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一年过半,匆匆,太匆匆|为你读诗《先生》系列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 第2902期

「先生系列」

X

朗读经典名篇,记录先生风骨

为你读诗《先生》系列,既为记住人类历史上璀璨的“星光”,也为记录这个时代闪耀着精神之光的人。以“先生”之称谓(不分性别),致意知识、文明与精神,并希望他们能成为今日之“时尚”。

▾  点击收听  ▾

第一期

·

 朱自清:匆匆

策划:张炫 |朗读:卫东| 编辑:乌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西苑出版社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北大毕业,曾任教清华中文系。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1)
《匆匆》,写于1922年,是朱自清先生的一次日常自省。那年他刚24岁,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不久,只身一人在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
两年后的一个雨天,他也曾在日记中发出类似的叹息:现在全无Inspiration,可叹!我真要回归凡庸了。
还有一日,是星期四,天晴。他在日记的最后一行写道:将作一文,曰“我执”——自私。
那时他日记写得很勤,几乎每日都写。多记录朋友往来、借钱、读书……常见“惭愧”“甚愧”“自愧”这样的词语。看得出来,他真的很拮据,并因此感到不好意思。好在他有很多朋友,有很多热爱。所以,日记里并不全然是一个青年的窘迫,还有许多正在读或将读的书,比如《学者气质》《精神分析与文艺》《科学与哲学》《浮生六记》……以及很多细小却宽广的生活瞬间。
朱自清中英双语日记手稿
他有一个同事叫徐奎,家里有牵牛花和锦屏松,他在日记里称其“一嫩绿,一深绿,一柔曲,一细巧,甚可观”。有一天晚上,他再次去徐奎家,吃到了酥面萝卜丝饼,感觉“甚佳”。又写道:“因雨,不能走出。谈天甚久
看到这里,真是为他开心。
朱自清本来不叫自清,叫自华。17岁报考北大前自己取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他同时还取了一个字“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在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安缓,要像董安于那样佩戴绷紧的弓弦,保持紧张感。
自清,佩弦,多么好听又有力的名字。
(2)
很多年后,当他谈及青年,写下《论青年》一文时,曾说:这是青年时代,而这时代该从五四运动开始。从那时起,青年人才抬起了头,发现了自己,不再仅仅的做祖父母的孙子,父母的儿子,社会的小孩子。他们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群,发现了自己和自己的群的力量。

1925 年,朱自清与友人在清华园留影
左2 为朱自清,左4 为俞平伯
这许是他在上大学之前,特地改名取字的原因。而《匆匆》一文,仿佛正是他的一次“佩弦以自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但那时他并非无事可做。

1922年,和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诗刊——《诗》月刊。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写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924年,出版诗文集《踪迹》。

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

1928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背影》。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1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1932年,归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与闻一多一起论学。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与学生一起上街游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

1938年3月抵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40年,在成都目睹饥民哄抢米仓,愤然写下《论吃饭》一文。

1946年7月,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他震动和悲愤万分。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6年,从四川回到北平,于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1948年6月18日,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先生,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3)
如有平行时空,希望他的院子里随心种植着喜欢的花草;希望他在下雨天或者阴晴不定的天,吃感觉甚佳的酥面萝卜丝饼、红烧狮子头、炒鳝丝、小洋锅白水煮豆腐……希望他与好友俞平伯,在八月的夜晚复游秦淮河,不再囊中羞涩,可以大大方方请客。到了春节,还可以与十多位教授,聚在闻一多家里打麻将,第二天早上再吃一点煎饺。午餐还有烧肘子、炒猪肝、冰糖白果……
没有战火,没有饥饿。像他那样拥有“最完整人格”的人,应能活出“生活”的无限可能来。
朱自清书斋一角
因为“朱先生有至情,可并不一天到晚缠绵悱恻;他爱真理,也并不逢人说教;他严肃认真,却绝不板起面孔,叫人不敢亲近,只感到枯燥无味。他是极有风趣的,他的风趣之可爱可贵,正因为他的有至情,爱真理,严肃而认真。”(李广田 语)
(4)
时光“匆匆”,生命“匆匆”。在这一年过半的时节,我们又可以记下些什么,自省些什么呢?
“我深感时日匆匆底可惜,自觉从前的错误与失败,全在只知远处、大处,却忽略了近处、小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却不曾作正经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所以我第一要使生活底各个过程都有它独立之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
这则朱自清于1922年11月写给俞平伯的残信,赠予感觉“匆匆”的你。
撰文|晓弦 校对 | 西格玛
头图、插图 | 朱自清先生照片
配乐 | 肖瀛原创音乐
歌曲|郁可唯《匆匆》(舞剧《朱自清》主题曲)
来源:QQ音乐
(0)

相关推荐

  • 朱自清与俞平伯的友谊

    夫子庙 文/慕津锋 灯影劳劳水上梭,粉香深处爱闻歌. 柔波解学胭脂晕,始信青溪姊妹多. 这是一首写在明信片上的七言绝句.该明信片收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手稿库中.它的正面是"南京夫子庙" ...

  • 《匆匆》公开课教案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

  • 白马湖的清晨 鲁迅故乡行 宁肯

    . 白马湖的清晨 鲁迅故乡行 北京晚报 | 2021年11月04日 ▌宁肯 . "白马湖图书馆"始建于1922年,初名为"博文馆",1980年扩建两间,建筑面积 ...

  • 人生太匆匆,要珍惜美好,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带来美的享受

    人生太匆匆,要珍惜美好,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带来美的享受

  • 《匆匆》(朱自清)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想重温童年时光吗? 每周一到周五晚八点 中国之声微信推出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让全中国最好的声音 演绎那些曾伴你成长的课文 与你一起入眠吧~ 关于"光阴消逝" ...

  • 聆听经典 | 朱自清《匆匆》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 ...

  • 朱自清:《匆匆》又一年

    时光真的是匆匆又匆匆.如果要形容这种心情的话,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再合适不过了! 今天,为您推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匆匆    作者 | 朱自清 0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 ...

  • 朱自清散文《匆匆》原文及赏析

    <匆匆>原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 ...

  • 韩振华:读课文朱自清《匆匆》,学写作

    读课文<匆匆>,学写作 文/韩振华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 ...

  • 匆匆(朱自清)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 ...

  • ​朱自清《匆匆》原文赏析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名作,因为入选了语文教材,因此被大众所熟知.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匆匆>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匆匆>原文: 燕子去了,有 ...

  • 朱自清: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