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泻心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57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ai)食臭(xiu),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 ...

  • 泻心汤有几种?

    泻心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寒热并用的半夏泻心汤类:另一类是纯用寒凉的大黄泻心汤类. 泻心汤顾名思义就是泻除"心下"的邪气,心下就是胃脘部,泻心汤类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心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六)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三两. 这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取了半夏泻心汤里的四味药, ...

  • 泻心汤

    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1]. 生姜4两(切),甘草3两(炙),人参3两,干姜1两,黄芩3两,半夏半升(洗),黄连1两,大枣12枚(擘). ...

  • 伤寒论中“桂枝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桂枝汤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用: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 桂枝加桂汤 方组:桂枝汤五味原量 桂枝二两 (或说应加肉桂) 方用: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

  • 伤寒论中“栀豉汤类、柴胡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健康大V创造营# 栀豉汤类 栀子豉汤 方组: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方用:外感热病气分轻症,表邪已罢,虚烦不得眠,甚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胸脘痞闷,饥不能食,舌苔薄黄腻,脉数. 栀子甘草豉汤 方 ...

  • 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白虎汤类 白虎汤 方组: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方用:阳明经表里俱热,烦渴大热汗出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白虎汤四味原量 人参三两 方用:伤寒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 ...

  • 伤寒论中“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麻黄汤类 麻黄汤 方组: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 方用: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大青龙汤 方组: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石膏 ...

  •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中柴胡的用量

    我们在日常临床中,柴胡类方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小柴胡汤,现在也有小柴胡颗粒,是治疗少阳的主方.另外还有大柴胡汤等,都是临床非常常用的方子,但是其中柴胡的用量,我们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我看很多大夫 ...

  • 泻心汤类方的建中思想

    我们研究张仲景的建中思想,看桂枝类方和柴胡类方,他们的药物作用点在中焦脾胃,药物结构是表里出入的结构,但我们的人体除了表里出入,还有上下升降的问题,我们的人体正常的上下运转是清阳上升,浊阴下降,上面的 ...

  • 《伤寒论》类方整理——6、泻心汤类方

    六.泻心汤类方 目录 1.半夏泻心汤 2.生姜泻心汤 3.甘草泻心汤 4.大黄黄连泻心汤 5.附子泻心汤 6.黄连汤 7.黄芩汤 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9.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0.旋覆代赭汤 1.半 ...

  • 郭顺:基于《伤寒论》麻黄类方的学习体会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一 12:00 追更新 · 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 · 右下点在看 AUT  UMN 作者介绍 郭顺,男,40岁,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 ...

  • 刘渡舟老先生讲透“泻心汤类方”

    2018-01-08 13:19 导读 <伤寒论>中,泻心汤类五方的组成.功效及组方原则,你都清楚吗? 为何泻心汤类方中,要加入旋覆代赭汤? 用3分钟的时间,跟随本文,跟随刘老,来看一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