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106)
相关推荐
-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幸赖圣帝扶人伦
自古云: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的根本在自然,人道的根本在人伦.人伦,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古人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称为"五伦",将处理五伦关系的道理和行 ...
-
中华文化的主统和中华文明的支柱
中华文化的主统和中华文明的支柱 --东海客厅论仁学和王道 余东海 天道落实于人间,就是仁道,以仁义礼智信为五核心:仁道落实于政治,就是王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实行礼乐制度.宣传仁学是替天传道最重 ...
-
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儒家|孔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只要总结一下历史就清楚了.但是,无数无数的知识分子.政治家们都乱猜一通,有的说是因为经济不发达,有说是国家体制落后,最普遍的观点就是中国不重视科技.由于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
-
房伟 | 千年祭祀背后的文化认同
从文庙祭祀的历史发展脉络来观察,文庙祭祀经历了由民间祭奠到国家祀典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血缘性因素淡化而文化属性凸显,孔子不再仅仅是孔氏一族的先祖,而成为全民族共享的文化标识. 孔子研究院助理研 ...
-
书院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传播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华文明独具色彩,光辉灿烂,绵延数千载而不间断,依靠的正是中华民族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格外重视.传说在三皇五帝时代,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大学"-"成均&qu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五)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 甘草 主治:胸痹,饮阻气滞证.症见胸中气塞,短气. 橘皮汤 橘皮 生姜 主治:哕逆,胃寒气逆证.症见干呕,哕逆,兼见手足厥冷. 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 枳实 生姜 主治:胸痹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四)
苓桂术甘汤 茯苓 白术 桂枝 甘草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茯苓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主治:肺寒留饮,咳嗽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二)
大青龙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主治:水气留于皮肤下之溢饮 射干麻黄汤 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半夏 主治: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一)
人参汤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主治:久病中阳不足,汤剂不仅可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也可用于治疗上焦阳气不振. 小半夏汤 半夏 生姜 主治: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胸膈胀满,心以下有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三)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 主治:心下悸,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咳唾清痰.涎沫,舌质淡,苔白,脉浮滑. 白术散 白术 川芎 薯椒 牡蛎 主治:脾胃寒湿证,妊娠养胎,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 当 ...
-
张锡纯用药经验106条(下)
57 桂枝.川芎,以舒肝气. 58 桂枝.柴胡,皆为舒肝之妙品,合用能助脾气之升,陈皮.厚朴能助胃气之降.四药并用,能使清升浊降,满闷自去. 59 人参.威灵仙并用,治气虚小便不利甚效.灵仙可行参之滞 ...
-
张锡纯用药经验106条(上)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人.举业未达,转而攻医.以济世活人为宏愿,遂广求方书,孜孜研究有年,自是临证几无虚日.晚年悬壶于天津,术精验宏,极著盛誉. 张氏治学极为严谨,每以&quo ...
-
95码号、106码号申请时常见的几种错误
每天,我们都能收到不少短信,来自银行的通知.物流的提醒.商家店铺的促销.发送的号码,一开始是常见的手机号码,慢慢的越来越多地变成106开头或95开头的号码.这类码号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良好的识别率,也是 ...