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科研人员大规模测序揭示了比目鱼基因组的特殊体型的多系起源特征
相关推荐
-
PNAS | 中科院植物所汪小全研究组揭示全球松属植物的时空进化历史及机制
物种多样性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加,呈现的纬度多样性梯度是最普遍的生物分布式样.但是,在北半球松柏类的大部分物种分布于中纬度山地.形成该独特分布的机制是什么?分布于中纬度的物种与高纬度和低纬度的物种相比, ...
-
Nat.Genet|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研团队揭示栽培棉地理分化与纤维改良的基因组基础
作物种质的大规模基因组调查对于理解有利性状的遗传结构非常重要. 对栽培棉地理分化和纤维改良的基因组基础了解甚少. 本研究,我们分析了3,248个四倍体棉花基因组,并确认在A6和A08染色体上广泛的染色 ...
-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揭示了脊椎动物爬上陆地的进化细节
majer @ 2021.02.28 , 16:39 水陆过渡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是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先前的研究表明,最早走出海洋的脊椎动物属于硬骨鱼. 由中国科学院昆 ...
-
关于新冠病毒,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有重要发现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郑永唐团队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团队合作,建立了一种仿生肠芯片感染模型,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 ...
-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发现蚂蚁可破译白蚁交流信息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实验与理论生态研究组博士生文晓岚与版纳植物园化学生态研究组文平助理研究员展开合作,研究了版纳地区横纹齿猛蚁对同区域的几种培菌白蚁(云南土白蚁.云南大白蚁.小头钩白蚁)捕食过程中的 ...
-
Nat commun.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小龙等揭示介体复合物亚基23调节iNKT细胞的终末成熟
一.成果短讯: 2018年9月24日,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小龙研究员的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题为" Regulation of the ...
-
科研│NAT GENET(IF:27.603):细胞谱系依赖性基因表达程序对结直肠癌中免疫景观的影响
编译:思越,编辑:景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仅对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错配修复缺陷肿瘤有效,并表现出免疫浸润,这表明肿瘤细胞可以决定其免疫微环境.为了理解 ...
-
中科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 说明了什么?
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强国.发展大国重器的背景下,出现了高层次科研人员集体离职出走的情况.很多人不理解,这些高级知识 ...
-
科研人员发现,短鼻鳄是有再生能力的最大动物,尾巴掉了可以再长
科研人员发现,短鼻鳄是有再生能力的最大动物,尾巴掉了可以再长 Alligators can regenerate their tails as largest known animal 科学工作者们发 ...
-
科研人员成功繁殖两万余尾国保动物巨魾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在云南澜沧江糯扎渡鱼类增殖站成功繁殖2万余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巨魾.目前鱼苗长势良好,预计9月上旬放流至澜沧江糯扎渡库区,将有利于丰富澜沧江鱼类资源.助力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