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阴阳,不知消长,不足以为道

自从人们有健康意识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是个真理。但运动常在,人们认识阴阳的意识却不常在。

《黄帝内经·素问》说得很明白,人要健康,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但人们认识的阴阳和自然规律中的阴阳统一吗?更不要说“和于术数”了。道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放大了的人体,而人体是一个缩小了的小宇宙,所以,人类的日常生活必须得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存法则,去应天顺时的生活。太极阴阳的法则是互根却又彼消此生长的,人类的阴阳观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人体中的阳是生命本能勃发生化的,阴是退缩衰藏的,这对阴阳无时不刻都在相互制肘着、斗争着,若生命体中的阳盛了,那阴的退缩衰藏就弱小了,生命体中的太极阴阳是阴盛阳消、阳盛阴消的,它们相互依存,彼此缺一不可,一旦阳或阴只剩一个了,那肉体的生命便不复存在了。

现在中医,嘴里说着《黄帝内经》上的阴阳转化,此消彼长等阴阳理论,却固守着死搬教条的形式主义,拿西方物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中医,更有可笑的是,要在西方科学观的指导下发展出中西医结合的新中医之路!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是建立在哲学辨证主义的宏观理论指导下的,就好像你说中国的海岸线是多少海里,多少公里的,你怎么不去精确到厘米、毫米啊!

(0)

相关推荐

  • 《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自序

    本书从<道德经><周易>和<内经>三部经典中汲取营养,认为<道德经>和<周易>既是议论了天地之理,则人体之道亦在其间.<黄帝内经> ...

  • 指气归源养生诀

    自古多气论 (1 ),中医奉根本.先天气一斤(2 ),谷气后天魂.八八六十四 (七七四十九)(3 ),命长渐消损.阴阳互转换,水火济互根.内外本整体,浑化是根本.皮肉筋脉骨,气化生光轮.返虚恍惚中,关 ...

  • 人物专访——遵循古法的祖传三代中医“法金庆”大夫多彩人生

    济南同世堂中医法医生(法金庆),中医领域,擅长诊治疑难杂症,对耳鸣.耳聋.中医妇科.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癫痫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济南同世堂中医法医生(法金庆),出身1962年,中医,执业医师,法 ...

  • 浅析中医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六个方面分析中医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医文化的基础: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主干线的<周易>与中医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的&q ...

  • 女性必知:18个有关于V道健康的事实

    首先 我们花一点点时间 来膜拜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因为 今天的内容 可能会让你五体投地 大呼WOW! 1/18    女性的健康 充满智慧 V道,就是这么让你难以置信,如果她是一个人,我真的会说,「 ...

  • UC头条:25个经典古诗词: 只知一句, 不知全文

    仲仲孙书双说世界03-23 01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02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 ...

  • 世人皆知赵孟頫,不知赵孟坚

          赵孟坚(1199-1264)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系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安定郡王十一世孙.赵 ...

  • 你所不知的评述之道

    ▼ ▼ 播与评,是播音面试永恒的核心,这些年来,不管考试形式如何演变,各级考试机构对稿件播读和即兴评述的重视程度从未改变. 其实早在前几年,我就已经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拿我自己举例,我每年都会接 ...

  • 他是诺奖得主的老师,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两弹一星元勋

    现在,李政道这个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因与杨振宁一起通过实验证明了宇称不守恒而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为人类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是令人敬佩的,但我们故事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他的老师,一位更加 ...

  • 阴阳的消长转化

    八卦象数疗法 2016-12-13 阴阳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但它们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它们总是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互为消长的运动状态.如自 ...

  • 一笑三语:知足、知耻、知止——立身长久不败之道

    昨天下午和泽华兄谈起老子<道德经>,余想起其中一句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讲的是要有容易满足之心,不要一味索求.贪得无厌.余也常写知足常乐,不断提醒 ...

  • 知乎:盈利之路,道阻且长

    砺石导言:成立了10年之后,知乎开始冲击美股上市.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知乎目前亏损金额惊人,盈利之路道阻且长.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广告变现之间的冲突,仍是十岁的知乎最需要的"答案&qu ...

  • 关于《曹全碑》,你知道的,不知道的这里都有了

    <曹全碑>,全称<汉郃(hé)阳令曹全碑> <曹全碑>全貌 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