学的感觉。

写作,先是说话。平静地,好好地说。平常说话和写作意义上说话的关系,就像走路和跳舞的关系。写作意义上的说话,就是把走路变成了艺术。

会写作的人,一般不轻易用形容词。对于副词,也要特别小心。

时代的标准,会进入每一个人的内心。

生活中的真实,在文学中可能成为虚假。

写小说一定要先有人物,避免观念写作。

06

对话的前提,是水平相当。所有的面对面,都不是所谓的强势。

文学的新,不是发明,是发现。在生活的缝隙中发现人可能的伤口。

发现,难于虚构。

初学者,一定要找准自己最痛的那一点。

人的丰富性,不可解释。

最好的想象,是看不出来的想象。

伟大的作品,是避开了聪明的。

罗伟章,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不必惊讶》《大河之舞》《太阳底下》《空白之夜》《声音史》等,中篇小说集《我们的成长》《奸细》,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青草间的痛》,散文随笔集《把时光揭开》《路边书》。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华文最佳散文奖等。部分作品译介国外。

罗伟章是当今颇为活跃的实力派作家,他始终关注他熟悉且挚爱的乡村,并且通过普通人物的命运遭际,着力揭示社会变革在人们精神世界里的投影。

应该说,作为从达州出发、拥有超强笔力的书写者,罗伟章的创作,与他曾生活的宕渠乡村有着必然的联系,以至于他能够在对“乡村”的新建构中,触摸到当下“人”的问题本身。

不止是乡村的人,还有我们所有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