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后裔祭祖

诸葛亮后裔祭祖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十四世孙诸葛利于五代唐时任寿昌县令,其子诸葛青迁至兰溪砚山下。元末,二十七代孙诸葛大狮择居高隆(现诸葛村),在村中兴建大公堂,为诸葛亮的纪念堂,奉祀诸葛亮的神主和画像,是诸葛亮后裔祭祖之始。

明洪武年间,诸葛安三府君建宗祠,“仅足以庇俎豆”而已。后丞相祠堂经嘉靖一次、万历二次的扩建而体格大备,清雍正时建中厅,气势堂皇,规模宏大。

嘉靖七年(1528 年),明世宗给南阳郡的忠武侯庙颁一道“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的敕文,其中规定,忠武侯庙行春秋二祭,春祭用次丁日,秋祭用八月廿八日。诸葛村遵照这一规定,春祭为农历四月十四日,在大公堂,秋祭为农历八月廿八日,在丞相祠堂,祭

礼仪式从此时规模定型。咸丰年间,诸葛丞相祠堂被太平军烧光,1930 年整建完工,恢复举行祭祀大典,民国期间祭祖继之。

解放初,丞相祠堂改作粮仓,祭祀仪典停止。“文化大革命”期间,丞相祠堂牛腿木雕用石灰黄泥封起;大公堂后厅被毁,作为生产队用房。1991 年修复大公堂,1992 年修复丞相祠堂。1996 年9 月30 日,兰溪市举办“诸葛村民俗风情节”,数百名诸葛亮后裔在诸葛村举行隆重、古朴、庄严的祭祖祭典活动,自此后,诸葛村每年都举行春、秋两祭,规模有大有小,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

2007 年4 月,“诸葛亮后裔祭祖”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2006 年先后被列为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诸葛村四面环山,村西有过境驿道,南有北漏塘,塘外是广阔的水田;东有发源于建德天池山的石岭溪,自村北斜向正南曲折流过,流经游埠后注入衢江。村落座落在几条岗阜之上,主要脉络顺岗阜延伸,主要道路和支路大体平行于地形等高线。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

联系渗透亲密,植被丰茂,山川秀丽。诸葛村以钟池为中心,八条小巷贯穿全村,住宅区有三大片,村落格局整体保存完好,住宅、礼制建筑和以池塘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村口环境以及建筑之间保持良好的空间关系和尺度。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古村风貌得到修复,管

线地埋,给排水条件优化,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道路依古法铺设,消防设施得到落实,活动场所有保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